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介绍了笔者参与我军维和伤员救治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情况,从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前接维和伤员、空中转运到住院治疗,护理工作贯穿始终,为伤员提供了专业、精细的护理,得到了各级领导、伤员及其家属的充分认可;同时积累了战伤护理经验,为下一步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卫勤能力建设提供了思路。

  • 标签: 国际维和 伤员 护理管理 卫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诊科针对批量伤员救治时应用"包干制"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及研究。方法 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急诊科收治13起的122例批量伤员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阶段不同进行分组。其中62例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阶段急诊科室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纳入患者归为对照组。60例选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阶段急诊科在批量伤员救治时实施“包干制”模式,收集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救治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不同类型伤员急诊滞留时间较对照组短,急诊救治效果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诊对于批量伤员进行救治时实施“包干制”模式,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缩短急诊停留时间,促进患者伤情尽快稳定转入转专科病房,应用价值较高值得重视。

  • 标签: 包干制 批量伤员 急诊科救治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伤票在院内小组式救治成批伤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中心2007年7月~2012年12月救治的15起突发公共事件84例,将2007年7月~2009年1月应用常规急诊流程救治的8起成批伤员41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应用自制改良伤票小组式救治的7起成批伤员4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分诊时间、平均救治时间、身份识别错误率及医护人员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为31.63±2.35s,平均救治时间A区29.50±13.60min、B区34.00±12.84min、C区31.11±12.8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分诊时间62.91±4.75s,平均救治时间A区65.17±20.44min、B区58.50±7.31min、C区51.38±13.96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3.274、5.034、4.871、4.760;P<0.05)。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率4.65%,对照组24.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678,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率93.02%,对照组75.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865,P<0.05)。结论在成批伤员救治中应用改良伤票快速分诊,实施分区小组式救治,能迅速建立良好的救治秩序,减少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缩短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成批伤员救治效率。

  • 标签: 伤票 伤员 急救
  • 简介: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 标签: 高原 地震 批量伤员 专业化救护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成批伤员的急救护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挽救病人生命。方法:对我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的16批外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按病情将病员进行分类,将护理人员分组,各司其职,伤员在入院后均能在短期内得到诊治。结论:开设绿色通道,优化急救流程,强调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护的无缝衔接是成批伤员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成批伤员 救护模式 探讨
  • 简介:随着军队医疗机构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增多,在大批伤员流流速、流向难以预测、信息中断、交通堵塞且医疗需求极度超负荷等复杂情况下,如何有效分流并转运过度密集的伤员,构建列车转运信息链,对伤员实施科学分类及标识管理,避免工作程序紊乱、伤员交接疏漏和延误伤员救治

  • 标签: 列车后送 伤员标识管理 转运
  • 简介:报告四川地震后来深圳165例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及体会。对165例伤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建立关系,根据应激后心理反应过程给予心理干预,进行居丧干预,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协助建立伤员的支持系统,结果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四川 汶川 地震 心理危机 干预
  • 简介:通过寒带林区普通伤伤员继发冻伤的原因分析,认为造成冬季普通伤伤员继发冻伤的主要原因有寒冷、潮湿、大风、接触冷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全身抵抗力降低、防寒措施不当、液体药品温度过低和轻度冻伤后复温方法不当等.且主要易冻部位为颜面、手足,战时以下肢为主,还包括急救引起的过度暴露部位.探讨防护对策主要有:(1)加强冻伤防护管理.包括进行环境冷强度评价,建立冻伤预警系统;建立战场冻伤防护制度,提高冻伤防护意识;(2)加强火线救护过程中的防护.包括迅速寻找发现伤员,在确实防护的基础上进行止血、包扎和转运,并尽快后送;(3)加强后送过程中的防护.包括伤员的个人防寒保暖,后送工具的保暖设施以及治疗液体加温等.另外对继发冻伤伤员加强复温前期、复温期和复温后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保存部队战斗力.

  • 标签: 冻伤 寒区 低温环境 救护技术 复温前期 治疗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战伤与社会外伤伤员表现出的心理特点的不同之处,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可以解决损伤问题,改善伤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最终恢复健康。

  • 标签: 战伤 社会外伤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海上演习军人重度创伤导致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能量,给予补液及静脉高营养。而建立良好而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之一,尤其演习中危重患者后送途中,更需要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采用深静脉置管,大大地缩短了建立有效循环的时间,为急救后送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救治,如抗休克治疗中的输液、输血、测定中心静脉压等提供了有效稳定的静脉通路,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演习伤员 后运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小儿中毒救治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以来收治的5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了5例急性中毒患儿,均为男孩。口服是主要的中毒途径,药物是主要的中毒物质,4例患儿进行了洗胃治疗。结论:小儿急性中毒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中毒后采取合适的洗胃方式洗胃及促进毒物排泄和药物治疗,促进中毒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中毒 儿童 洗胃
  • 简介: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SDS抑郁量表、SAS焦虑量表对46名汶川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46例地震伤员干预前后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9.1%、32.6%,抑郁症状发生率为84.8%、30.4%。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为:个性特点、地震前家庭经济状况、病后家庭成员的关心程度、治疗期望值、担心出院存在残疾。结论制定针对性强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地震伤员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 标签: 地震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在突发事件灾害事故伤员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其对于患者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的突发事件灾害事故患者,共计选取10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由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7(94.00%)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42(84.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服务态度以及护患沟通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突发事件灾害事故伤员的急救护理当中采用健康教育,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够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突发事件 灾害事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急诊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在我院工作以及对本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时,发现个别基层医师对高血压急诊存在处理不当的现象。认为基层医院虽然条件差,设备简陋,但只要对高血压的急诊高度重视,认真的分析掌握各种类型高血压的急症临床特点

  • 标签: {}高血压急诊,基层医院,救治。
  • 简介:摘要:急性脑卒中是当前我国社会面对的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对病人的危害巨大。为了确保对相关病人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帮助病人在发病之后进行自救,有必要对该疾病的救治流程进行了解和明确。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救治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时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提高救治质量和时效水平。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救治时效的因素,如就医意识、初诊时间、转诊时间、诊治流程、医疗器械等,并提出优化方案,如宣传教育、科技化调配、规范诊疗流程等。实施实践应用方案后,进行三个月的效果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就医意识、初诊时间和诊治流程是影响救治时效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措施和流程,显著减少了患者就医时间、初次诊断时间和总体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时效。结论:本研究的优化方案能有效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时效。未来将继续跟进实践应用,并探索更深入的研究方向,以持续提升救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梗 救治时效 患者 心肌梗死 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肢体挤压伤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为以后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 9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严重肢体挤压伤患者 31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情况。 结果 31例严重肢体挤压伤患者治愈 21例,好转 7例,治愈好转率 90.3%;未愈 3例,包括死亡 1例,死因为高血钾致心肺复苏失败。本组发生挤压综合征 14例 (45.2% ),其中发生高血钾 7例 (22.6% )、肌红蛋白尿 14例 (45.2% )、急性肾功能衰竭 5例 (16.1% )。并发软组织感染 3例,骨感染 1例,均治愈。截肢 1例 (3.2% )。 结论 对于严重肢体挤压伤患者,解除压迫前伤肢近端结扎止血带、早期足量液体补充、及时筋膜室切开清创后负压封闭引流应用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严重肢体挤压伤的截肢率。

  • 标签: 肢体挤压伤 挤压综合征 救治
  • 简介:对住院治疗的83例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进行了分析,提出解除喉阻塞,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激素和抗生素等综合疗法及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83例小儿急性喉炎患儿全部治愈。认为小儿急性喉炎及时有效的救治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喉炎 小儿 救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门急诊救治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患儿110例,对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并对陪护人员、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研。结果:儿科门急诊救治特点如下:患儿年纪小导致静脉注射操作难度大,陪护人员对护理工作不理解、对相关知识不了解、护理人员操作技巧不熟练、心理压力较大。结论:应从患儿、陪护人员、护理人员三方面着手进行改善来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门诊 急诊 救治特点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