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病人血液循环变化,提高末梢血液循环观察、判断的准确性、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们规范了血液循环观察表及护理记录单,通过临床验证,效果满意后,现将汇报如下:

  • 标签: 末梢血液循环 观察 规范率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蝶翼固定器结合"S"形固定固定腹腔穿刺引流管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穿刺术病人60例,按病人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方法置入腹腔穿刺引流管(即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选用胶布、纱布常规粘贴法固定引流管,观察组使用蝶翼固定器采用"S"形固定固定引流管,比较两组病人管路滑脱情况、病人舒适度、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引流管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舒适度、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翼固定器的使用增强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有效防止管路滑脱;"S"形固定法可减少过长的引流管的重力拖垂,进一步防止管路滑脱;蝶翼固定器的使用可提高病人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蝶翼固定器 “S”形固定法 腹腔穿刺 引流管 管路滑脱
  • 简介:以往沙袋的制作方法是直接使用单层棉布针线缝制,虽然可压迫伤口达到止血效果,可细沙很容易从针眼和棉布的缝隙漏出来,而且不防水也不易固定。沙袋在肝病中心主要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和人工肝术后的患者,压迫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点止血。

  • 标签: 新型固定沙袋 术肢制动 一次性引流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于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我院部分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回顾对比研究。采用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总共选取 6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案,实验组采取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数据不适用统计学标准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 。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康复效益,值得普及。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患者固定期间应用双环固定贴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选取80例留置多功能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研究组采用双环固定固定,对比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固定贴剪裁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固定贴使用数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管道牵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多功能腹腔引流管 双环固定贴 固定贴剪裁用时 疼痛评分
  • 简介:大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有时难以行同侧肢体皮瓣修复术,用健侧带血管蒂的交腿皮瓣修复患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克服了传统的石膏/克氏针贯穿固定交腿皮瓣术的弊端。两者联合应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得到不断提高。笔者收集整理我院2003年1月以来22例应用“AO”骨外固定支架同定小腿交腿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包括小腿、踝及足部)病例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交腿皮瓣修复术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资料 外固定支架固定 小腿 软组织缺损
  • 简介:交腿皮瓣移植术是在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局部皮瓣和游离皮瓣无法修复情况下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其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故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外固定固定双腿,做好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1例外固定固定交腿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皮瓣存活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主因车祸伤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于2017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6.2℃,P70次/min,R8次/min,BP90/66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左小腿上端前侧可见一半弧形伤口斜向膝关节内上方直至左大腿下段长约40cm,伤口创缘不整齐,部分皮肤缺损,重度污染,可见肌肉及胫骨断端外露,骨折呈粉碎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血运差,感觉麻木,左足及各足趾因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急诊于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神经血管肌腱术+骨折外固定术。8月29日患者左小腿离断伤术后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术。10月19日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扩创重新外固定固定及交腿皮瓣修复术。11月9日皮瓣存活,行断蒂术。

  • 标签: 交腿皮瓣移植术 外固定架固定 移植术后 术后护理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 标签: 留置针 改良式 固定方法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固定矫治器是治疗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青少年是正畸治疗的主要人群。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矫治结束及矫治满一年的12-18岁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实验组)及20-30岁成年固定矫治患者(对照组)各50名,统计分析其正畸治疗前牙石指数、软垢指数、龋均、治疗意愿;治疗第一年内的托槽脱落率、矫治12个月时牙龈出血指数、釉质脱矿指数等发现:实验组的托槽脱落率及牙龈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指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器 青少年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用健侧带血管的交腿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骨外固定支架广泛应用于临床,克服了传统的应用石膏、克氏针固定交腿皮瓣的弊端。我院从2004年12月—2007年7月应用外固定支架同定小腿交腿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包括小腿、踝及足部)19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交腿皮瓣修复术 外固定支架固定 护理报告 小腿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暖风毯复温的情况.方法将51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均使用暖风毯,平均年龄(51.74±4.89)岁;对照组22例,均未使用暖风毯,平均年龄(50.36±5.03)岁.51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72~163min,心功能Ⅱ~Ⅲ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扩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住院费用等.结果实验组术后使用扩血管活性药物及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后早期暖风毯的使用能明显减少扩血管药物的应用,缩短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并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优点.

  • 标签: 暖风毯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手术后 心脏病 体温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合并尿道损伤的循证护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例应用外固定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患者,对其运用循证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着眼,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抢救患者生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防止针道感染、尿道感染和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平均住院8周,无一例出现针道感染及压疮等护理并发症。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骨盆外固定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患者,能稳定骨折,减少出血,为挽救患者生命,也为二期需行骨折内固定及尿道会师术赢得了宝贵时间。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盆骨折 尿道损伤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护理观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护理,观察组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应用临床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选择外固定支架治疗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护理,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