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该论文研究了患者安全与护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通过对患者安全与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患者安全与护理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安全与护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水平,降低患者的风险和损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患者安全 护理风险管理 体系建设 应用研究 医疗机构
  • 简介: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患者安全”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重视。2004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患者安全世界联盟,2007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了“患者安全目标及主要措施”,关注患者安全,共创医护患关系共赢局面,已是现代医疗护理服务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采取护理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法,找到护理工作改进中的关键点,

  • 标签: 护理安全 网格化管理 管理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 运作 医疗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病房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做法与体会。方法: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完善,观察实施前后1年各50例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后,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完善,有助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塑造良好的精神科开放病房形象。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病房 护理安全管理 意外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在老年患者不良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7月老年科收治的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2年1月至7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心理和生理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病房环境安全、药物安全、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效果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煤矿井下突发事故时有发生,安全行为、安全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8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心理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心理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普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而动机则是由于需要引起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这四者均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对安全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异常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间接导致事故的出现。2008年2月-2008年4月对煤矿工人及管理干部1640人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理健康指导 安全生产 煤矿工人 突发事故 人的行为 心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对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患儿实施早期预警安全管理体系化护理干预效果以及临床价值体现。方法: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12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危急重症患儿为入组样本,采用奇偶数方法将其分均纳入两小组,记录两组最后研究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其研究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临床护理干预差异显著,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详见表1),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实施早期预警安全管理体系化护理,效果显优,应在医学临床护理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呼吸系统 危急重症 早期 预警护理 儿童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救治68例的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6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应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转运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危重症 院内安全转运 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生育需求逐步释放,高危孕产妇比例有所增加,保障母婴安全压力增大。生育全程服务覆盖不广泛,宫颈癌和乳腺癌高发态势仍未扭转,儿童早期发展亟需加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差异,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妇幼健康,随着诸多妇幼政策的实施,基层妇幼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观念存在差异,基层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基层妇幼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医疗人才培养周期长等特点,制约着基层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所以基层妇幼保健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很大挑战。

  • 标签: 基层 妇幼保健体系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我国儿科护理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然后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筛选和权重分配,并探讨了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儿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策略和建议。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理质量 评价体系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生产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择118名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59人。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心理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皆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产妇 生产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实施科主任个人业务评价体系对科主任队伍的管理,完善医院科主任绩效考核有关个人业务部分内容,发挥科主任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围绕医疗核心制度和医院质量管理重要制度,利用 2年时间通过启动、反馈和持续改进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医院比较完整的一套临床医技科主任个人业务评价体系。 结论 强化了科主任责任感,增强了科主任素质及管理水平,带动了科室整体质量提高,促进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提升。

  • 标签: 临床医技科主任 绩效考核 个人业务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为患者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服务以及医学救援,而军事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护理的对象更多的是军事人员,并且当前军队医疗与护理均面临着由军事变革而引发的巨大挑战,也对新形势下的军事护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新形势下军事护理教育体系的前进方向进行简要综述,以期能够为提升军事护理队伍质量与医护水平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新形势 军事护理 教育体系
  • 简介: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1-2]。尽管健康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绩[3],但目前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知晓率未达到预期目标,护患使用率低。追其原因,主要是在我国还未建立一系列健全、规范化的医院健康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了促进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发展,现综述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评价研究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适用于肾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提供科学准确的评估工具,促进肾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获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意见,确定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使用统计学方法验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构建的肾内科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和层次分析法计算结果,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肾内科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覆盖面广、可行性高、操作简单,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该评价体系为卫生部门管理和评价肾内科护理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肾内科 临床护理 质量评价体系
  • 简介:护理服务是医院整个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护理部积极参与了我院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并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设立内审员(包括内审员资格认证、培训及覆行职责);编写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表格);全员培训(包括知识培训和岗位培训);按标准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等。评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主要从患者满意度、体系过程与护理服务的测量和监控、内部审核与外部检查、不合格控制与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体会是: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病患的利益,并对护理工作起到了规范、指导的作用。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 运行 质量管理 ISO 9001:2000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大众健康。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中,护理安全作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技术分级准入管理是促进医学技术发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制定质量改善策略的可靠方法。我国卫生部已广泛开展医疗技术分级准入管理,而护理技术管理领域尚未制定全面、完善的管理方案。且较成人相比,儿科病房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性高、专科性强等特点,极易给患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国儿科护理技术分级尚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相关研究报道,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 标签: 儿科 护理 分级 指标体系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小组,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全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培训,形成一套符合JCI评审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从2014年1月份的80例(6.02%)上升到2014年12月份的142例(10.68%)。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实施后,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知识理论知识得分及不良事件督查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和督查得分,对维护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护理资源匮乏,如何将有限的高质量的护理资源投入到日益严峻的医疗护理工作当中,是目前各类医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202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中明确指出: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的要求。本文旨在从临床实践出发,探索如何科学高效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血液疾病临床护理队伍;因此建立完善一套护理岗位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护士在岗位期间的理论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管理等能力的欠缺之处,为实现岗位与能力相匹配提供参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绩效考核的数据化和科学化,为护士的专业课程的设计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参考,进一步发挥血液内科护理专业的最大优势和促进血液护理专业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本研究对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质量及评价指标做了初步确定,分别从不同角度的涵盖了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

  • 标签: 血液内科护理 评价体系 岗位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