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误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危重症患者误吸的可视化评估方法进行归纳,旨在为ICU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管理及预防危重症患者误吸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关于ICU患者误吸的相关因素、评估及其干预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阐释和总结。结果阐述ICU误吸与吸入性肺炎、ICU误吸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的关系,提出预防ICU患者误吸的相关措施,包括声门下引流技术与口腔卫生管理、体位管理策略、胃动力药物支持疗法、避免镇静及肌松药物使用过量。结论误吸相关查检表单的开发及应用,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通过核查表单的应用来规范ICU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误吸干预策略实施的依从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ICU误吸发生率,最终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 标签: 误吸 肺炎 肠内营养 镇静 重症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模式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急诊抢救的心肺复苏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复苏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复苏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指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31%(P<0.05)。两组护理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O2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PaCO2水平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模式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以及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血气分析 前瞻性护理模式
  • 简介:阐述自我管理的概念,从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方面综述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指出脑卒中患者需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自身疾病的管理中。

  • 标签: 脑卒中 自我管理
  • 简介: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2015年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为367.3/10万,是第五位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增高。直肠癌根据肿瘤与肛门的距离分为高位、中位以及低位三种。

  • 标签: 肠造口术 家庭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急诊护士知识培训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急救处理收治住院和急诊观察的8385例次患者,分类统计主要病种的急救数量,性別和年龄段,进入与离开抢救室时间信息等。结果急危重症患者前10位疾病分别为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儿科急症、急腹症、以头晕心悸为主诉、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在41~80岁,呈老龄化趋势。高峰时间段为11:00~22:00时,出抢救室比进入抢救室高峰时间推迟1h。结论本调查反映了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构成、危重患者进出流量的规律性及人口的老龄化特性。急诊抢救室应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急诊科护士技术培训与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急诊 危重病 疾病谱
  • 简介:总结1例脑梗死合并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正念训练等心理干预,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早期康复的依从性。住院38d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良好带菌出院。

  • 标签: 脑梗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胎盘植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7例胎盘植入患者,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应用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胎盘植入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胎盘植入 临床路径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医疗救援直升机转运危重患者至医院临时停机坪,安全顺利接机转运的管理流程。方法根据医疗救援直升机转运危重患者的特点和医院临时停机坪特殊环境的安全管理要求,设计接机转运途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流程。结果6例危重患者全部安全顺利接机转运,未发生紧急和意外情况,平均住院52d;3例患者治疗效果好,安全出院;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家属强烈要求停止一切抢救放弃治疗出院;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科学规范的救护流程及严格的落实和统一协调指挥及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是保证危重症患者接机转运护理安全的关键。

  • 标签: 空中救援 接机转运 危重患者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中医科、疼痛科、肿瘤内科的第一诊断为恶性肿瘤并伴有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住院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西医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的程度。结果中医组患者癌性疼痛的程度明显轻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能明显改善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癌性疼痛 中医特色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书写表达是一种通过书写披露和表达与个人重要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来促进身心健康的心理干预方法[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对疾病存在重要影响的社会及心理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调查[2-3]显示,有40%~50%的成人肿瘤患者表现有明显的心理痛苦,对治疗的依从性、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均有很大影响。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机制,而且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及抗癌药物疗效。

  • 标签: 肿瘤患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书写 临床治疗 抗癌能力 干预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发热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探讨对发热门诊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方法,从而更好的为发热门诊患者服务。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发热门诊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选取2017年1月~6月在发热门诊就诊的301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由调查人员介绍调查目的和要求,对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并填写,系统地了解发热门诊患者全程健康教育的要求。结果发热门诊患者最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前3位依次是微信、网络、电视、广播宣传,被调查人的文化教育程度高低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有直接影响。结论健康教育对发热门诊患者的影响极其重要,针对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多元化,促进护士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保证。

  • 标签: 健康教育 发热 门诊患者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放化疗科进行化疗的患者130例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肿瘤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130名肿瘤化疗患者的PSQI得分为(11.07±0.39)分,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文化程度、年龄5个变量联合解释睡眠质量总变异的66.4%。结论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睡眠质量越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对睡眠质量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心理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

  • 标签: 肿瘤 化疗 睡眠质量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姑息照护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姑息照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外相关文献,从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角度,阐述姑息照护模式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结果描述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转诊姑息照护机构的评估工具,包括预后评估工具、惊讶问题工具,以及姑息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分析了不同姑息照护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结局的影响,以及姑息照护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发展面临的阻碍。结论当前研究探索了适合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模式及应用、转诊筛查/需求评估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有待研究何种姑息照护措施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优选,开发、应用适合我国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评估工具。

  • 标签: 心力衰竭 终末期 姑息照护 评估工具
  • 简介: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改善睡眠质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非危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慢性心衰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改善睡眠质量护理干预。记录2组入眠时间、起夜次数、睡眠时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组护理干预前入眠时间、起夜次数、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入眠时间低于对照组,起夜次数少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护理干预前PSQI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改善,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给予相关睡眠质量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慢性心衰 睡眠质量 睡眠护理 睡眠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72h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

  • 标签: 舒适护理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应激反应
  • 简介:总结93例患者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包括:皮肤基础条件差致皮肤破溃,贴膜使用方法不当易引起皮肤损伤,药物不良作用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患者自身过敏体质及汗液刺激。对策:皮肤基础条件差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掌握正确的贴膜粘贴及去除方法,对皮肤过敏患者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使用纱布敷料增加通透性,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物。93例患者针对致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采用相应对策,皮肤状况好转,1例患者皮肤状况未见好转,最终拔出导管。

  • 标签: PICC 医用黏胶 皮肤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感知控制是积极心理学领域新的研究重点,强调个体积极应对外界不适环境的一种认知信念。该文介绍了感知控制的概念及评价工具,从认知控制、情绪控制和行为控制3方面总结慢性病患者感知控制的干预方法及效果。并提出建议。

  • 标签: 慢性病 感知控制 积极心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12月34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进行动态的MEW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的收缩压、心率、呼吸、意识评分及体温,瞳孔,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MEWS分值以及评分后所给予的医疗护理干预,研究的终点是住院患者的转归即好转、治愈、死亡。结果不同分数段MEWS评分(0-3分、4-6分、7-9分、〉10分)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评分值增加,患者病死率增高;当MEWS评分≥3分时,病情变化最快,当MEWS评分≥6分时,致残率较高,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论MEWS可早期快速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危重症早期预警工具。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脑卒中 病情评估
  • 简介:目的:探究创伤性脑脊液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因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行保守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脱水药物的使用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脑脊液漏停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脱水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脑髓液漏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脑脊液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临床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 脑脊液漏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加床患者69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加床患者895例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FOCUS-PDCA程序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治疗配合度、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在治疗配合度、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及对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无加床标识、未及时治疗、未及时更换输液瓶、无输液单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面低于对照组。结论:FOCUS-PDCA程序模式有利于降低消化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增加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治疗的配合率,提高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FOCUS-PDCA程序 消化内科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