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产后抑郁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妇产科接诊的156例产后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仅给予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8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CBT设为观察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SDS与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产后抑郁症状。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自评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自我护理能力对妇科化疗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妇科化疗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教育。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水平的比例达到62.50%,其中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等项目得分中水平所占的比例均高于50%;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高水平所占的比例均高于75%,无患者处在低水平。对照组的患者健康行为得分中以中水平为主,同时躯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低水平比例高于20%,而观察组健康行为各项得分以高水平为主,且无低水平患者。结论: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加强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可提高自我护理技能,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妇科 化疗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心理与行为反应,分析针刺伤发生的情境、原因以及对护生心理、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8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护生针刺伤后体验。结果:实习护生针刺伤多发生于注射、抽血或拔针时;心理反应有担忧、恐惧,个别为自责、怀疑或镇定等,行为反应有哭泣、逃避或退缩、寻求帮助等。结论:临床带教中应加强与实习护生沟通,注重护生针刺伤后心理与行为反应,减轻针刺伤对实习护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教育,以减少其针刺伤发生。

  • 标签: 实习护生 针刺伤 心理 行为反应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市某院为研究场所,将283例来医院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干预.分别在产后出院时及产后4周、6周电话了解母乳喂养情况.产前、产后6周采用问卷了解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子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重要他人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出院时、产后4周及6周时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干预能够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初产妇 计划行为理论 母乳喂养
  • 简介:总结本科收治的1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觅酒行为的原因、获取手段和途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措施有: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和安全检查、给予健康宣教、实施人性化护理。认为通过实施以上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等。

  • 标签: 精神障碍 酒精依赖 护理 住院患者 觅酒行为
  • 简介:目的调查OSAHS患者采用口腔矫治器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现状。方法选择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的60例OSAHS患者,采用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90%患者能按医嘱戴口腔矫治器,但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体重的遵医依从率分别为46.7%、63.3%、65.0%,男性、低学历、从事体力劳动患者依从性相对较低。结论OSAHS患者采用口腔矫治器治疗过程中生活行为遵医依从性有待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遵医行为
  • 简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欧美国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病率在64岁以下低于1%,65岁则为1.5%,以后每增加5岁,患病率就增加大约一倍,85岁以上约为30%;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7.7%,总患病率为5.9%;其发病率60岁以上约为0.54%,65岁以上约为0.70%[1]。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活质量 护理 认知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中青年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18~45岁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遵医显著好于对照组;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提高结核病患者遵医行为,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结核 生活质量 遵医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8例。干预组采用"面对面"、"一对一"动机性访谈,对照组采用集中授课教育,干预时间3个月,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动机性访谈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动机性访谈
  • 简介: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首次住院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张15锻炼依从性13影响。方法将首次住院治疗鼻咽癌的176例患者按照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放疗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日常护理,治疗组在放疗治疗期间给予积极的行为护理,持续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放疗,治疗组的张口受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张口锻炼信念、意愿及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护理在首次住院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能改善张口受限情况,提高张口锻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行为护理 鼻咽癌 张口锻炼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实验组采用看图对话教育模式。1次/周,60~90min/次,共8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ycatedhemoglobin,HbAlc)值及自我护理行为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各项血糖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遵医嘱服药外,两组病人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血糖异常处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看图对话教育模式,提高了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从而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看图对话 自护行为 血糖
  • 简介:目的调查杭州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退出行为—呼吁行为—组织忠诚—忽略行为行为反应现状,探讨社会学因素对护士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杭州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并在6所医院中随机抽取40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退出行为—呼吁行为—组织忠诚—忽略行为行为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临床护士行为反应的社会学影响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护士行为反应4个维度条目均分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组织忠诚(3.5±0.7)分、呼吁行为(3.3±0.7)分、退出行为(3.0±0.9)分、忽略行为(1.8±0.8)分。不同维度条目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职务、年均收入与护士退出行为密切相关(P〈0.05);职务、职称与护士呼吁行为密切相关(P〈0.05);职务、科室与护士组织忠诚密切相关(P〈0.05)。结论由于护理的特性,护士行为反应水平与企业职员不同,年均收入越高,担任职务的护士离职的可能性较低,职称级别越高的护士其呼吁行为越强,担任职务的护士其组织忠诚得分越高,提示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确保护士收入与付出相符,重视护士"主人翁"地位,加强对护士的感情付出,可以减少护士离职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护士 行为反应 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