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在海域战地大规模伤员救治中,快速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为方便卫勤医务人员野外战地救护,提高抢救效率,将医用充气瓶、套管针、输液器等进行组合装配,设计出一次性便携组合加压输液包,从而使输液操作简便快捷,并克服了手动充气加压输液的缺点,提高了战地救护的机动性.该设计适用于院前急救、战地急救中需要快速补液大批量的伤员及后送转运时使用.

  • 标签: 战地急救 便携式组合加压输液包 设计 静脉输液
  • 简介:折安瓿是护士每同重复多次的操作,因折安瓿导致护士手部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从2005年9月开始,我科使用自制的笔筒安瓿折断器,受到护上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安瓿折断器 制作 护士
  • 简介:在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躁动患者的安全管理已经引起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相继有各种款式和型号的安全约束护理用具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时发现,这些护理用具虽然具有约束患者乱动的效果;但是,由于采用约束带将患者固定在病床上,有时遇有极度烦躁的患者很有可能被挣脱而丧失约束的效果;另外,当患者躁动时被缚住的手和脚容易发生皮肤破损或导致肢体挣脱,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患者的手是暴露在外的,当其躁动时会拔出自己身体上的各种导管。鉴于此,我们制作了新型三件约束用具,包括:约束服、约束手套和约束脚套。本实用新型约束用具已申请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40699.5。

  • 标签: 约束用具 三件式 制作
  • 简介:晚期肿瘤患者、老年长期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营养不良,血管质量普遍较差;而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些需要长期进行治疗的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极易出现外漏、外渗、静

  • 标签: PICC导管 护理
  • 简介:对药物治疗不佳和手术切除治疗困难的重度痔疮(Ⅲ~Ⅳ度痔),目前仍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2001年7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肛门镜下直肠下端黏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PPH术)治疗重度痔25例,经临床护理观察与所行的传统外剥内扎术(Mklligan-Morgan术)相比,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术方式 治疗 痔疮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腹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为即将行该手术的患者提供相关信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方法调查需行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66例,了解其术前的护理需求、最想了解的有关知识,并让患者参与制订护理计划,按个体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结果术前相关知识缺乏的患者占97.3%,通过细致的护理后下降至11.3%,使他们了解并配合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论通过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或明显减轻了其恐惧心理,使其能安全、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编辑按:她是以中国学历获得英国注册护士(SRN)的第1位中国人;她是第1位通过英国骨科学会和皇家残疾人及康复学会联合考试委员会的全国统考并荣获内科护理证书(ONC)的中国护士;她是中国骨科护理学的第1个开拓者和实践者;她主编了中国第1本.她就是87岁高龄的吕瑗先生.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吕瑗先生丰富而精彩的人生,本刊摘录了彭宁等撰写的采访记,以飨读者.

  • 标签: 创伤骨科 康复学 内科护理 注册护士 高龄 骨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走出手术室与病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无墙”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未经术前、术后护理访视组,实验组为围手术期护理组,按计划开展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访视。结果实验组在缓解病人手术前的心理紧张情绪,防止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墙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中,不仅补充完善了其内涵,而且给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给患者心理、生理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是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宗旨。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契约教育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哮喘患者 教育效果 患者心理 反复发作 控制症状
  • 简介:通过分析精神病房实施开放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介绍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杜绝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确保精神病房开放管理的安全实施,使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病房 开放式管理 护理对策
  • 简介:ICU是抢救各种大手术后及危重病人的场所,经常需要做各种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我们使用了美国i-STAT携带手持血气分析仪,克服了以往结果不及时的弊端,测试结果快而准确,便于尽早发现异常,进行早期处理收效良好。1工作原理i-STAT血气分析仪由两节9V的冲电电池供电,在感知测试片插入后会启动整机工作,在电机的驱动下,会有一排20个触针接触片子头部的晶片,并拉一下使接触良好,然后自动识别片子,压下定标液袋,由测试片底板倒刺将袋刺破作定标,再挤压气襄,将血样通过传感器,由

  • 标签: 血气分析仪 携带式 临床应用 电解质 危重病 自动识别
  • 简介:目的在胸腔闭引流过程中,寻找一种能使病人主动排气、排液而不增加痛苦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胸腔闭引流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照组仅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病人吹气球,对照两组病人排尽胸腔内积气、积液及肺复张的情况、胸管留置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肺的复张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腔引流管留置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闭引流术后吹气球能增加胸腔内的压力,促进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进一步促进肺的复张,从而缩短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简单,病人乐于接受,直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吹气球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开放护理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接受继续教育能力的开放模式。为了提高临床教学的实践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科于2005年7月,根据护理专业实习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实习特点,以培养护生多元化能力,提高护生综合技能为出发点,在护理教学及管理方面,制定出开放教学法及护理带教管理方案,使实习护生的实际能力得以全面的提高。现将其介绍如下。

  • 标签: 开放式护理 护理管理 教学法 外科应用 护理教学模式 教育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备用状态移动吸引器末端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管细菌污染的情况,同时检测污染的细菌种类。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对全院各病区吸引器引流瓶吸引孔及吸引管采集样本作细菌学培养,并鉴定细菌类型。结果检测的48份标本中,细菌污染率60.4%,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吸引器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管细菌污染可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很有必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潜在污染源。

  • 标签: 设备污染/预防和控制 细菌/分离和提纯
  • 简介:目的探讨小组讨论教学在《内外科护理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为今后在护理本科临床专业课程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对我校2002级护理本科生共83人在临床专业课程《内外科护理学》的部分课程采用小组讨论教学。程序为设问、自学、小组讨论、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课后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及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共23项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此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进其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提高,存在的问题是:69.67%学生认为需增加课时,62.65%学生认为有些讨论题不明确,63.72%学生反映课时不足致老师指导不足导致掌握的知识局限等。结论掌握小组讨论教学在护理临床专业课程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此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 标签: 教育 护理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