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照顾心理弹性水平与照顾负担水平,并分析两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连同其照顾 270对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评测患者照顾的心理弹性水平、照顾负担水平,单因素分析心理弹性和照顾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使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理弹性水平和照顾负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照顾照顾负担得分 45.36±12.13,为中度到重度负担水平,其中,重度负担占比 31.1%,中度负担为占比 44.4%,轻度负担占比 20.0%,无负担占比 4.4%;患者主要照顾心理弹性总分为 55.64±19.32,在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 3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 8.54±2.36、 18.67±7.87、 26.54±9.36);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性别、年龄与照顾年限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和照顾负担的主要因素(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照顾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各个维度上均具有强负相关性( P<0.05)。 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照顾照顾负担较重,照顾心理弹性和照顾负担与照顾性别、年龄和照顾时间相关,且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显示出强负相关性,即可采取从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提高照顾心理弹性来降低其照顾负担水平。

  • 标签: 慢性心衰患者 主要照顾者 心理弹性 照顾负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家失能老人照顾的照护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的102名居家失能老人照顾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居家失能老人照顾的照护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调查,并对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照护时间的照顾的照护知识掌握情况,统计照顾各种照护知识需求情况。结果:研究对象的照护知识评分为(35.02±5.90)分。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照顾的照护知识评分高于大专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照顾,P

  • 标签: 居家失能老人 照顾者 照护知识 文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警教育对结直肠癌和照顾造口护理影响。方法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 86例及其照顾 86名,随机将患者及其照顾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警护理。观察照顾与患者护理依从性、患者焦虑评分及造口并发症状况。结果 干预后 3月两组患者及照顾护理依从性高于干预前,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粪水性皮炎、造口周围皮肤湿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预警教育可显著降低行肠造口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照顾与患者护理依从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造口手术 预警教育 护理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本院 74例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基于双模拟法分为 2组,对照组( 37例)与观察组( 37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安宁疗护,对 2组焦虑评分( SAS)、抑郁评分( SDS)和心理应激评分( RSS)进行比较。结果 在 SDS评分、 SAS评分、心理痛苦、负性情感、生活被扰乱及 RSS总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 P<0.05)。结论 予以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安宁疗护,除减轻患者压力、应激反应外,有助于其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

  • 标签: 心理应激 照顾者 安宁疗护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中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内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早产儿 16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80 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剩余 80 例作为实验组给予患者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变化以及生存质量。 结果: 不同护理工作实施之后,实验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重、睡眠时间、饮食质量、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对照组恢复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新生儿病房中早产儿使用发展性照顾护理嫩能够明显改善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增加体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饮食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临床效果好,使用价值高。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护理 护理效果 并发症预防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我院神经外科 2018年 1月至 12月收治的 38例为对照组,以 2019年 1月至 12月收治的 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3.2%( 5/38)明显比对照组 28.9%( 11/38)要少( P<0.05);护理中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 97.4%( 37/38)明显要比对照组 86.8%( 33/38)要好(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的满意度从专业水平、环境卫生、护理效果、医患沟通 4个层面均比对照组得分要高( P <0.05)。 结论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手术围术期,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进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 神经胶质瘤患者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在骨科脊椎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整群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根据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量表分值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及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跌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儿童糖尿病(简称 CDM)家庭照护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来院治疗的 310例 CDM家庭照护,分 A组和 B组,各 155例,分别行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 B组,并发症率为 5.16%, B组为 11.61%,差异对比均显著( P< 0.05)。结论:为 CDM家庭照护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护理能力,确保护理安全,临床可实际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糖尿病 家庭照护者 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 : 目的 就如何把首次献血发展为固定献血进行探讨。以近五年来本血站的献血以及献血资料为研究对象。 当今, 临床用血 100% 来自无偿献血。 怎样使无偿献血的工作持续,稳定,健康的进行,更大的发挥血液资源的用途,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和安全,是我们血站工作中关键的任务。 要想更好的完成任务,重中之重是发展固定献血人群。方法 采取广告,面对面交流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结果 血站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以及自身形象都会对发展固定献血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善于运用沟通和交流的技巧,让献血有一个愉快的经历,有利于使首次献血发展为固定献血,从而扩大和巩固献血队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Munro量表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前、手术结束时(即术中皮肤缝合完成后)术后安返病房后2h至术后72小时4个时间段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评价Munro量表和魏革量表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有效性;结果 96例患者共发生压力性损伤11例,1期7例,2期4例,总发生率11.5%,与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体温、低血压、手术床表面/移动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且Munro评估量表在手术三个阶段的RO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敏感度均显著高于魏革量表,而Munro量表临界值小于魏革量表;结论 Munro量表为一动态连续评估量表,对于围手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作为神经外手术患者评估压力性损伤的有效工具。

  • 标签: Munro量表 围手术期 神经外科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供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操作及护理方法。方法 本科室 2017.11-2020.5采用 COBE Spectra 6.1 血细胞分离 AutoPBSC程序对 35例年龄 1-14岁的儿童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果: 35 例儿童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顺利,均获得了足量的 MNC和 CD34+细胞数。供生命体征平稳,无一例发生采集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在采集前的准备和评估,心理护理和采集过程中的观察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熟练的操作技术等保障了儿童供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

  • 标签: 儿童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FD)患者术后疼痛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 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2h、 24h、 48h疼痛程度、疼痛知识评分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 12h、 24h、 48hNRS评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疼痛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减轻 PFD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疼痛知识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术后疼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电子胃肠镜是一种新型先进的医疗设备,使用较为方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与肠胃疾病有关的临床疾病诊治中,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以及疾病治疗效果。伴随着电子胃肠镜的普及,人们对电子胃肠镜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但是在受检接受电子胃肠镜检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插管操作,加上患者对胃肠镜器械的不了解,导致受检在检查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另外,由于胃肠镜属于一种介入性的精密医疗器械,其内部零件精细,结构复杂,经常会出现消毒不彻底的现象,容易增加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风险。在现如今的医疗机构中,内镜清洗消毒不规范、消毒灭菌不合格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旨在分析与探讨电子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受检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受检的心理状态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电子胃肠镜受检者 消毒 检查 心理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方案在体检中心体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计 7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3500)与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实验组( n=350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体检所需要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体检中心在对体检提供护理服务时,采用细节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缩短健康体检的时间,且能够提高受检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细节护理 体检 满意度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的辐射安全及防护。 方法: 2019年 5月 --2019年 12月,本院就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的辐射安全展开相关研究,选取 31名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术后密切接触,在术后 24h使用袖珍辐射仪监测术后密切接触的辐射剂量,并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进行监测,获取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距离 100cm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距离 30cm( P< 0.05)。术后 100天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术后 1天、术后 30天、术后 60天( P< 0.05)。不同人群的警戒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人接触时,接触必须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在合理时间内接触,接触时采取一定距离,在一定时间后可解除防护措施。

  • 标签: 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术 密切接触 辐射安全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护士的急救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定向与随机抽样法相结合选择芜湖市 8家医院 200名门诊护士进行基本情况调研,组织急救相关理论知识、急救能力测试。 结果护龄较长的护士测试表现高于护龄较短的护士(P< 0.05);近期参与急救培训的测试得分明显高于近期未参与培训组 (P< 0.05)。 结论门诊护士急救相关知识及能力需针对性提升、医院要定期及时组织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形式推荐案例教学提高护士对急救技能的重视。

  • 标签: 门诊护士 急救能力 急救知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院方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与考核愈发严格,这意味着早期的护理临床带教的水平一定要高,才能保证实习护士在真正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能有更为专业的服务态度与职业素养。而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主要因素便是相关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本文将根据目前护理临床带教教师科研能力具体应用进行粗略的研究与分析。

  • 标签: 护理 临床带教 教师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来我院进行连续性血液的 80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传统组,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双号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状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传统组的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增加集束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培养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资料采集形式对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调查。结果:培训前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总分为 ( 31.57±3.54)分,经本院培训后实习护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总分 (93.99±3.00)分 ,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P<0.05。 结论:在校学习和临床实习期均应着重培养实习护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 标签: 培养 实习护士 学习 思考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