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解维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食管气管瘘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未实施全面护理前的4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食管气管瘘的原因,比较两组患者食管气管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共计发生2例食管气管瘘,占5.%;对照组40例患者中,共计发生6例食管气管瘘,占15.%;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食管气管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气管瘘的发生原因与术中操作和吻合技术、吻合区局部条件、术后处理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结论:全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食管气管瘘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简介:目的细化医护分工,规范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时医护的配合。方法自2014年9月,根据专科特色,设计紧急气管插管抢救配合情况调查表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临床抢救经验教训,建立紧急气管插管流程图,细化医护在插管抢救时的分工,根据流程图进行演练,2015年10月开始临床使用,比较细化医护分工前后气管插管时间、1次插管成功率。结果将细化医护分工实施前(2014年9月—2015年9月)与实施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科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比较,实施细化医护分工后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0.05),1次插管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细化医护分工,规范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流程,有利于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提高紧急气管插管抢救的有效性。

  • 标签: 胸心外科 紧急气管插管 医护分工 抢救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导管防折管在减少小儿机械通气中气管导管打折,保障有效通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0月共84例在我科PICU机械通气的患儿按气管导管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用胶布固定棉枝于气管导管外,观察组套入自制气管导管防折管于气管导管外对比两组气管导管打折率。结果:观察组套入自制气管导管防折管无发生气管导管打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气管导管防折管能有效阻止气管导管打折,保证小儿有效的机械通气,且制作简易,取材易得,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导管防折管 小儿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围术期接受基于常规气管内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内麻醉方案治疗。在患儿苏醒期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量化评分表,评估患儿在气管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方案在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程度,整个苏醒期更加安静平稳,利于医护人员的观察治疗,减少因患儿躁动导致家属产生不良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右美托咪定 小儿气管内麻醉 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