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哮喘和过敏鼻炎过敏原的相关。方法对175例哮喘与158例过敏鼻炎患儿进行抗原点刺测试。结果7组患儿对23种抗原敏感性无差异。结论小儿哮喘和过敏鼻炎是由同一种病因引起的、表现为呼吸道不同部位的疾病,长期系统地抗过敏、脱敏治疗对这2类患儿都是适用的。

  • 标签: 哮喘 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 相关性 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红外线测温仪温量耳温的准确.以及与体表温度的相关,求出耳温正常参考值。方法对1103例发热患者用红外线测温仪测耳温,同时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其准确相关。结果耳温平均值为37.12±1.04℃,腋温平均值为37.71±0.68℃,P<0.01,有统计学差异;相关系数r=0.714,P<0.01,呈直线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耳温=1.093X腋温-4.108;推算出耳温的正常参考值为:35.2~36.3℃。结论红外线测温仪所测耳温与腋温有直线相关,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体温情况,可以作为体温测量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红外线测温仪 耳温 腋温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目前护生更多采用何种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不同学科和各种学习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学习促进策略问卷(MSLQ)的学习策略子问卷对护理大专临毕业共159名护生进行调查,利用临床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操作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就指标,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应用精加工和批判思维这两种学习策略;信息加工策略表现出与理论学习成绩的显著相关(P〈0.01),而对操作并无显著影响(P〉0.05);批判思维对基础护理学习无显著影响(P〉0.05);努力调节与操作考核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中,应从多方面注重对护生综合利用知识、质疑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标签: 护生 大专 学习策略 学业成就
  • 简介:一次性气囊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留置过程中经常发生尿道口溢尿现象。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气囊注水量与尿道口溢尿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对86例应用气囊导尿管导尿的患者进行了不同液体注入量的实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注水量 溢尿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43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对其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采用何种应对方式无关,而与所用应对方式的效果有一定关系.结论: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生活质量 应对方式 应对策略
  • 简介:非开胸食管剥脱术有关术中出血的研究屡见报告,经左胸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引流、失血问题则未见报道.为此我们随机对6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液进行检测分析,并就相关问题作一讨论.

  • 标签: 胸腔引流液 HB TP 食管癌 贲门癌 手术切除法
  • 简介:目的研究天文潮汐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各潮汐期的分布.结果在强潮汐期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他时期,而且在朔望期发生的人数多于上下弦期.结论护理人员要了解天文潮汐的变化规律,教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强天文潮汐期内要保持情绪稳定.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患者 相关性研究 护理人员 发生率
  • 简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一种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国外报道为9%--70%,国内报道为43.1%,死亡率高达50%--69%。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离不开膨肺等胸部物理治疗手段,需频繁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本研究选择2003年9月~2005年2月120例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患者,观察简易人工呼吸器的不同消毒周期与VAP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简易人工呼吸器的合适消毒周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人工呼吸器 消毒周期 相关性肺炎(VAP) 机械通气患者 院内获得性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的长短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对48例食管癌术后需呼吸机支持≥1周(168h)的患者,分为7d组17例,3d组16例,1d组15例,更换管道周期分别为7d、3d、1d。分别采集3组患者下呼吸道和呼吸机螺纹管近患者端管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和比较,比较3组的VAP发生率。结果(1)共培养出3大类12种61株致病菌;(2)7d组、1d组的病原菌数量与3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7d组与1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d组VAP的发病率明显低于7d组和1d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管道内致病菌的数量密切相关,建议每3d更换1次,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暂未发现管道更换时间的长短与VAP的致病菌种类有关联。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更换时间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抑郁自评表、影响患者情绪的相关因素和一般资料表,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对50例住院CO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5%,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自理能力、支持系统是影响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COPD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尽早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 标签: 住院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相关 抑郁情绪 COPD患者 抑郁自评表
  • 简介:目的在液体性质、液面高度、头皮针型号固定的状态下,观察一次可调节输液器的输液速度与实际输入量的差距及调整规律.方法取上述一项因素为变量,固定其他因素,依次测试某一输液速度的实际输入量及调整速度量,以此速度量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输液速度,测定调整速度后的输入量与输液速度实际要求量的差距,并观察对应的莫菲滴管内滴速.结果液体性质对滴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面高度对滴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液量对滴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针型号对滴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刻度15~60ml的范围内,各调整7ml后,其输出量与输液速度要求量相近.

  • 标签: 一次性可调节输液器 滴速 输入速度 测定
  • 简介: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基本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包括血管的准备、进针角度选择、输液调节器的位置、针头固定、拔针方法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我们结合近年来护理界同仁们总结出的有关静脉穿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就影响静脉穿刺技术的几点相关因素作以下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 标签: 静脉穿刺技术 护理技术操作 输液调节器 穿刺成功 进针角度 针头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湿疹患者的发病诱因及治疗中存在的情绪问题及相关因素,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对策。方法采用ZUNG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elf-RatedDepressionScale,SDS)、焦虑量表(Self-RatedAnxietyScale,SAS)和自行设计问卷对124名患者的主观感觉及自我保健知识进行评估、测试。结果66.1%的患者存在抑郁心理状态,67.7%的患者存在焦虑心理状态。其中,以中等抑郁、焦虑为主,且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有关(P〈0.01)。仅有38.7%的患者对湿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结论对湿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及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湿疹 情绪问题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案调查表对247名临床护士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临床护士肯定焦虑发生率为10.53%,可能焦虑发生率为32.79%,年龄分布趋于大龄化.以人际关系、社会安全保障、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为主.结论临床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根据相关因素分析并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予心理干预.

  • 标签: 护士 焦虑 相关因素 焦虑自评量表 个案调查表 医学心理学
  • 简介:目的观察实施计划护理后对预防产妇产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01年9月~2002年8月收治1371例产妇列为对照组.行常规产后护理,总结了对照组产妇的常见护理问题。讨论了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将2002年9月~2003年8月1317例产妇列为观察组,对观察组产妇实施计划护理。结果实施计划护理后产后并发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产妇实施计划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症。

  • 标签: 产妇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ReproductiveHematoma,RPHT)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RPHT与未出现术后血肿(Non-PostoperativeHematoma,NPOH),在两组病例、临床特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例比较显示,过早搬动患者、快速输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是引起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发血肿的诱发因素.结论对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不宜过早搬动,应控制输液速度,预防呼吸道梗阻和便秘,减少RPHT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再发血肿 护理
  • 简介:运用逐步回归,对1985年1月至1994年1月中所有痊愈的58例破伤风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取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年龄、性别、潜伏期、伤口距神经中枢的距离、入院时的体温、入院时的脉搏、破伤风抗毒素(TAT)使用的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入院时的体重,分别以X1~X9代表。以住院治疗时间作为应变量(Y),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抗生紊与TAT使用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早期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治疗是破伤风治愈的关键;TAT使用时间长短依赖于伤口的彻底恢复情况、入院时体温的升高表明有感染并发症存在及可能有严重代谢功能紊乱,病情危重,预后不佳。潜伏期与住院治疗时间呈负相关,潜伏期越短,住院时间可能越长,预后可能越差。

  • 标签: 入院 住院治疗 破伤风 潜伏期 TAT 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