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分娩产妇,本次实验在2018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实验对象人数为74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将1、3、5...59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4、6...60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且评估报告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对照组患者采用Kegel运动疗法,实验组患者实施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13.51%及5.41%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94.59%及81.08%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过程中生物刺激反馈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Kegel运动疗法,其在降低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并发症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情稳定的84例患者,将这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42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并记录入院后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入院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常规护理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可减少AMI 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生物刺激反馈仪促进子宫复旧的效果。方法: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反馈式健康宣教应用于产妇产后母婴同室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母婴同室病房收治的产妇中抽取100例纳入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利用电脑分组方法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0,加强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比两组产妇的知识掌握评分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知识掌握评分为(94.32±4.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6±3.45)分,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是产妇护理的重要科室,加强反馈式健康宣教能够进一步降低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安全生长和未来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反馈式健康教育 母婴同室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以6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为对象,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参照组应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训练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五五操手法康复联合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足下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50名卧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对2019年12月-2020年4月住院的5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的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康复联合电生物反馈治疗,并且治疗结束后给予简单的矫形工具保持功能位来保持治疗的效果,对照组只给予简单的矫形工具来保持功能位,观察两组患者足内翻发生率等差异。结果:实验组足内翻发生率2.00%,对照组足内翻发生率14.00%,实验组小腿三头肌异常收缩发生率4.00%,对照组小腿三头肌异常收缩发生率18.00%,实验组踝关节足趾屈功能、踝关节足背屈功能、胫骨前肌肌力,恢复正常数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足下垂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会对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造成影响,采取五五操手法康复联合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效果更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足下垂 五五操手法康复 电生物反馈疗法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采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分析其对肛门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在院2019.01-2020.12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70例,依据盲选随机法,分甲组(n=35)与乙组(n=35)。甲组给予基础训练,乙组给予基础加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相互之间比较肛门功能状态、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后,乙组优于甲组,P

  • 标签: [] 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 直肠癌保肛术后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对女性抑郁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给予共情护理措施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生活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间收治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遵循随机单盲原则将患者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生活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治疗依从性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功能各项指标评价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评价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配合共情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功能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女性抑郁症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依从性 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是医院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相关医院的医疗设备设施无法保障到位,相关医院的日常工作必然也会收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医院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相关医疗设备的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保障自身的相关医疗服务工作可以顺利高效的完成,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 标签: 医院 医疗设备 内部控制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疾控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在2019实施,回顾疾控中心2017~2020年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状况,2017~2018年作为疾控管理及预防加强前,2019~2020年为疾控管理及预防加强后,对比加强前后的卫生评分及感染率。结果:加强后,疾控中心的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医疗用水、灭菌器评分均高于加强前,感染人数远低于感染前(P>0.05)。结论:加强疾控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卫生评分,降低感染率。

  • 标签: 疾控中心 感染 加强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学模式的持续性发展与改变,对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应用了集中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大量且可重复应用的医疗物品集中在供应室的去污区,供应室去污区是实现重复性医疗器械分类、清洗、消毒的重点区域,服务对象包含手术室器械、门诊器械、外来器械。不同物品在污染程度方面相对较高,如果处理不及时便会导致周边环境遭受影响,并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区域。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内感染污染问题的防控能力,本文简要分析加强消毒供应室去污区管理控制清洗质量,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去污区 清洗质量 管理控制
  • 简介:摘要:前馈控制是一种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积极主动地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模式,是在对事物的前期观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调整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率。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其生理特性和重要性使眼科疾病在护理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就对眼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本研究收集我院眼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比前馈控制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分析前馈控制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现将研究做如下报道。   

  • 标签: 摘要 前馈控制 眼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5月1日于医院就诊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未实施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知识掌握评分及手卫生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医护人员院感相关知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级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入样本60例,均为血液净化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层级护理、常规护理,总结患者的护理管理评分(分级落实、专业技能、风险管理)、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护理管理评分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血液净化 静脉留置导管感染 控制效果 分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质量控制对提高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随机划分我院供应室20名护理人员为2组(对照组10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10名则着重加强质控管理工作),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更佳,呈P

  • 标签: 供应室 质量控制 护理人员工作考核评分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PICU层级护理来探讨患儿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是否存在影响关系。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8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来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将44名患者归入对照组,将剩余的44名患儿归入作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采用PICU护理,根据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来对其效果进行衡量。结果:在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之后,根据有关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为3%,对照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为11%,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在护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患儿的总护理质量评分为(88.72±5.52),而对照组患儿的总护理评分为(78.67±5.65),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总护理评分上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评分要高(P

  • 标签: PICU层级护理 患儿 感染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癌症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癌症护理干预)以及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在干预后3天内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天到7天内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很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用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100例门诊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日期为2019年4月-2020年5月,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以及对照组(n=50)进行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门诊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为6%,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为22%,满意度为74%,两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