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0例孤独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会发展缺陷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社会发展缺陷康复护理中游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7.5%(χ2=5.16,P=0.023);观察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6.05~9.59,P

  • 标签: 儿童发展 康复护理 游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心理护理结合社会支持对肿瘤患者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内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护理)和观察组(30例,给予心理护理结合社会支持)。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结合社会支持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及时采取心理护理结合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肿瘤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抑郁 焦虑
  • 简介:摘要:本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家庭和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产妇产后心理恢复和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分析选取分娩的146例产妇作为临床受试调查对象,按照随机定量数字统计表法类别分为临床对比组与临床对照组,每组73例。结论是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治疗有助于产后抑郁的患者初产妇的骨盆底平滑肌力量的恢复,提高其性爱和生活中的质量和有效降低抑郁症的水平,对于有效促进术后产妇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家庭社会支持,产后抑郁,心理健康,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状况,并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方法 采用第3版UCLA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 SSRS) 对神经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神经梅毒患者的孤独感得分为( 39.5 ±8.25)分,在性别、年龄、学历、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姻、神经梅毒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为(37.45±8.70)分,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神经梅毒病程、梅毒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为(17.75±6.89)分、( 12.83±4.26) 分和(6.88±2.20)分;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孤独感与客观支持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病程的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神经梅毒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水平越低,提高神经梅毒患者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可降低其孤独感。

  • 标签: 神经梅毒 孤独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实施后优质护理后恢复状况较好。结论: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现代医学得到有效的进步,并且现在社会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得以进一步提升,而社区护理的行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在相应的社区护理开展过程中,残疾人士是整体社区护理中的重点关注人群,相应的社区护理工作能够对残疾人士自身的生活压力及其生活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并且使我国医疗体系的构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文章对残疾人士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及相应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并且对我国残障人士数据护理的发展现状及相应的发展区域进行有效探讨,希望能够给我国残障人士的设计护理完善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参考。

  • 标签: 残疾人士 社区护理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挑选100例被我院收治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具体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以多元化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行为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行为的改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实施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元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对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武汉某社区的老年慢阻肺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 -- 2021年6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后,奇偶数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者在临床上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33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措施,护理相同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评分(BPRS、SDSS、MRSS评分)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依据患者自身病情情况调整护理手法,明确护理问题,从而更好的实施护理计划,有效帮助患者更好恢复,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实践精细化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2019.7-2020.7,选取9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循证护理实践精细化行为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干预6月、12月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实践精细化行为干预,社会功能改善显著。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循证护理实践精细化行为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持续发展,麻醉护理工作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也日渐突显,同时在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麻醉护理工作内容也得到进一步的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开展的麻醉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无疑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基于术前麻醉工作对手术临床治疗的关键影响作用,护理人员尤其是麻醉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等都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关注。麻醉护理人员是辅助麻醉医生顺利完成患者术前麻醉的重要角色,麻醉护理人员和麻醉医生的高效协作是手术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当前有关我国麻醉护理工作领域的研究数量客观且覆盖面广,对麻醉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麻醉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麻醉护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完善我国麻醉护理行业发展规范。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不确定感现状,分析社会支持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以及社会支持对2019年10月-2021年3月来我院的120名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胃癌化疗患者术后对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得分为85.32±13.11;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高,得分为47.54±6.44,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3,p<0.01)。结论 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可降低患者的不确定感,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胃癌 术后化疗 疾病不确定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循环内科的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注重优化循环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间我院循环内科收治的疾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50例以及实验组5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则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循环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观察,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统计分析,借此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全面提升循环内科的护理服务水平。结果: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验组,循环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结论:必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以优质的护理干预方式,不断促进循环内科疾病患者的快速康复,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形成更和谐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代替常规化护理干预,也会使循环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取得更大的成功,临床常见的质量问题必然得到更好地解决。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循环内科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主要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积极心理学护理方式对其自尊水平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80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抗抑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将采用积极心理学模式护理干预。虽有对比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抑郁情绪变化情况、社会功能变化情况、自尊水平等指标。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SSFPI评分以及SES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SSFPI评分以及SES评分,且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来看,采用积极心理学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社会功能评分、以及自尊水平,其临床价值显著,可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自尊水平 积极心理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互动达标理论下临床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2月开始,至2020年12月为止,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成员,通过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了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共44例,和使用互动达标理论下的护理工作的观察组共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没有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使用互动达标理论下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将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达到相应的预期值,并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着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互动达标理论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予以正念减压疗法,对其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49例乳腺癌化疗期间患者选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将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实验组25例(正念减压疗法);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来我院的5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作为本次主题的探讨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此类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调查表明,50例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评分分别为(48.22±5.10)分、(39.11±5.10)分,经Spearman分析显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标签: 永久性结肠造口 社会关系质量 希望水平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后对社会功能产生的实际价值意义。方法:本次在我院收入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42例,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入院。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1/2患者采取基础社区服务治疗,纳入对照组;另外1/2患者采取主动性社区治疗,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服药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实施主动性社区治疗能够提高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用药习惯,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主动性社区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价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应用在心脏移植患者等待期的护理效果,以作为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支持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等待期的社会支持度、负性情绪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7d、14d、手术前12h社会支持度逐渐增加,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心脏移植 等待期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