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 11月 1日至 2016年 5月 1日我院胸外科进行过胸外科手术并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6.67%)、( 11.22±1.09) d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26.67%)、( 18.33±2.08) 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 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 6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外科患者 术后活动性出血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性出血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我院胸外科进行过胸外科手术并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6.67%)、(11.22±1.09)d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26.67%)、(18.33±2.08)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活动性出血患者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外科患者 术后活动性出血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4月69例在本院分娩孕妇护理资料,所有孕妇均接受品管圈活动护理,比较活动前后导致产妇乳房胀痛原因占乳房胀痛比例、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无形成果、孕妇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活动后因知识缺乏、吸吮次数、体位限制所致产妇乳房胀痛例数比活动活动前下降,而生理性涨奶、乳头因素和混合喂养致产妇乳房胀痛例数比活动活动前上升,活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比活动前显著下降(P<0.05),本次活动达标率为109.13%,进步率为62.13%;活动后护士无形成果评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0.05);活动后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后乳房胀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活动指导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胃肠手术后患者 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活动指导,对两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 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 30.95%( P< 0.05)。结论:体位活动指导可促进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体位活动指导 胃肠蠕动功能 胃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由开展前的60.18%提高到9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8%,显著高于实施前8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由开展前的60.18%提高到9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8%,显著高于实施前8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合格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 进行持续改进。结果 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由开展前的 60.18 %提高到 90.3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 , 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 95 .8%,显著高于实施前 84 .3 %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 P<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儿少精神患者文体训练合格率 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儿少 精神病人 文体训练 合格 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活动指导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胃肠手术后患者 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活动指导,对两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 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 30.95%( P< 0.05)。结论:体位活动指导可促进胃肠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体位活动指导 胃肠蠕动功能 胃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 QCC)在提高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的研究。方法: 2017.4-8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成立QCC小组, 按照QCC理论进行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共 10个步骤逐项进行活动。 结果: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由活动前 的61.90%上升为实施后的 98%( P<0.05), PICC并发症由实施前的 45.24%下降至实施后的 28.26%( P<0.05) 。通过QCC活动,圈员在 QCC的步骤运用、团队精神、专业能力、沟通协调、信心提升和责任荣誉的 6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 PICC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有效降低 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体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目标。

  • 标签: 品管圈 PICC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 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实施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9月 -2017年 11月收治的 TURP术后 OAB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当天及拔管后 14、 30天的 OAB症状评分表( OABSS)评分。结果:观察组再拔除尿管后第 14、 30、 60天的 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

  • 标签: 行为疗法 前列腺电切术后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实施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TURP术后OAB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当天及拔管后14、30天的OAB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结果观察组再拔除尿管后第14、30、60天的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

  • 标签: 行为疗法 前列腺电切术后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 门诊二次分针 护士预检分诊准确率中的应用产生的效果影响。 方法: 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影响因素,策划拟定并实施,检讨实施过程中的错误,确认活动效果,从而达到活动的标准化要求,再次检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改进品管圈活动方案,将品管圈活动优势发挥到极致。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 门诊二次分诊护士预检分诊护理满意度由 99.35% 提升到 99.90 % ,超出了设定目标。圈员在责任心、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等五个方面均有提高。 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提高 门诊二次分诊 护士预检分诊准确率和抢救药品交接合格率,通过护理质量改善活动,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圈员的洞察力,促进圈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二次分诊 预检分诊 准确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品管圈活动在留置尿管患者舒适度的实施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开展以“提高留置尿管患者舒适度”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把握教学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通过上述 5 个步骤来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不适率从 73 . 2% 降至 44 . 4% ,其舒适度提高的目标达成率为 74 . 6%; 护理人员责任心品管手法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责任荣誉均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留置尿管患者的舒适度,也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泌尿外科 留置尿管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5月这一年内收治的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 1d、 7d、 15d的疼痛进行评分并且对术后 3个月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后 7d、 15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评分为( 70.23±7.5)分,而对照组患者活动度评分为( 64.03±6.9)分, p< 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得到改善,疼痛度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 股骨粗隆骨折 疼痛评分 髋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术后患者床边交接班完成率中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自 2019年 5 月至 2019年 9 月在科室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交接班完整率,并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发成率。结果 实施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为 33.33 %,实施后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为 72.22 %;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为 109.55 %,进步率为 116.68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外科术后患者床边交接班完整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 品管圈 交接班 完整率
  • 简介:摘要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品管圈主题,遵循PDCA循环及QCC活动程序展开活动,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寻找真因,共拟定出3个对策群组分别是丰富良肢位宣教形式,制订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及考核标准,改变排班模式,整合后认真实施,使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由33.33%下降至9.03%,更好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脑卒中 良肢位摆放
  • 简介:【摘要】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品管圈主题,遵循 PDCA循环及 QCC活动程序展开活动,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寻找真因,共拟定出 3个对策群组分别是:丰富良肢位宣教形式,制订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及考核标准,改变排班模式,整合后认真实施,使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由 33.33%下降至 9.03%,更好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脑卒中 良肢位摆放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实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护理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形成专业态度的过程。神经内科患者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 ,护理重点和难度较大,是所有临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 PBL)和以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品管圈 ( QCC)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推崇。两种教学模式均能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取得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PBL模式 QCC活动临床带教 神经内科 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CSS)、运动功能评分( 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MBI)。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CSS评分、 FMA评分、 MBI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 CSS评分、 FMA评分、 MB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采取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实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护理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形成专业态度的过程。神经内科患者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 ,护理重点和难度较大,是所有临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 PBL)和以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品管圈 ( QCC)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推崇。两种教学模式均能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取得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PBL模式 QCC活动临床带教 神经内科 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