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居家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的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68例,住院期间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出院后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收集两种方法6周间歇导尿期间每周1次尿常规、尿培养检查结果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测定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院后3周,7例终止导尿.61例患者在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和居家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期间的泌尿系感染、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居家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膀胱管理方法.

  • 标签: 脊髓损伤 清洁间歇导尿 泌尿系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采用家庭自我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方法:选择留置PICC导管的白血病患者98例,在化疗间歇期由患者自愿选择护理方式,采取家庭自我护理和返院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并进行相应分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教育及培训,跟踪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导管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导管两种护理方式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培训后,在化疗间歇期采用家庭自我护理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白血病 PICC 化疗间歇期 家庭自我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联合幽门后喂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6例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吸痰联合胃内喂养,观察组用间歇声门下吸引联合幽门后喂养。观察两组3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6.67%);对照组胃潴留、反流和误吸发生例数高于观察组。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联合幽门后喂养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炎 预防 声门下吸引
  • 简介:目的:通过绘画疗法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和需求,达成护患的精神沟通,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入院男性精神科住院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每周组织1~2次集体绘画活动,不设主题思想,采取自由联想,自主选择绘画内容,绘画完毕后由患者自主对其作品内容释意。结果:患者住院的生活质量提高,主观能动增强,住院治疗依从提高,自尊和自信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交往能力有所改善。结论:绘画疗法能促进精神科护理人员更好地观察与了解患者病情,也促进了护患沟通与融洽相处,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意外事件发生,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绘画疗法 精神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棉球加压止血法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取60例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一次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压迫止血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云南白药棉球绷带加压止血法。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加压止血效果。结论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的治疗中,采用云南白药棉球加压止血法可以代替一次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止血法,而且其静脉回流受阻小,患者感觉舒适,价格低廉。

  • 标签: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 云南白药 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 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阅读疗法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放疗期间焦虑的症状.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63例,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阅读疗法,包括阅读前准备;选择不同的图书;并记录患者的感受.采用Rotterdam症状检测量表和状态焦虑问卷评价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阅读疗法1个月后,患者的Rotterdam症状检测量表得分、焦虑得分都显著降低,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阅读疗法可显著改善口腔颌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的焦虑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焦虑 阅读疗法
  • 简介:负压封闭(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又称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治疗,尤其是难愈伤口的治疗。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中10%~25%病人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并形成难愈创面,引发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威胁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积极有效的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可以明显地降低截肢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负压封闭 封闭疗法 病人生存质量 外科治疗 难愈性伤口
  • 简介: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应用SCL-90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测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CL-90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可显著减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标签: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负性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指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在使用造影剂后2d~3d发生的急性肾损害[1]。随着医学的发展,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诊断及治疗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被广泛用于临床。介入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使造影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CIN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致病因素[2]。CIN的发生不仅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使病死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肾病 护理
  • 简介:<正>老年黄斑变性是发生在45岁以上病人的眼底视网膜的退行性病变,表现为眼底的新生血管导致眼底出血、渗漏并形成瘢痕,造成严重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等不可逆的损害。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人视力下降、减退甚至失明[1]。在全球范围内,8.7%的盲人是由老年黄斑变性导致的[2]。光动力疗法(PDT)是指在光敏剂的参与下应用与光敏剂相匹配的激光在靶组织内产生光化学反应,通过封闭异常新生血管以产生治疗效果的一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老年黄斑变性 避光病员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捏脊对婴幼儿肺炎患儿因输液而引起夜间阵发性腹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6例因输液而引起夜间阵发性腹痛的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76例采用传统的拍背对症处理方法,实验组80例在此基础上配合捏脊治疗,观察2组患儿3d的疗效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在缓解腹痛、促进睡眠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能明显缓解婴幼儿肺炎患儿因输液而引起夜间阵发性腹痛,便于I临床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肺炎 输液 腹痛 捏脊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对108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是否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63例)和非抑郁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的差别,并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评分与抑郁的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组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P〈0.01),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不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患者(P〈0.01)。抑郁与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均呈负相关(P〈0.05),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不满意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差是脑梗死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脑梗死 抑郁
  • 简介:<正>难治鼻出血又称严重鼻出血或顽固鼻出血,是耳鼻喉科较棘手的危急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对象,因出血部位隐蔽常常需行后鼻孔填塞,病人经常因鼻腔局部填塞疼痛难忍,产生紧张、恐惧。我科2011年1月—2012年5月,应用舒适护理对89例难治鼻出血进行护理,现将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9例病人中男62例,女27例;年龄25岁~89岁,平均61岁;出血量50mL~1000mL;伴高血压51例,糖尿

  • 标签: 难治性鼻出血 舒适护理 视觉模拟评分法
  • 简介:[目的]总结微导管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外伤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的护理。[方法]对29例外伤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病人行微导管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颈总动脉压迫训练、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术后所有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出现脑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外展神经瘫痪,经营养神经治疗3d~5d后恢复。[结论]加强微导管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外伤颈动脉一海绵窦瘘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海绵窦瘘 外伤性 可脱性球囊栓塞 护理
  • 简介:车祸或高处坠落可导致闭合肾损伤,临床表现以腰痛、血尿为主,时有发热,是泌尿外科的危急重症[1].肾损伤病人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法取决于对病人病情及时、准确的评估及诊断[2],若诊治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未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有功能的肾组织,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精心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对闭合肾损伤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8年以来共收治57例闭合肾损伤病人,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闭合性肾损伤 血尿 疼痛 护理
  • 简介:中枢疼痛(centralpain,CP)是指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害引起的异常性疼痛,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相当于感觉消失部位)呈扩散性感觉异常性疼痛,常为烧灼痛、针刺痛、麻木或跳动痛,一般为自发性,多与情绪改变有关。CP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iury,SCI)的顽固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有效康复训练。研究报道,77%~81%SCI患者发生疼痛,其中20%~33%患者疼痛严重。本院2008年收治1例SCI致高位截瘫患者,2010年出现CP并于治疗期间发生哌替啶依赖,经抗抑郁治疗、戒断替代药物治疗6周后,患者能较好应对中枢CP并戒除对哌替啶的依赖。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疼痛 哌替啶 药物依赖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