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罗华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是治疗B细胞淋巴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对30例B细胞淋巴的患者使用美罗华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详细描述治疗经过,疗效观察以及对出现发热、过敏、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提出护理对策,使3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20年11月的18例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患儿,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基础护理组以及全面护理组。基础护理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全面护理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全面护理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基础护理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患儿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更好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家长满意度。

  • 标签: 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 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比值的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  选取2018.06—2020.06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根据回顾性研究分为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组。比较患儿入院24h内NLR、PLR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并追踪至患儿纠正年龄1岁,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将其分为有后遗症组和无后遗症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NLR和PLR比值变化。结果 相较于早产儿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脑损伤组NLR、PLR值均明显升高(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6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采纳综合护理)各68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11.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1.18%,χ2=10.29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案例实施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案例的临床资料,并展开分析。结果:患儿体温稳定,病情得到了控制,症状有所缓解,情绪也有所舒缓。结论:通过与患儿亲密接触、提供温暖关怀和有效沟通,护理团队成功地缓解了患儿的痛苦和不适,促进了其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患儿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感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并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给药方式;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置入PICC给药方式。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58-720h,高于对照组的17-350h,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白血病治疗过中,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法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更长,不良反应率更低,舒适度更高,比PICC给药方式更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港 淋巴细胞 白血病
  • 简介:[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诊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方法:选取我院 2016.1~2020.1期间共计 20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中实验组( 100例)选择使用 VDPAP诊疗方式;对照组( 100例)使用常规 VDPL诊疗方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为 93.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用药次数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培门冬酶可在后续动态监测之后逐步作为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投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中。

  • 标签: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治疗效果 造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VDCP与VDE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3例AL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例接受VDCP方案化疗,19例接受VDEP方案化疗.结果:VDCP与VDEP方案治疗ALL疗效及非造血系统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血小板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VDEP方案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低于VDCP方案.结论:VDEP方案治疗ALL疗效满意,可推荐用于化疗前血小板较低或出血严重患者.

  • 标签: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7年 10月 -2018年 8月期间收治的 9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并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 45例,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给药方式;对照组患者 45例,采用置入 PICC给药方式。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 58-720h,高于对照组的 17-350h,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 6.67%,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 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童白血病治疗过中,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方法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更长,不良反应率更低,舒适度更高,比 PICC给药方式更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 输液港 淋巴细胞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实施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86例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B细胞淋巴患者,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8.60%),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大剂量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17例鼻咽癌患者有计划地进行5次的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患者血样测量T淋巴细胞功能。结果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患者CD3+的T淋巴细胞比例、CD4+的T淋巴细胞比例、CD56+的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干预前,而CD8+的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

  • 标签: 鼻咽肿瘤 T淋巴细胞 心理护理
  • 简介:我科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强化治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不适,护理人员如能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消除治疗中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治疗 大剂量甲氨蝶呤 护理人员 心理应对能力 白血病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给予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在2019年1月-2022年3月内收治的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并将其分成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与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各31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均高于常规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给予预防性护理可提高化疗治疗的成功率,还能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选取了本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将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病儿童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对所有患病儿童均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根据常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为做出其他改动,观察组采用的是优质护理,对两组患病儿童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之间疗效状况分析能够发现,观察组患病儿童护理的总有效率为29(96.7),对照组患病儿童护理的总有效率为22(73.3),两组之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伴行为干预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DLBCH患者107例,分别运用家庭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价量表-II对患者进行测试,运用相关性分析家庭支持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 与低家庭支持组(42例,39.3%)相比,高家庭支持组(67例,62.6%)的自我效能评分(31.5±4.8分 vs 24.1±7.5分)、健康行为评分(17.3±4.2分 vs 13.8±6.7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家庭支持 自我效能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治疗恶性淋巴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例恶性淋巴患者,均采用CAR-T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对照组(5例)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5例)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率。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淋巴患者CAR-T治疗中配合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CAR-T 淋巴瘤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分类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01——2022.01收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患共计50名,以信封法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名。常规组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中采取增加护理措施分类工作,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开展护理措施分类干预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普及。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护理措施分类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措施分类方法得到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48例,将选择的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给予其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其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91.6%,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并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护理 护理分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在其化疗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儿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2.86%,对照组20.00%,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5.71%,P<0.05。结论:对于化疗期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运用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护理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