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多发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6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严重创伤组(ISS≥16分)和对照组(ISS〈16分)间cK—MB、cTnI升高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严重创伤组cTnI阳性率30.6%、MODS发生率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3.1%,P〈0.01。结论:对多发伤患者行cTnI检测有利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建议临床常规检测

  • 标签: 多发伤 肌钙蛋白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目的: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探讨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DCG检查出的VT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患者中共检出室速2541阵.频率范围在70~250次/min,其中1阵/24h者110例(占70%)。绝大部分为非持续性室速(〈30S),有6例为持续性室速(3.8%)。VT呈单形性者123例(78.2%)、多形性者35例。7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ST—T改变,随访中有2例猝死。结论:室速的发生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密切相关,在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大多数室速转归良好。

  • 标签: 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急性肺部感染的鉴别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性肺部感染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无感染)儿童血清CRP。结果:(1)急性肺部感染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疾病恢复期CRP迅速下降。结论:检测儿童急性肺部感染血清CRP浓度对鉴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疴隋变化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部感染 C反应蛋白 鉴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HIV不确定样品检测的结果分析,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预测HIV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的24例HIV不确定样品进行分析,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的常规HIV抗体检测方法和程序进行检测及结果判断。结果24例不确定样品中占比例较高的带型为p24,p24、gp160,p17、p24、p31、p66、gp160三种,比例分别为25%(6/24),20.5%(5/24),12.5%(3/24);env类、gag类和pol类带型的构成比分别为54.2%(13/24)、33.3%(8/24)、12.5%(3/24);其中16例成功随访,随访比例为66.7%,其中env类条带10例占62.5%;有9例样本由HIV抗体不确定发展为HIV抗体阳性,占56.3%;转阳者条带均为env类条带,3例gag类条带和1例pol条带的不确定者经随访检测均未发现阳性。结论HIV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诸多,对实验的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对不确定结果的受检者应加强随访。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蛋白印迹试验 抗体阴性或不确定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JLN拭子病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9例HFMD患儿采集咽拭子(其中19例于恢复期采集咽拭子复查),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负荷量并做对比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检测阳性,其中合并甲型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感染各1例,副流感病毒感染4例。急性期患儿EV71病毒负荷水平明显升高,恢复期病毒水平显著下降,8例恢复期患儿病毒检测阴性。结论:2010年秋冬季佛山地区儿童HFMD病原以EV71为主,在流行季节可出现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咽拭子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是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诊断的快速有效手段。HFMD临床表现轻重与患儿咽部EV71病毒负荷量无相关性,患病早期病毒呈高水平表达,抗病毒治疗宜尽早实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儿童 肠道病毒71型 荧光定量RT—PCR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94例运用电话传输心电监护系统患者的监测情况,总结分析TTM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XDJ系列电话心电传输系统对794例监测对象进行了3080次远程传输,对急症患者予以现场急救指导。结果: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2180例次,总的阳性检出率70.8%。其中发现高危情况95例次,均由现场指导抢救解决。结论:TTM系统适合于对各种心脏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院外监测,有利于预防各种心血管严重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电话传输心电监护 临床应用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评价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良性肺部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经病理确诊的56例肺癌、41例良性肺部疾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CYFRA21-1对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1.79%、44.64%、55.36%,特异性分别为92.96%、90.14%、88.73%;CEA、NSE、CYFRA21-1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86%和94.37%.结论:CEA、NSE、CYFRA21-1三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21-1 联合检测 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缺血性心脏患者Q-T离散度(Q-Td)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患者分为阴性组24例,阳性组26例,平板试验阳性组25例.各组间于调搏或运动前后各时段的Q-Td分别作比较.结果:调搏阳性组负荷后Q-Td显著延长,与阴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调搏阳性与平板运动阳性组比较,负荷前后各时段Q-Td变化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与平板运动同样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d的检测.

  • 标签: 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Q-TD 临床资料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18岁,因"皮疹半年,精神失常一天"于2000年5月30日入院.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四肢散在性红色斑丘疹,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拟"真菌感染"予里素劳、伊曲康唑等治疗,自觉好转后停药.入院前一周来觉皮疹增多,再到其他医院,予达克宁霜治疗未见好转.

  • 标签: 例报告 损害例 精神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高危孕妇血清P、E2、β-HCG指导预防性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早期高危孕妇400例随机各分200例,动态监测血清中孕酮、雌二醇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观察组有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行保胎治动态监测疗,对照组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保胎治疗。结果观察组高危早期妊娠孕妇血清P、E2、β-HC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先于先兆流产症状之前,且早期治疗活胎继续妊娠例数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根据所测的孕妇血清P、E2和β-HCG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先兆流产,既可减少盲目用药保胎所致的副作用的发生,又可提高继续妊娠率、降低流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酮 雌二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动态监测 预防性治 先兆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 标签: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方法:用CGMS监测仪对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CGMS,无不良反应。结论:合理应用CGMS,能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特点,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指导糖尿病的护理。

  • 标签: 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CA242、CEA在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生化比色定量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78例大肠癌患者TSGF、CA242、CEA的水平.结果:血清TSGF、CA242、CEA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7.94%,42.3%和56.41%,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02%,与单、两者联合检测有显著性差别(P<0.05),TSGF、CA242、CEA的表达均随DUKES分期的升高或淋巴结、远处转移而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TSGF、CA242、CEA的表达可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对大肠癌病理分期、预后判断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糖类抗原242 癌胚抗原 大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特点和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有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电图异常32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9例,胸部X线异常8例,治疗后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其亚临床心脏病变,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脏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体会。方法:15例ARDS患者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时行机械通气,适当补液,加强抗感染,营养代谢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支持重要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结果:15例ARDS患者中11例病情迅速控制或好转,有效率73.8%(11/15),4例死亡26.7%(4/15)。结论:ARDS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手段,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采取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ARDS 临床资料 机械通气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多发性硬化生活质量54项评分量表(MSQOL–54),调查10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生活质量,选取同期7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2.548,P<0.05);年龄≥60岁组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60岁年龄组(t=2.353~3.079,P<0.05);丧偶或离异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正常家庭组(t=3.985~8.350,P<0.05);干预后,多发性硬化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致角色受限、情绪致角色受限、健康认识、疼痛、精力、情绪状况、性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应激、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t=2.170~6.344,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是社会支持较低的弱势群体,加强社区支持系统干预能提高MS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在诊断及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d和3d检测两组血浆DD、hs-CRP、IL-6、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DD、hs-CRP和IL-6的血清浓度在手术后1d及3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d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研究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动态检测血浆DD、hs-CRP和IL-6的含量在下肢骨折术后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骨折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

  • 标签: 课堂教学,教学准备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处理中存在的风险,以提高管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输液安全.方法: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行双人核对,遇到特殊医嘱交由门诊办公室、药房协调处理.结果:通过实行双人核对制度和风险评估管理,2006年至今门诊患者满意度提高,无医疗护理差错发生.结论:实行双人核对制度和风险评估管理,降低了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输液 评估管理 护理差错 核对制度 医疗服务质量 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0名健康人血清S100B和NSE水平。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S100B浓度低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NSE浓度高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结论:血清S100B和NSE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血清S100B和NSE,对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和缺血性脑病以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S100B NSE 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