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作者: 杨桂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急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1-19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楚雄市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000
  • 简介:医院急诊急救专业的工作方式不同于其他专科,主要承担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时期的抢救工作。急诊患者大都有起病急,具有病情变化较快、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较强、病情较为复杂等特征,要求急诊科医务人员要有科学思维,短时间快速分析病情后得出最佳综合判断,给予针对性强的救治。阶梯思维模式是一种系统科学高效的急诊临床思维模式,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疾病误诊和漏诊机率的重要基础,它要求做急诊症状鉴别诊断时通常从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到无生命危险的一般疾病和慢性病,在急诊急救临床工作及临床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急诊;急救;降阶梯思维
  • 简介:目的:研究速避凝、纤酶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分为速避凝加纤酶治疗组、单用纤酶组、复方丹参组3组分别在治疗5d、10d、25d观察疗效.结果:速避凝加纤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血液流变指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予速避凝加纤酶治疗疗效肯定,配合速避凝能防止血管再闭塞.

  • 标签: 速避凝 缺血性脑卒中 降纤酶治疗 联合治疗 疗效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川乌药酒中毒冠心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0只6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经胸骨正中线入路建立缺血模型;B组经肋间入路建立缺血模型.2周后将成功建立的模型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三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自制川乌药酒灌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中毒大鼠血液中的乌头碱含量.结果:B组2周的成活率明显高于A组(P〈0.05).药酒中乌头碱成分吸收迅速,在灌胃后血液即可检测到乌头碱成分,低、中、高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毒性成分吸收增加.结论:B组的手术入路建立冠心病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以低剂量的自制药酒灌胃是建它川乌药酒中毒冠心病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

  • 标签: 药酒中毒 冠心病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尝试建立中间型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便较为客观地预测中间型综合征(IMS)的早期发生.方法:连续观察2000年4月~2009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36例,按成组设计分为IMS组27例与非IMS组109例.观察指标为入院24h内的农药种类,服用剂量,复能剂量,洗胃次数,血糖,血钾,胆碱脂酶(AchE),红细胞,肝功白蛋白,年龄,是否出现烟碱样症状,呼吸骤停,阿托品化及导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nR/(1-R)]=-1.844+2.196烟碱样症状-0.053胆碱酯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469,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结论:烟碱样症状和AchE作为IMS的两个主要因素建立回归模型后可应用于IMS的早期预测.

  • 标签: 中间期肌无力 型综合 logistic回归模型 PESTICIDE POISONING Logistic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28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kg;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2ml/kg)麻醉;行气管切开、颈外动脉插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以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心脏停搏,观察窒息至心脏停搏的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行心肺复苏,研究各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夹闭前MAP为102.000±7.091mmHg;夹闭后平均动脉压升高峰值128.750±6.453mmHg,高峰出现时间1分47.500秒±10.351秒,MAP明显下降时间2分51.875秒±20.343秒,降至50mmHg时间3分48.125±33.374秒,5分钟时MAP27.125±12.495mmHg,7分钟时8.000±3.817mmHg,自主循环恢复25例,失败3例,成功率89%.结论:该模型具有满意的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能够满足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 标签: 气管夹闭窒息法 家兔 心脏骤停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首先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以及糖尿病饮食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纤酶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的结果(42.36±1.29)与对照组(40.03±0.94)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纤酶相比,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更好促进患者足部溃疡的愈合,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降纤酶 糖尿病足 平滑肌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交流电电激诱发心室颤动和机械性心肺复苏模型,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8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心肺复苏,包括200次/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100次/min的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4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0%。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大部分大鼠在6min复苏后电击除颤有效恢复自主循环。实验结束后常规解剖未发现器官机械性创伤。结论:本大鼠交流电诱发心室颤动和心肺复苏模型,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室颤动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斛合剂对高糖高脂+STZ造模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P5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高糖饲养1月后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经石斛合剂治疗2周后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及P53mRNA表达。结果石斛合剂可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P<0.05或P<0.01);显著减少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凋亡(P<0.05),减少P53mRNA表达(P<0.05)。结论石斛合剂降低血糖,减少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其可能与其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P53表达有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