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运动神经病(MND)是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目的目前,大血管手术和复杂先心病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下神经系统的保护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探寻神经保护新的思路,我们对不同温度下停循环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损伤评估。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15-20℃),中低温停循环(20-25℃),浅低温停循环(25-30℃)和假手术组。术后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病理评估,对神经树突中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的表达,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血浆中MAP2和S100β的含量也通过ELISA法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各组低温停循环大鼠的海马神经的树突微管和线粒体嵴均有溶解。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海马组织中MAP2的mRNA表达上调,MAP2蛋白组间无差异。各组血浆S100β含量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的血浆MAP2升高。结论低温停循环后,神经的树突受损,微管溶解,其构成蛋白MAP2释放到血液。促进MAP2生成,减少MAP2的损失可能是种有效的神经保护策略。

  • 标签: 低温停循环 树突 微管相关蛋白2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合并脑损伤时脑组织海马神经凋亡及其与NF-κBp65之间的关系.方法64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ANP组.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尼氏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海马神经的损伤,TUNEL法检测神经凋亡,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NP组大鼠海马神经缺失,胞核固缩,核仁欠清晰,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损伤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ANP组大鼠制模后3、6、12h的神经凋亡指数分别为10.63±0.24、21.02±0.25、17.12±0.36,显著高于NS组同时点的0.33±0.19、0.71±0.67、0.45±0.33(P值均<0.01);NF-κBp65mRNA表达量分别为0.63±0.05、1.05±0.06、0.92±0.05,显著高于NS组同时点的0.11±0.01、0.12±0.01、0.08±0.01(P值均<0.05).NF-κBp65蛋白的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致.结论ANP大鼠脑损伤的早、中期与神经凋亡关系密切,其机制可能与NF-κBp65的激活有关.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脑损伤 神经元 细胞凋亡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目的研究三复合因子Net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后的表达状态及对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2000将重组人pEGFP—Net质粒和空质粒pEGFP转染人胰腺癌BxPC3细胞株,建立稳定高表达Net的细胞系。应用MTT、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Net及c—fos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BxPC3细胞低表达Net,转染pEGFP-Net后稳定高表达Net,并抑制c-fos的表达。转染pEGFP—Net的细胞生长缓慢,转染后第3、5、7天的抑制率分别为38.8%、55.3%、56.9%,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5.1%、12.4%、8.6%(P〈0.05);G0/G1期细胞占(61.8±5.7)%,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45.1±3.4)%。结论三复合因子Net能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fos表达有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三元配合物因子类 NET c—fos 细胞增殖
  • 简介: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卷土重来。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比过去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新的有效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分枝杆菌活性受到重视.但真正适合临床使用的品种还不多。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治疗安全性,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且疗效较为理想的品种。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核病时,同样需要考虑结核菌特殊的生长规律,掌握适用范围.注意防范细菌产生耐药性。尤其要注意吸收近年来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特性和临床合理使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左氧氟沙星 用药方案 氟喹诺酮类药物 抗分枝杆菌活性 临床使用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男,64岁.因双下肢无力伴双膝关节疼痛半个月于2005年7月2日人吉林大学第医院,既往有肾功能衰竭病史。入院检查:甲状旁腺素(PTH)〉2500pg/ml;血钙(Ca)4.53mmol/L;血磷(P)1.48mmol/L。颈部彩超提示:甲状腺右叶后侧见1.3cm×1.0cm肿物,低回声,边界清。遂局麻下行右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石蜡病理为右侧甲状旁腺癌,术后第3天血钙恢复正常,未再复查甲状旁腺素。

  • 标签: 甲状旁腺癌 复发 手术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半,确诊左乳腺癌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般情况良好.双乳不对称.双乳皮肤无皮下静脉曲张,无水肿及橘皮样改变。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大小约6.0cm×5.0cm的实性肿物,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伴压痛,皮肤红肿破溃,伴乳头内陷,挤压乳头有血性溢液。同侧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较大者约2.5cm×1.0cm×1.0cm。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肌上皮癌
  • 简介:在许多发达国家,氧化碳(CO)是引起中毒死亡和并发症的个主要原因。急性中毒时,气体的最普遍来源是从火和机器中释放的烟雾。其他的来源包括在有限空间中木炭炉子所释放的气体。安装不善的家庭暖气设备,以及丁烷和丙烷的不完全燃烧(如:在旅行队中)所释放的气体将导致亚急性或慢性中毒。

  • 标签: 一氧化碳 CO 中毒机制 碳氧血红蛋白
  • 简介:异位乳腺指超出正常乳腺解剖范围的部位所见到的乳腺实质,又称副乳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胸前区以外没有退化的迷走乳腺组织。现报道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门诊收治的1例男性腰背部异位乳腺。并初步探讨异位乳腺同肾功能衰竭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标签: 异位乳腺 背部 乳腺纤维腺瘤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患者男,44岁,2010年3月10日因黑便B超示胰尾部占位,CT、MR示“胰尾部软组织块”(图1、2)而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10d后血便消失。为进步治疗,以“胰尾部占位”转入我院。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CAl9-9、CAl25、CEA、AFP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初步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无功能腺瘤)或胰腺内副脾,但恶性肿瘤不能完全排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尾部3.5cm×2cm×1.5cm肿物,质软,暗红色,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胰腺组织内见由白髓和红髓组成的脾组织,呈淤血改变,与胰腺组织分界明显(图3),脾脏被膜完整,脾小体清晰可见。诊断为胰尾部内副脾。

  • 标签: 胰尾部 副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脾脏切除术 CAL9-9 胰腺组织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52岁,已婚,经产妇,母乳喂养。左乳无痛性肿块60d余,无明显增大,于2015年6月23日以“发现左乳房肿块1个月余”入住浙江省嘉兴市第医院乳腺病科。入院查体:

  • 标签: 乳腺癌 分泌型 诊断
  • 简介:1临床资料男,65岁,因“持续咽部异物感2周,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周”于2011年11月28日入武汉中心医院。既往无手术史。

  • 标签: 神经鞘瘤 咽旁间隙
  • 简介: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是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常见于卵巢、头颈部,极少发生于乳腺。本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就诊的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既往文献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颗粒细胞瘤
  • 简介:通过控制血压,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为此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因此,对于高血压的诊断、监测以及制订安全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常规检查 血糖
  • 简介:患者女,18岁,在与人生气,口服民律平100(50mg/片),约半小时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恶主未哎吐,未治疗。服药后2小时左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大小便失禁,被送至我院。既往体键。入院时查体:Bp52/26mmHg,中度昏迷状态,呼吸浅慢,颜

  • 标签: 误服 药物过量 心律平 药物中毒 心律失常
  • 简介: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plasmacytoma,EMP)指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瘤,是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病变中较为罕见的种。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外科近期收治1例EMP,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甲状腺 头颈部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入院。入院后给予常规血生化检查提示:血淀粉酶2061U/L,但患者无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进步查尿淀粉酶为252U/L,在正常范围(200~1000U/L)。行胰腺CT检查提示:未见异常。按AP治疗(禁食、水及滴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静脉泵入奥曲肽等)。1周后,复查血淀粉酶为2516U/L。

  • 标签: 巨淀粉酶血症 慢性支气管炎 血淀粉酶 血生化检查 消化道症状 尿淀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