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乳腺癌患者的最佳管理模式需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协作,因此多学科团(multidisciplinaryteam,MDT)随之产生。MDT成员就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并在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共同做出临床决策,有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乳腺癌 多学科团队
  • 简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一种以自主醛固酮分泌增多、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为特征的肾上腺皮质病变。多学科合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整合了临床多个专科的团队优势.对于提高原醛症诊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MDT在原醛症中的应用做一简要述评。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多学科合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联合行颈总动脉切除重建术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累及颈总动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颈总动脉行一期切除肿瘤和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一期重建手术资料,包括术前普外科及血管外科联合评估、术中甲状腺外科、血管外科、骨科联合手术及术后共同管理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患侧Honor综合征、1例出现声音嘶哑现象,2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随访期间2例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对于侵犯颈总动脉的甲状腺恶性肿瘤,MDT联合行颈总动脉切除一期重建术在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颈总动脉 动脉重建术 多学科联合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NENs)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治复杂,需运用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诊疗模式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多学科诊疗
  • 简介:目的总结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在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46例复杂疑难的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其中MDT组23例,围手术期进行MDT诊治,对照组23例,围手术期治疗按常规手术模式进行。结果46例术后无呼吸困难、甲状腺危象等短期并发症。对照组平均麻醉时间(52.0±11.5)min,平均手术时间(159.0±38.1)min,平均住院时间(11.0±3.5)d。术后发生出血5例,声音嘶哑5例,饮水呛咳7例,一过低钙血症8例,永久低钙血症6例,术中气管软化行颈段气管切开术2例。MDT组平均麻醉时间(37.0±8.5)min,平均手术时间(134.0±28.5)min,平均住院时间(7.0±1.5)d,术后发生出血0例,声音嘶哑0例,饮水呛咳1例,一过低钙血症2例,永久低钙血症0例,术中气管软化行颈段气管切开术4例。2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诊治中应用MDT可缩短术前麻醉插管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 多学科协作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T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晚期TC常侵犯神经、血管、气管、食管等脏器,需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联合才能获得最好疗效。甲状腺诊治中心为MDT联合诊治晚期TC提供了良好平台。

  • 标签: 晚期甲状腺癌 多学科联合诊治
  • 简介:目的构建糖尿病足病管理新模式,观察新模式下糖尿病足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初次就诊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2例,将患者按预设编号电脑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医护联合糖尿病足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单一科室治疗模式,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时就患者足溃疡治愈率、平均住院日、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接收多学科联合诊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6.44+2.93)mmol/L、(8.52±2.09)mmol/L)]较对照组[(8.17±3.19)mmol/L、(10.77±3.27)mmol/L1降低;观察组入院后3个月、6个月时HbA1c(7.2%、7.7%)及治疗后6个月溃疡复发率(3.8%)均低于对照组(8.9%、9.1%和15.4%)。不同严重程度观察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跨学科协作医护联合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足溃疡治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跨学科协作 医护联合
  • 简介:在我国,感染病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随着国际医学交流的加强,新发传染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定义在学科交又领域,如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病成为感染病科、肝病及胃肠病科共同感兴趣的疾病,各种病原体所致肺炎(包括SARS)也在感染病科和呼吸科相互交叉的领域,而发热原因待查则在呼吸科、血液科和感染科之间徘徊……感染病科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而变得复杂,那么感染病学科到底会向何处去呢?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经典传染病 感染病学科
  • 简介:人类遗传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鉴别那些能改变基因表达水平的多态.通过对不同个体外显子序列的重新测序,可较容易地将编码区的多态进行分类[1],而调控SNPs因陷于基因附近的多态"海洋"中,很难被准确描述[2].因此需要很多不同的策略来建立调控多态的数据库.

  • 标签: SNPS 调控性 基因表达水平 人类遗传学 多态性 外显子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进展而表现不一,主要包括单纯脂肪肝、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美国成人NAFLD发病率接近20%。日本为21.8%,韩国为24.6%,我国成人NAFLD发病率为12.6%~25%。美国12~18岁青少年NASH发病率为3.0%,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营养治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见MEDICINE30:10,6)。英国的发病率是27/10万;尽管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该病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下女性。明显的肾损害者在SLE中至少占1/3,是最常见的严重表现。肾损害是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11条诊断标准具备4条才能支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环磷酰胺 糖皮质激素 霉酚酸酯 妊娠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胰腺冷冻前后其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变化,为胰腺癌冷冻疗法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将15只正常猪分为深度冷冻组(5头)、浅度冷冻组(5头)、不冷冻组(3头)和正常组(2头).麻醉后开腹暴露猪胰腺,将氩氦冷冻治疗系统探针插入胰腺,深、浅冷冻组分别采用100%和10%的氩气输出功率,冷冻温度分别为-130~-140℃和-110~120℃,形成直径15~20mm的冰球,然后输入氦气,复温至10~20℃,维持3min,重复冷冻-复温一个循环.不冷冻组仅插入探针,正常组仅开腹、关腹.检测实验前后血淀粉酶、IL-6、C反应蛋白(CRP)含量,第7天处死动物取胰腺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胰腺的冷冻部位呈黑褐色坏死区,与未冷冻组织有明确界限;镜下见冷冻中心区及侧中心区有明显组织坏死,超微结构全部被破坏、消失,线粒体断嵴脱颗粒,粗面内质网脱颗粒.13头(86.7%)猪术后血淀粉酶增高,多数在第6天降至正常.5头猪(33.3%)血IL-6轻度增高.各组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改变.所有实验动物均健康存活直到被处死.结论冷冻对实验动物胰腺组织有明确的致死性消融作用,该疗法安全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胰腺肿瘤 冷冻疗法 动物实验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代谢高血压的概念传统上高血压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90%以上,后者约10%,而常见的高血压继发因素有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病、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贫血、内分泌疾病、颅脑病变、大动脉炎、妊娠、红细胞增多症和某些药物因素等。一些代谢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代谢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对肥胖伴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及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手术的108例重度肥胖伴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66例,男性42例,平均年龄(32.5±10.5)岁,术前体质量指数(BMI)39.2±5.2。观察术前和术后1、3、6及12个月的人体各项基础指标、糖代谢指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脂代谢指标、肝脏酶谱及脂肪肝变化。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加,而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下降。术后12个月.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术前下降明显(均P〈0.05)。术前肥胖并肝功能异常者63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吖一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中20例NAFLD患者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得到显著改善。结论:LSG在有效减重的同时,能显著改善NAFLD、肝功能异常及糖、脂代谢紊乱。

  • 标签: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肥胖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功能异常
  • 简介: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外科医师Dudrick首先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应用于临床,此方法能维持机体基本生理功能并促进生长,现已成为处理危重患者的常规手段。然而,TPN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其中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随着TPN配方的改进,如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葡萄糖含量、氨基酸制剂的改进、脂肪乳剂等,NAFLD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仍是TPN最突出的问题。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 脂质代谢紊乱
  • 简介:非酮症高渗糖尿病昏迷(NHHDC)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特点是严重的高血糖、高渗透压引起组织明显脱水和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本病死亡率极高。近年来,虽说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在15%左右,故不容忽视。现将2003年一年收治的9例NHHDC病人诊治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治疗 并发症 临床特点
  • 简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2个主要的突变基因(PKD1和PKD2)已被识别。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的突变基因在2002年已被识别,它编码的是一种功能不详的蛋白——纤维囊素。致病基因的识别使具有复杂多变表型的众多肾疾病予以分子学上的重新定义

  • 标签: 遗传性肾病变 致病基因 治疗 染色体 肾结构
  • 简介:非压迫脊髓疾患(表1)多种多样,对许多病例而言,如果未完全排除压迫性疾病就不能做此诊断。起病急与不急对鉴别诊断没有帮助,因为急性起病可以是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特征,也常见于急性横贯脊髓病。起病时出现的神经根痛症状可能提示压迫性病变,但类似的情况也可见于病毒性横贯脊髓炎。几乎所有的病例都需要通过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压迫性疾病。

  • 标签: 压迫性 疾患 脊髓血管性疾病 横贯性脊髓病 横贯性脊髓炎 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