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药物基因方程对华法林剂量的预测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准确性仍受到种族和包括华法林剂量在内的多种临床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接受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中,验证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剂量的影响,并分析药物基因方程对华法林不同剂量范围的预测效果。方法在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为1.6~2.5)的中国患者队列(n=282)人群中,检测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的关系。根据华法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1.5mg/d),中间剂量(1.5~4.5mg/d)和高剂量(≥4.5mg/d),分别评估8个药物基因方程在各组患者中的预测效果。预测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剂量预测值位于实际值20%界限内的患者比例(20%内患者比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MAE)。结果华法林的稳定治疗剂量在各个基因的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和野生基因型携带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YP2C9-3:P〈0.00l;VKORC1-1639A/G:P〈0.001;CYP4F2*3:P=0.025)。来自白种人群和混合人群的药物基因方程在华法林高剂量中预测效果最好,而来自亚洲人群的方程在中间剂量中的预测效果更好。所有方程对低剂量患者的剂量预测效果均不佳。结论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均与中国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相关。已有的药物基因方程尚不能有效的预测华法林各个剂量患者的稳定治疗剂量。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程 基因多态性
  • 简介:近十年来,尽管我们对病理学的了解是突飞猛进,但许多疾病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基因研究通过基础实验和一系列复杂的研究工具发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分子异常,从而为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时机.本综述将举例说明基因研究提高了我们对分子病理学的理解,并对一般复杂性疾病的研究具有潜在的优势.

  • 标签: 疾病发展过程 基因组医学 生物学 分子病理学 探针 复杂性疾病
  • 简介: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一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随着系统生物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直,现代医学的研究正由微观、实体的探索向宏观、系统的角度转变。代谢学是继基因学、转录学、蛋白质学后系统生物学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一种新的整体性的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命体所有代谢物及中间体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 医学思维 现代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胰腺的损伤机制。方法采用断乳1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各5只。一为高脂血症,喂以高脂饮食,另一为对照,喂以普通饲料。实验6周后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裂解提取蛋白质。采用相差凝胶电泳(DIGE)和二极质谱技术,检测两胰腺组织蛋白质差异,并用Westernblotting验证。结果高脂血症胰腺与正常胰腺相比,上调蛋白质3种,其中精氨酸酶Ⅱ、甘氨酸脒基转移酶、核糖核酸酶抑制剂分别为对照的2.19倍、1.82倍和1.12倍;下调蛋白质11种,酪氨酰tRNA合成酶、α-淀粉酶、脂肪酶、DJ-1蛋白和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48倍、2.37倍、1.85倍、1.73倍和1.65倍(P〈0.05)。Westernblotting显示高脂血症胰腺的精氨酸酶Ⅱ表达较对照明显增强,α-淀粉酶表达较对照明显减弱。结论高脂血症胰腺组织中精氨酸酶升高可能是高三酰甘油对胰腺造成损伤的机制之一,而淀粉酶和脂肪酶下降可能为胰腺自身保护机制。

  • 标签: 胰腺 高脂血症 蛋白质组学 相差凝胶电泳
  • 简介:鉴于世界范围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心力衰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蛋白质学技术现已能对组织和血液中的蛋白谱、蛋白功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各项心衰研究,并发现多种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心衰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信随着蛋白质学技术更迅速的发展,以及更广泛地被运用于心衰研究,人们将会不断深化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有潜力发现更多新的生物学标志,从而为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治疗等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蛋白芯片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通过基因芯片筛查,以期发现胰腺癌新的纯合子缺失基因。方法应用Affymetrix公司的GeneChip^RHumanMapping100KMappingmicroarray芯片,检测AsPC-1、BxPC-S等共21株人类胰腺癌细胞株的纯合子缺失区域,筛选这些区域中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基因,用PCR扩增方法验证。结果21株胰腺癌细胞共计发现60个纯合子缺失区域,以9p21.S出现的频率最高,达47.6%(10/21)。其中25个区域无已知基因,其余区域含有1~4个候选基因。选择26个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行42个PCR反应,35个反应无条带出现,证实为纯合性缺失,芯片的准确度为83.3%。结论应用高解析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检测到胰腺癌新的纯合子缺失位点,为今后进一步发现新的胰腺癌抑癌基因提供线索。

  • 标签: 胰腺肿瘤 基因 纯合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简介:心肌机械不同步运动普遍存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心电图中QRS波群时限延长是经典的检测心肌机械运动失同步的指标,然而有研究表明心肌机械运动不同步与电活动不同步并不严格一致。QRS波群时限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心脏的电同步性.而心衰患者是否存在机械不同步运动才是我们更应研究的问题。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机械不同步运动 机械运动失协调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简介:据统计,偏瘫发生后约80%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痉挛萎缩、肌肉萎缩无力及异常行姿势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存在消沉、抑郁、易激动等心理改变,这些不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同样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如能及时给予偏瘫肢体正规的康复治疗,60%-80%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 标签: 脑卒中 后遗症 恢复训练
  • 简介:儿童运动障碍疾病(pediatricmovementdisorders)是一大类多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和运动增多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某些综合征的症状。相对于其他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和神经肌肉疾病,

  • 标签: 儿童 运动障碍 诊断
  • 简介:在过去的20年,金属及其代谢过程对神经疾病的影响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铁、铜、锰和锌作为重要的神经化学因子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导致了与疾病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反应。

  • 标签: 运动障碍 金属沉积 代谢 神经疾病
  • 简介:目的采用蛋白质学方法研究芪苈强心(QLQX)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为心衰模型、QLQX(1.0g/kg.d-1)胶囊、假手术。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4周后,差速离心法提取心肌线粒体,双向电泳法分离差异表达的蛋白,凝胶银染后酶切差异蛋白点进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通过Mascot软件在数据库检索。结果共鉴定出11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表达上调的有NADH氧化还原酶、ATP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长链乙酰辅酶A脱氢酶、缩醛酶、肌酸激酶、58kDa钙调蛋白;表达下调的蛋白有乳酸脱氢酶B、烯醇酶、αB2Crystallin和热休克蛋白27。结论QLQX胶囊能够部分纠正衰竭心肌线粒体有关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相关酶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芪苈强心胶囊 心力衰竭 线粒体 蛋白质组
  • 简介:目的:探索体育运动对轻度和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选取抑郁得分在轻度和中度水平的大学生共113名,分为集体运动、单独运动和无运动对照,进行为期6个月的运动干预,每2个月用抑郁自评量表追踪被试的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2个运动的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P〈0.001);运动显著改善了被试的躯体化和抑郁因子2类症状(均P〈0.000);集体运动的效应量和效应速度均优于单独运动(P〈0.001)。结论:运动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中、轻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抑郁水平;改善躯体化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因子等症状。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症状 运动干预
  • 简介: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累及脑内基底节的一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亨廷顿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多发抽动症等具有一系列的神经心理症状相关特点,也有认为包括强迫症。近期,基底节结构与广泛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联系环路才被确定。

  • 标签: 运动障碍 认知心理学 基底节 帕金森病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由肥胖导致的病理改变是与其相关的一个信号通路。我们主要研究高血压的一个亚型——肥胖相关的高血压,以寻找其致病基因。我们入选了55个有两个患病同胞或者更多患者的家系,他们均来自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加拿大法裔人群,其中15个家系的肥胖发病率较高(≥70%)。我们在所有的高血压家系和有高肥胖发病率的高血压家系中利用多位点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全基因扫描(GeneHunter2.1;位点密度:10cm)。在所有55个家庭的扫描中,我们在1号染色体和11号染色体上分别发现了两个连锁值显著(LODscore=2.5)的位点D1S1597和D11S1999。我们对仅患有肥胖高血压的家系进行扫描,在1号染色体的同一区域内发现连锁值最显著(LODscore=3.1)的一个位点是D1S1597。然后我们又D1S1597周围的其他遗传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得到了一个连锁更加显著的位点D1S2672(LODscore=3.5)。与肥胖高血压相关的许多候选基因都位于这个区域,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2)和心房利钠肽基因(atrialnatriureticpeptidegenes)。这些结果表明,研究临床定义明确的高血压亚型可能有助于寻找、鉴定复杂性疾病的致病基因,例如本研究中利用肥胖相关的高血压亚型。

  • 标签: 多位点连锁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 全基因组扫描 肥胖 人群 11号染色体
  • 简介:有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5%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死于与之相关的肝病和肝癌。自1981年乙肝疫苗获准使用后,乙肝感染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疫苗的免疫原性、保护性、安全性获得一致认可。但约5%-10%的健康人在按照标准方案实施一个免疫程序的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10mIU/ml),称为无/低应答者(抗-HBs水平低于2mIU/ml为无应答,低于10mIU/ml为低应答)。健康人群中即使控制了疫苗接种的外部因素(疫苗抗原含量。注射途径,部位等),机体的一般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等)和其他因素(如病毒变异)。

  • 标签: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