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变化及丙酮酸(EP)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EP早期治疗组(建模后6h给药)和EP晚期治疗组(建模后12h给药)。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检测肺组织MIFmRN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肺湿重/干重(W/D)比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24h、48h脓毒症组、EP6h组和EP12h组MIFmRNA、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EP6h组和EP12h组肺组织MIFmRNA水平、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同时相点脓毒症组显著降低;脓毒症组24h肺组织MIFmRNA的水平与MPO、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MIF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EP对脓毒症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鼠 丙酮酸乙酯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 简介:不同种的锥属原生动物外观相似(图1),并且都被称作“动基体质体目原生动物”,因为他们利用一种被叫做质体的线粒体获得能量进行鞭毛运动。但锥体也在许多方面各有所不同,包括他们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传播及所致疾病等方面。

  • 标签: 美洲锥虫病 非洲 原生动物 细胞生物学 鞭毛运动 线粒体
  • 简介:泰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门冬氨酸乌氨酸(瑞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初步报告;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52例;银杏叶片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寄生虫病 慢性乙型肝炎 传染病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研究
  • 简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性低以及品种多等特点,而深受临床青睐,几乎占全部所用抗菌药的半壁江山。头孢呋辛钠(注射制剂)与头孢呋辛(口服制剂)为第二代头孢菌素中历史最悠久、用量也最多的一种。为什么本品能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该药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

  • 标签: 头孢呋辛酯分散片 头孢菌素 类抗生素 序贯疗法
  • 简介:<正>910763寄生病化学治疗的进展(综述)/刘约翰∥临床内科杂志,-1990,7(4)-2~6910764免疫核糖核酸与寄生病(综述)/杭盘宇…∥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0,2(4)-83~84910765甲型瘸毒性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肝膜特异性脂蛋白的意义/曾庆声…∥天津医药,-1990,18(8)-471~473检测甲肝49例,血清肝膜特异性脂蛋白(LSP)

  • 标签: 血吸虫病防治 临床内科 临床分析 阴转率 治疗后 慢活肝
  • 简介:广东省医务人员SARS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医务人员高暴露人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隐性感染与工作强度和工种的相关性研究,2004年广州市4例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特点分析,22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诊断病例临床特点分析,258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期患者肺功能与影像学动态随访与分析。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医务人员 传染病 暴露人群 动态随访 临床特点分析
  • 简介:<正>分析戊肝组156例,乙肝组50例,戊肝组60例。结果:戊肝的严重肝损害、重度黄疸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肝组(P<0.05~0.01),低蛋白血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戊肝组(P<0.01)。戊肝组ALT、TbiL均较乙肝组或戊肝组均显著升高。戊肝组病死率(20.5%)高于乙肝组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重叠感染 戊肝 重度黄疸 肝损害 低蛋白血症
  • 简介:20051202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0051203综合性医院门诊236例传染病分析;20051204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感染的疗效观察;20051205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康复期T淋巴细胞受体Vβ24个亚家族取用格局分析;20051206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变化的动态观察;2005120718例医护人员SARS感染调查分析;

  • 标签: 传染病寄生虫病
  • 简介:<正>94例患者分对照组44例,用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和呋噻米和(或)地高辛治疗;治疗组50例加服内酯20mg/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分别为43例(86%)及25例(56.82%)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和血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无1例发生高血钾、低血钠、低血氯和肾功能恶化。示小剂量内酯治疗轻、中度CHF安全、有效。表2

  • 标签: 螺内酯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低血钠 呋噻米 肾功能恶化
  • 简介:<正>42例患者应用丁环酮5mg/d开始,每2~3天渐增5mg直至10~20mg/d,分2~3次服。氯丙咪嗪从50mg/d开始,增至100~175mg/d,分2次服。结果:HAMD评分较治疗前基线分显著降低(P<0.01)。HAMD总评分第1周即有下降,第2周下降显著(P<0.01)。第6周末痊愈率71.42%,显著进步21.43%,

  • 标签: 丁螺环酮 丙咪嗪 郁症 临床观察 痊愈率 心动过速
  • 简介:高粘综合症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是脑梗死的前期临床症状。为了更好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我院运用酮可可碱,加用脑复康治疗高粘综合症78例,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乙酮可可碱 脑复康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高粘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甘油三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00年至2001年期间467例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依据甘油三(Triglyceride,TG)浓度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将患者分为TG≤1.7mmol/L组(n=280)和TG〉1.7mmol/L组(n=187)。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析其基线资料和预后。终点事件为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467例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110例,全因死亡率为23.6%。TG≤1.7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30%,84/280)明显高于TG〉1.7mmol/L组(13.9%,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2.341倍(HR=2.341,95%CI1.508~3.635,P=0.001)。经多因素Cox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HR=1.984,95%CI1.258~3.13,P=0.003)。结论TG≤1.7mmol/L增加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甘油三酯 脑出血 全因死亡率
  • 简介:为提高国内广大临床医师对甘油三增高及心血管剩留风险的重视程度.推动高甘油三血症的规范化管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循证医学评论专家组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和制定了《甘油三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 标签: 甘油三酯 指南 血脂异常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左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托吡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拉西坦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认知功能中的延迟记忆评分、注意评分及认知功能总分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中的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总分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拉西坦辅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部分性发作 儿童 左乙拉西坦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75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其血清甘油三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组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的患者[(1.76±1.15mmol/Lvs.(1.52±1.08)mmol/L,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11,P=0.021)、甘油三水平(B=0.11,P=0.013)与LVEF呈正相关,而心率(B=-0.27,P<0.001)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而降低,未来仍需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中国人群血清甘油三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冠心病 甘油三酯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目前导致我国继发性肾损害的首要原因。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及治疗方案的改进,LN甚至重症患者生存及肾功能保护有显著的提高,免疫干预治疗是目前LN临床研究的热点。我院自2005年8月以来对收治的难治性狼疮性肾炎13例采用酶酚酸(MMF)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酶酸酚酯 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