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前瞻性研究已经证实,在肾移植(RenalTransplantation,RT)的头6个月内存存快速的骨质丢失,这虽然主要影响骨小梁的腔隙,但在股骨颈和股骨体中部都观察到了同样的骨质丢失。骨质丢失的速率也增加,增加肾移植植受者在病理性骨折的危险性。事实上,每年3%~4%的骨折估测率远高于与年龄相相似的对照组。这些发现强调子在肾移植术后立即开始预防治疗的重要性。RT术后早期骨质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皮质类固醇治疗,而使用与移植物存活相适应的最低剂量的强的松则是预防措施的中心。已在RT的不同时段观察到活性维生素D

  • 标签: 肾移植受者 股骨体 皮质类固醇 移植物存活 预防措施 病理性骨折
  • 简介:结核病来自贫困的底层,是社会营养不良的标记,但它却显示出精神高贵的气质,并藉此对抗着来自鼠疫的'蓝黑色丑学'。肺痨(肺结核)史就是一部名流云集的历

  • 标签: 肺痨 红晕美学 结核病 肺结核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3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心理治疗、摄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治疗22d.36例经过综合康复治疗,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31/3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12,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脑卒中后 吞咽困难 康复治疗 综合治疗 总有效率 心理治疗
  • 简介:早在1924年,Bleuler就已经认识到卒中患者经常伴有行为和心理障碍,1951年他提出了卒中抑郁(post-sttokedeprission,PSD)情绪可持续数月或更久,但一直末引起足够的重视。1977年Folstein等报道,抑郁是术中常见的伴随症状,其发生率为30%~44%。1986年Kimuro等首先报道脑卒中抑郁可出现假性痴呆。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症 心理障碍 卒中患者 伴随症状 假性痴呆 发生率
  • 简介: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脑卒中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氟西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0例.治疗前后行HAMD,BI及SSS量表进行评定,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的HAMD评分.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抑郁疗效显著,能加快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副作用小.

  • 标签: 氟西汀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治疗组 HAMD评分 疗效显著 对照组
  • 简介: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都集中在基因的5'端,即转录调控的主要作用位置.然而基因不只有5'端序列,其3'端序列以长度推测亦应富含信息量.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基因的3'端,尤其是3'非翻译区涉及了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过程,主要参与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定位以及翻译效率等生理进程的调控,具体可能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性别决定、神经元发生、血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水平 非翻译区 能量消耗 生理意义 mRNA
  • 简介:<正>63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介入治疗均予西药常规扩肝治疗,实验组加服健脾补气为主中药(生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30g,佛手12g,柴胡15g,丹参15g,田七粉3g,茵陈15g,田基黄20g,鸡骨草2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次,3~4周为一疗程。结果:第一次介入治疗前吲哚靛青绿15分钟潴留(ICGR16):实验组(11±7)%,对照组(11±7)%,

  • 标签: 肝储备功能 肝癌介入治疗 中药防治 田七粉 田基黄 鸡骨草
  • 简介:目的肺癌患者化疗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60%。为解决问题分析如下。方法随机抽样按有无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结果呼吸道感染与病人化疗白细胞数。身体状况,及抗生素应用等相关因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结论恶性肿瘤病人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或真菌感染等,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死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肺癌 化疗 呼吸道感染 病因 医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对照组96例,对照组予以普通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解毒方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改善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N-C)、层粘蛋白(LN)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达61.4%-82.9%,ALT复常率达72.4%,而对照组分别是27.8%-61.7%、4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治疗组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纤维化 活血解毒方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正>40例患者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化疗结束24h即开始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3μg·kg-1·d-1(一般100~150μg/d),连续3d;对照组在化疗结束第1~5天复查血象,白细胞低于4.0×109/L,即每日皮下注射G-CSF2~3μg·kg-1·d-1,连续3d或至白细胞≥4.1×109L。结果: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过度下降,并可使其

  • 标签: 恶性肿瘤化疗 复查血象 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
  • 简介:<正>回顾性分析5例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糖皮质激素治疗停止胸部X线影像的变化。结果:5例患者均为医护人员,有与SARS患者接触史,潜伏期2-7d,以高热起病,在发热1-6d出现肺部阴影,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在激素治疗2-3d临床症状消失,停用激素病例1、病例2、病例4和病例5临床症状并未恶化,但3-6d肺部阴影有所进展,未再加用激素,继续观察5-11d左右肺部阴影逐渐吸收。病例2

  • 标签: X线影像 肺部阴影 患者接触史 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 临床症状
  • 简介:反义Notch基因转基因小鼠和用Notch激活酶-分泌酶抑制剂处理的正常小鼠实验显示在局灶性缺血性卒中模型中脑细胞损伤减小和功能改善。Notch基因通过调节凋亡易感性信号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和刺激前炎性淋巴细胞浸润使神经元损伤危险增加。这些发现表明Notch信号通路对于卒中和相关神经变性疾病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治疗靶点。

  • 标签: NOTCH基因 分泌酶抑制剂 缺血性卒中 功能障碍 信号传递 脑损伤
  • 简介:30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分成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组各15例。预处理慢粒采用Bu/Cy方案,淋巴瘤用BEAC方案。在移植35日,患者无感染、发热,白细胞数上升至1.5×10^9/L时进行骨髓穿刺。结果:两组骨髓增生良好各73%,增生不良各27%(均为P〉0.05);

  • 标签: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系统 EAC方案 骨髓穿刺 白细胞 骨髓增生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况(如卒中和脑外伤)通常因脑水肿而有所加剧。研究人员最近在缺血的星形胶质细胞发现了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即NCCa—ATP通道。这种通道由磺酰脲受体1(SUR1)调控,在ATP耗竭时开放,并且这种开放会造成细胞毒性水肿。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建立啮齿类动物中风模型来评估这种通道机制的参与过程。

  • 标签: 通道介导 脑水肿 缺血性 SUR1 调控 卒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