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Circulation杂志2014年6月1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心衰患者左心房心肌线粒体呼吸减少,氧化应激增加,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心衰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无独有偶,心脏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损伤与肥胖之间也存在关联。但由于肥胖和高血糖之间存在重叠,上述研究无法严格意义上区分线粒体功能改变到底与肥胖相关还是与糖尿病相关,抑或只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 标签: 线粒体呼吸 糖尿病 收缩功能障碍 功能受损 心脏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另外,PD常常伴随有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甚至丧失、情感及精神障碍、睡眠及自主神经受累等。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 运动障碍 执行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对86例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进行心肌酶谱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心酶谱异常69例,阳性率80.02%,尤以CK、CK-MB升高显著。CK>1000U/L有17例;重症肠炎、败血症、有机磷中毒各2例,1例溺水、10例有机氟中毒(其中2例CK高达19855U/L和17500U/L、CK-MB高达257U/L和175U/L)。心电图检测65例,异常55例,阳性率84.61%(其中各种心律失常占69%,ST-T改变占31%),4例严重心律失常,败血症、重症肺炎各1例,均合并高血钾,2例有机氟中毒。这4例的CK都>1000~U/L。结论MODS儿童其心脏损害是严重的,CK、CK-MB同时升高对心肌损害具有特异性,心酶谱和心电图可作为预测心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儿童 多脏器功能障碍 心脏损害
  • 简介:因为心血管病人伴性功能障碍者更常见,性功能障碍的治疗出现突破,心血管医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处方已处于非泌尿科医师的领先地位,心脏康复医师应掌握与此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篇幅关系,分次刊登本文的:一、性功能障碍;二、心血管病人性活动减少;三、心血管病人性活动危险分层;四心血管病人恢复性活动的指征;五、降低性生活危险性的治疗;六、恢复性功能;七、附录: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等.本刊今年第4期291~296页刊登了本文的第一、二部分,现续登其它部分,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病人 性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导致严重脑血管功能损伤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一旦出现MODS,患者病死率高达60%~70%[1].近年来,随着MO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各种炎症介质致病作用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预防重症脑功能损伤MODS发生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脑功能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CVVH 预防 发病机制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病作为危害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而作为继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第三大疾病,即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也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大大增加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危险因素是一致的。

  • 标签: 心血管病 认知障碍 高血压 冠心病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导尿管留置以及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训练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对其膀胱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产后40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400例,其中200例为阴道分娩组,200例为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采取相同的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电图变化、及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前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74.00%高于剖宫产组64.5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几率15.00%低于剖产产组23.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为0至Ⅰ级几率为5.00%低于剖宫产组14.00%,盆底肌力为Ⅱ至Ⅲ级23.00%、Ⅳ级几率52.50%分别高于剖宫产组15.00%、4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低于剖宫产组13.15±1.27vs14.28±1.30ms,速度值低于剖宫产组16.61±1.54vs17.93±1.51ms,峰值低于剖宫产组18.32±1.14vs19.47±1.10ms,功值低于剖宫产组78.53±5.62vs84.97±5.61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电图活力值高于剖宫产组17.53±1.25vs16.42±1.28ms,速度值高于剖宫产组20.28±1.30vs19.03±1.26ms,峰值高于剖宫产组21.57±1.20vs20.51±1.16ms,功值高于剖宫产组94.23±4.41vs91.36±4.56ms,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及阴道后壁膨出几率同剖宫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几率2.50%低于剖宫产组7.00%,尿失禁几率1.50%低于剖宫产组5.00%,阴道前壁膨出几率0.50%低于剖宫产组3.50%,阴道后壁膨出率1.00%低于剖宫产组4.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均能降低盆底肌力,引发盆底肌功能障碍,但剖宫产对盆底肌功能的近期影响相对较小,产后合理有效的盆底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盆底功能障碍,且阴道分娩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阴道分娩 剖宫产 盆底肌功能 康复锻炼
  • 简介:目的研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在X综合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X综合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肱动脉基础、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明显扩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2)X综合征组较对照组ET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3)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与血浆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分泌功能紊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后者与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减少有关.

  • 标签: X综合征 血管内分泌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劳力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瘦素浓度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的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为病例组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阿托品用量及麻黄碱用量等资料,抽取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和病例组拔除气管插管时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浓度,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浆瘦素浓度(23.73±9.82)ng/ml较对照组(9.74±2.57)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24例(23.5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瘦素浓度(33.82±13.71)ng/m1较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63±5.18)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大于22.14ng/ml,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78.21%。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瘦素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瘦素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维吾尔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2015年收住我院的2型糖尿病维吾尔族患者412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4组,HbA1c≤6.5%A组105例,HbA1c6.6%~7.4%B组106例,HbA1c7.5%~8.4%C组109例,HbA1c≥8.5%D组92例,另选同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健康老年人89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病史、检测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评价认知功能,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HbA1c水平与MCI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C和D组MCI和痴呆发生率明显升高(9.5%、8.5%、15.6%和21.7%vs2.2%,3.8%、2.8%、4.6%和8.7%vs0,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8.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白质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维族老年人M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脑梗死 痴呆 维吾尔族
  • 简介: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根据不同AGEs-人血白蛋白(HSA)浓度分为对照纽、正常组(终浓度7.5mg/L)、干预1组(终浓度15mg/L)、干预2组(终浓度30mg/L)和干预3组(终浓度60mg/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对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的吸附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进行细胞功能鉴定;加入AGEs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人纤维连接蛋白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用体外血管生成分析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AGEsHSA作用后的EPCs成血管能力。结果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1)、迁移(P〈0.05)和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AGEs可减少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使其功能受损。

  • 标签: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对照组则注射等量培养液。4周后测定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心肌梗死4周后,干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冷冻切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标记细胞a-Actin肌动蛋白检测阳性。干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MSCs经静脉移植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能改善受损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塞 骨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组织化学 心脏功能试验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常规治疗加瑞舒伐他汀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抽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DC。检测DC表型(CD86)、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DC吞噬功能和凋亡细胞数、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患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能力增强,经D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症细胞因子(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a)增多,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0)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瑞舒伐他汀前CD86的表达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相关(r=0.63,P〈0.01);瑞舒伐他汀抑制DC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血hs-CRP水平;且CD86与hs—CRP水平正相关(r=O.59,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C功能亢进,瑞舒伐他汀抑制斑块炎症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DC的功能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树突状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SC)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从PubMed、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电子数据库中检索2014年8月以前有关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纳入的12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随访至少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基础值比较,植入BMMSC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WMD=3.65%,95%CI:3.35%~3.95%,P<0.00001),但存在明显异质性(I2=86%,P<0.00001);进行亚组分析: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LVEF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06%,95%CI:3.74%~4.37%,P<0.00001);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LVE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89%,95%CI:-1.94%~0.15%,P>0.05)。BMMSC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收缩期末容积较前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WMD=-6.28%,95%CI:-8.39%~-4.16%,P<0.00001)。BMMSC治疗组左室舒张期末容积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存在明显异质性(P=0.0005,I^2=70%);进行亚组分析:基础LVEF<40%亚组仍无法消除异质性(P<0.00001,I^2=89%),排除左室舒张期末容积较其他研究明显增大的研究后,异质性消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4.29%,95%CI:-8.14%~-0.45%,P<0.05);基础LVEF>40%亚组BMMSC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41%,95%CI:-6.04%~3.22%,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够提高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对基础LVEF<40%患者效果明显。

  • 标签: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高龄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UA)、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高龄男性CHF患者60例(心功能Ⅱ级28例,心功能Ⅲ-Ⅳ级32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UA、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UA[(318.2±54.3)μmol/L比(434.7±72.7)μmol/L]、RDW[(13.84±0.60)%比(15.79±0.74)%]、hsCRP[(2.23±0.56)mg/L比(6.35±2.34)mg/L]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升高(P均<0.01);E/A[(1.02±0.36)比(0.75±0.13)]、LVEF[(59±9)%比(49±9)%]显著降低,且随心功能恶化更为降低(P均<0.01);心衰组UA、RDW、hsCRP与E/A、LVEF均呈负相关(r=-0.391~-0.731,P均<0.05);RDW与hsCRP呈正相关(r=0.491,P<0.05)。结论:血尿酸、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高龄男性患者的心功能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尿酸 红细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 简介: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124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术中使用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组(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测量比较两组在PCI术前,术后2h、6h和36h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术前比较,常规治疗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均显著降低,vWF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无显著改变(P均〉0.05),仅2h、6h的vWF浓度显著升高(P均〈0.01),36h的vWF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879)。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36h的NO浓度[6h:(40.46±9.79)μmol/L比(54.84±10.76)μmol/L,36h:(49.42±9.82)μmol/L比(55.39±12.34)μmol/L]显著升高,vWF浓度[6h:(243.14±19.99)μmol/L比(121.58±18.92)μmol/L,36h:(223.38±19.76)μmol/L比(105.32±23.05)μmol/L]显著降低,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8%比16.1%),P=0.040。结论: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提高再灌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ISDN)对肺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肺心病病人,干预组40例,对照组10例,干预组静脉滴注双硝基异山梨醇6h,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前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另有10例健康者检测血浆NO、6-KPGF1α、ET-1、TXB2水平.所有50例肺心病病人干预前及10例健康者进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检测.结果50例肺心病患者TXB2、ET-1、mPAP、TPR、CEC均高于健康人而NO、6-KPGF1α显著低于健康者.干预后血浆NO、6-KPGF1α,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ET-1、TXB2明显降低(P<0.01).肺动脉平均压、全肺阻力均有降低(P<0.01)对照组无变化.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为(12.6±1.9)个/0.9mL,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功能障碍,而ISDN对肺心病的作用、在降低肺动脉压力同时可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标签: 肺心病 血管内皮细胞 双硝基异山梨醇 干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障碍简明评价量表(Cog-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能力。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1月在江苏省老年医院高干科就诊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107例,根据有无COPD病史分为COPD组59例和非COPD组48例,分别采用Cog-12、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等进行评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种方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效力。结果COPD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COPD组(74.6%vs43.8%),其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比例明显高于非COPD组(30.5%vs25.0%,44.1%vs18.8%,P=0.003)。COPD组与非COPD组Cog-12、MoCA和MMSE评分[(15.44±12.60)分vs(7.54±8.09)分,(19.19±7.53)分vs(22.91±6.33)分,(22.46±8.38)分vs(25.71±6.33)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D患者的MoCA曲线下面积0.964;MMSE曲线下面积0.911;Cog-12曲线下面积0.884。Cog-12界值取6分时,对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78.6%。结论Cog-12是简明而全面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可用于临床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筛查。

  • 标签: 认知障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ROC曲线 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