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网络化工作方式在全球日渐普及,各级医院也纷纷把构建院内网络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来实施。心电信息网络互联的应用不仅是心内科医生的需求,更是全院各科临床医生及其他部门的要求。我院自2007年1月来实现了心电信息网络化,现将实施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医院信息网络 心电信息 信息化 心内科医生 信息网络化 网络互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在中医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信息动态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护士的首诊评估进行评价。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情况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评估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对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SYRCLE的解读,促进其正确理解和使用。方法逐条解释SYRCLE工具的评估条目,并用该工具示范性评估干预性研究《双孢菇胞内和胞外多糖对伴刀豆凝集素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的偏倚风险。结果示例干预性动物实验的整体偏倚风险程度为"高",主要包括选择性偏倚、测量偏倚等。结论SYRCLE是目前值得推荐的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者在进行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及评价时,均可参照该工具条目以减小偏倚风险,提高动物实验的方法质量。

  • 标签: 动物实验 偏倚风险 SYRCLE 方法质量
  • 简介:制作Meta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因制作者的水平差距较大,故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使用Meta分析前一般是需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再者,有时还会针对某一疾病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汇总评价,制作时亦需要进行质量的评价。如同原始研究一样[1-3],

  • 标签: META分析 质量 评价工具 制作
  • 简介: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study)又称非实验性研究(non—experimentalstudy),是指没有加入研究人员的任何干预(试验的或其他方面)措施,允许事件自然发展的研究过程^[1]。医学研究中有很大部分是观察性的研究,多用于评估教育项目和研究可能造成疾病或损害的危险因素,由于人的内在特点或实施条件涉及医学伦理等原因,这类研究通常不能实现随机化。因此,与随机对照试验相比,观察性研究更容易受到偏倚风险影响,发生选择性偏倚的风险大于实验性研究。

  • 标签: META分析 评价工具 随机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 选择性偏倚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ra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min,计算达标率。结果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流程
  • 简介:Meta分析是对原始研究的二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质量受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者的知识水平及观点的影响.若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低,且未对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正确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从而对临床实践造成误导[1].因此,对Meta分析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尤为重要.原始研究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根据研究设计、实施、结果分析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倚的各个因素而确定,目前出现的评价工具较多,主要有单个评价条目(components/items)、清单(checklist/list)和量表(scale)三种类型.前面我们已经对Meta分析的类型[2]、Meta分析的软件[3]进行了介绍,本文将在简要回顾原始研究类型的基础上,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常用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评价工具 质量 研究方法学 TRAIL
  • 简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是评价医学干预效果等最理想的设计类型。基于RCT的高质量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视为最高的证据级别[1]。但Meta分析的质量依赖于纳入Meta分析的RCT研究本身的质量及其对偏倚的控制,低质量的RCT研究会降低结果的真实性,使得研究结论不可靠。因此,使用权威的评估工具对RCT研究进行严格细致的偏倚风险评价尤为重要。

  • 标签: 评估工具 风险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偏倚 META分析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简介:随机对照试验(RCT)被公认为评价医疗干预措施效果的金标准[1,2]。但在研究罕见病、慢性疾病及涉及伦理学或长期疗效观察等问题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较低,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非随机对照研究(NRSI)更易达到研究目标,并且也是评估干预疗效的重要方法[3-6]。且一些学者在对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对比后,认为一个大样本的试验设计完善的非随机研究比一个小样本的设计不佳的RCT更加可取[7,8]。目前,许多评价观察性研究方法学质量的工具已被系统评价采用[9,10],而Newcastle-Ottawa[11]和Downs-Black[12]工具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虽然两者都具有完善的方法学的条目清单,但是每一个条目同时涉及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并且缺乏综合性的手册。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工具 干预性 长期疗效观察 非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方法学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FSP)对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以2003年5月-2004年5月间,在上海市奉贤区整群抽取的社区人群中年龄≥40岁人群为基线调查对象,选择调查结果完整且有心电图记录的7489人作为队列研究对象.随访研究对象的卒中发病情况(1次/年),随访终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分析改良FSP对中国人卒中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7489人平均随访(6.6±0.9)年,随访过程中共发生明确诊断的卒中患者120例,男女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54/2880)和1.4%(66/4609).男女卒中发生率均随着改良FSP卒中风险积分值的升高而上升.男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3.2%,并且随着积分值的增高,卒中发生率进一步增高;女性积分值为10~12分时,卒中发生率上升至4.1%,但随着积分值进一步增高,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变化.各积分段的卒中实际发病率低于改良FSP中预测卒中的发病率.以改良FSP预测男性卒中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女性为0.656.结论改良FSP预测中国人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为中度.改良FSP预测卒中发病率高于本研究的实际发病率.

  • 标签: 卒中 预测 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工具
  • 简介:本刊已采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进行稿件业务处理,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

  • 标签: 信息动态 查询功能 定稿会 系统 稿件 专家
  • 简介:2016年12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高敏肌钙蛋白T检测助力急性心梗早诊早治”媒体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委陈玉国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EvangelosGiannitsis教授就ACS的诊疗现状、中外胸痛中心多学科的建设情况与发展展望、心肌标志物对于AMI临床诊疗的医学价值、临床应用与国际最新指南推荐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读。

  • 标签: 信息动态 临床诊疗 肌钙蛋白T 医院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 心肌标志物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的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和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的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对各种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