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围手术循证护理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按住院号进行随机数表法抽取,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所有患者均接受择期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跟踪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出血性休克)以及心理情况(SAS、SDS)。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术后实验组的抑郁状态(SAS、SDS得分低)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采用围手术的循证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心理状况良好,预后较好,分娩的风险进一步降低,有助于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循证护理 凶险性前置胎盘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围手术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观察组实施围手术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发现,观察组在手术指标、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实施围手术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围手术患者舒适度高,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藤火力椎产,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血压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进行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在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入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12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作为研究组进行临床分析,同期纳入健康孕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两组在胎儿生长受限、妊娠糖尿病、HELLP、脐带绕颈等四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两组在胎儿窘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巨大儿、胎儿畸形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足月分娩、早产、流产、剖宫产、阴道分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需要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择期终止妊娠,来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发生以及减少孕产妇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产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围术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10月就诊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实验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使用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8.6%,对照组有效率65.7%,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4.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2.9%,实验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DD、EF、CO、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VEDD、EF、CO、血浆BN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加重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后副作用小,且LVEDD、EF、CO、血浆BNP水平均有良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形成血栓致卒中或致心力衰竭,非瓣膜性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1,2],5年卒中发生率达20%~25%,卒中后1年死亡率为30%[3],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血药浓度不稳定、服药依从性差、出血风险高等弊端[4].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心房颤动 护理观察 围术期 左心耳 封堵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室性前收缩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室性前收缩患者,根据室性前收缩数量与24h总心率的比值,分为低负荷组(〈10%,50例)、中负荷组(10%~20%,108例)、高负荷组(〉20%,62例),同时选择68例无室性前收缩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同时检测其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及高负荷组的QT间期、QRS波时限明显增宽,矫正QT间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高负荷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博心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室性前收缩负荷与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LVEDd、RVEDd、NT-proBNP呈直线正相关(r=0.42~0.65,P均〈0.01);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2,P=0.001)。结论:随着室性前收缩负荷的增加,左室的结构及功能可发生改变,因此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护理的过程中,运用范护理流程降低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80例腰椎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针对40例围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血栓发生率为2.5%,后经过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患者情况改善;手术前和手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明显;而手术后3天高于手术前,但和手术前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的满意率为97.5%。同时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规范护理流程对降低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血栓形成几率的分析发现,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帮助院方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规范护理流程 腰椎疾病 围手术期血栓
  • 简介: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状动脉内给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arte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上游组42例(术前急诊室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和下游组40例(术中导管室经冠状动脉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后结果、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下游组比较,上游组有较高的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3级血流获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vs.57.5%,P〈0.05)。上游组术后30d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下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7.1%vs.44.0%±5.4%,P=0.01)。两组术后出血并发症、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前早期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提高血管开通率、改善组织灌注和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不同给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