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那句熟悉的“吃蔬菜吧!”还没有过时。CDC最近一项报告指出,在美国,十个人中仅有一位的蔬菜摄入量达到了当前联邦膳食指南建议的摄入量,而人们的水果摄入情况也并不乐观(详见下文“你应该吃多少?”)。

  • 标签: 果蔬 膳食指南 摄入量 CDC 蔬菜
  • 简介:根据《内科学档案》8月份的报道指出:四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使最常见的及致死性的慢性病风险降低80%。这四个健康生活方式是(1)不吸烟;(2)保持健康的体重;(3)规律锻炼;(4)健康饮食。研究对象中所指的

  • 标签: 健康生活方式 慢性病 降低风险 健康因素 致死性 内科学
  • 简介:在门诊坐诊时经常有高血压患者提问,得了高血压.生活方式要改变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 标签: 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
  • 简介:目的探求一种能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缓解心包填塞症状的方法.方法将经心包穿刺后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导管引流组)的46例心包积液病人资料与传统单纯心包穿刺抽液组21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46例中治愈39例,有效3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4例;单纯穿刺组治愈4例,有效5例,发生不良反应6例;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易于临床实际操作.

  • 标签: 心包积液 引流 治疗 中心静脉导管 心包穿刺
  • 简介:目的利用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变化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透析后,体重差异大小分为2组,其中A组差异<2.5kg(35例);B组差异>2.5kg(45例)。在进行1次血液透析前后,分别利用心脏彩超测量所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A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透析后较A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明显降低,A峰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时,若前负荷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影响左心舒张功能,而对左心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心室 前负荷 血液透析
  • 简介: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癌症基因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借助于大规模测序为主的基因组分析技术,将目前人类几乎所有癌症的基因组变异与基因表达水平图谱进行绘制,这将为发现肿瘤基因组的改变以及研究其生物学分子机制提供海量的数据。目前,该数据库向科研人员免费开放,提供进行肿瘤相关研究的数据。本文的主旨是对TCGA公开数据的提取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肿瘤学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TCGA数据库 肿瘤 数据提取
  • 简介:哪一种因素让你面临更大的患癌风险:基因还是生活方式?"大多数癌症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基因固然重要,但饮食和生活方式在大多时候更加重要。"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SPH)营养学和流行病学教授EdGiovannucci博士说道。在一项于2016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的研究中,Giovannucci博士和HSPH研究人员MingyangSong博士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40%癌症病例和50%癌症死亡。

  • 标签: 曾熙 美国医学会 公共卫生 肿瘤学 适量饮酒 等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收集2017年3月~5月间于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397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臀围(HC)、心率等基本情况资料及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状况等生活方式资料,并检测CAVI值。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CAVI正常组(CAVI<9m/s)和CAVI升高组(CAVI≥9m/s)间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并对CAVI增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AVI正常组与CAVI增高组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MI)、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是否高血压、体育锻炼、饮酒、吸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C和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育锻炼与CAVI增高呈显著负相关(β=-0.617,P<0.05)。结论年龄增长、腰围增大、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可预防CAVI的增加,积极控制体重,避免饮酒,加强锻炼将有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踝血管指数 危险因素 体检人群 生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1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临床研究中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重复测量某一指标,对于重复测量数据,合理的进行时间点和数据采集的管理能够提高此类研究的效率。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REDCap在实现此类数据的录入时可进行特定的设置以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本研究主要介绍REDCap实现重复测量数据录入的操作方法。

  • 标签: REDCap 数据管理 重复测量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双通道方式减轻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刺激反应。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时,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剂型为10mg/50ml,抽取50ml注射液接于专用微泵持续泵入,治疗组以每4小时在双通道间交换尼莫地平通道一次,对照组以固定通道泵入,观察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引起患者血管刺激疼痛程度及因静脉炎更换泵入部位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因静脉炎更换泵入部位明显减少,且患者刺激疼痛及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双通道方式能明显减少更换部位次数,减轻患者血管刺激疼痛感,从而患者依从性好。

  • 标签: 静脉双通道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血管刺激
  • 简介:目的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触发方式、发生部位和发生频率,以了解阵发性房颤自行发作的机理.方法对31例自行发生PAF的病人采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监测,并对记录到的287次PAF的触发方式、房性早搏的发生部位、频率和心率进行分析.结果264次PAF发作(92%)是由房性早搏触发,20次PAF发作(7%)是由典型心房扑动进展形成,3次PAF发作(1%)由房性心动过速转变形成.根据12导联心电图标准,触发PAF的房性早搏中有217次(82%)起源于左房,5次(2%)起源于右房,42次(16%)起源部位不明确.在22例(71%)反复PAF发作的病人中,有15例病人是由同一形态的房性早搏触发.在PAF发作前120s和前30s期间内,房性早搏发生频率由0.8次/min分别增加到4.0次/分和6.1次/min(P=0.029和P=0.016).有224次PAF(78%)是在正常窦性频率(60~100次/min)下发生的.结论大多数PAF自行发作是在正常窦性频率下,由起源于左房并且发生频率增加的房性早搏所触发.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房颤动 触发方式
  • 简介: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结果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 标签: 采血时间 采血方式 血液采集 心血管疾病血液检验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疾病。虽然心脏急性事件的治疗方法飞速发展。但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其再发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多年,并且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公认。心脏康复是一个缓慢的、系统的、长期的康复过程,仅在大、中型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长期住院康复的方法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并不可行。因此,大力建设和发展社区心脏康复体系,以满足多层次心血管疾病人群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老年 城市社区
  • 简介:摘要方法通过分析脂肪肝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兴趣区ROI明度,创造性的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公式,用以鉴定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结果随机抽选120人,根据B超影像兴趣区ROI明度值进行多点加权计算,并与脂肪肝定性标准对照,观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均可进行有效定量,定量结果表明不同严重程度的脂肪肝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 兴趣区 量化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和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术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