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正>较长时间的寒冷季节即将告别,转眼迎来炎热的夏天,人们户外的活动时间将会增多,伴随而来应注意哪些健康问题呢?1.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由于夏天炎热,兼以活动量较多,身体不可见的水分蒸发以及汗水的流出,将大大增加,影响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平衡。特别是年纪较大的长者,因此,要避免长期在烈日下工作,应经常喝水以维持血容量,以及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电解质如钾和钠。2.保证良好的睡眠:夏日将是夜短日长,兼以日间炎热,白天活动时间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不知不觉地将会较冬季短。良好的睡眠,对人体大脑正常运作和维

  • 标签: 安全度夏 睡眠时间 人体大脑 活动量 补充水 日长
  • 简介: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在老年人中很常见。以往曾认为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主要与舒张压升高相关,因而众多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都是针对降低舒张压进行的,而忽视了收缩压增高的风险,甚至导致一种误解,

  • 标签: 舒张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 老年人 治疗 常见
  •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132例脑血管意外病人被分成两组,局麻+基础麻醉组:为意识清醒或浅昏迷的患者,共计39例,占29.6%;气管内插管静脉普鲁卡因全麻组:为清醒不合作或中度以上昏迷躁动不安的患者,共计93例,占70.4%;其中血压过高采用全麻下控制性降压者18例.麻醉诱导药物为芬太尼4~8mg/kg,琥珀胆碱0.15~0.5mg/kg,硫喷妥钠6~8mg/kg,或依托咪酯0.4~0.5mg/kg,术中用1%普鲁卡因复合剂维持麻醉.结果:全部病人在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期经过均平稳,对循环影响小,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急诊开颅手术采用上述麻醉是安全而有效的.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急诊 开颅术 麻醉 普鲁卡因 急性期
  • 简介:目的总结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经验.方法97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0.3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维持用芬太尼30~40μg/kg、维库溴铵0.1mg·kg-1·h-1.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期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7例,死亡率7.2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的关键是保持适当心率,在围术期尤其是在CPB前尽量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于老年大鼠心肌顿抑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老年和成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单纯心肌顿抑组、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SB203580+缺氧预处理+心肌顿抑组和假手术组4组,采用在体心脏心肌顿抑模型,观察缺氧预处理对于心肌舒缩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漏出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以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选择性抑制剂SB203580对于缺氧预处理作用的影响.结果缺氧预处理明显减轻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抑制的程度,与单纯心肌顿抑组比较,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和零负荷时左室心肌最大收缩速率(Vmax)分别高35%和49%(P<0.05).缺氧预处理减轻再灌注结束时心肌顿抑大鼠血清亚硝酸盐的下降程度,与老年心肌顿抑组大鼠比较,其含量高54%(P<0.01),SB2035802消除缺氧预处理上调血清亚硝酸盐含量和老年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老年大鼠心肌顿抑所致收缩功能抑制,其保护机制涉及p38MAPK介导的一氧化氮的上调.

  • 标签: 缺氧预处理 老年人 大鼠 心肌顿抑 心肌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
  • 简介:成人型法乐氏四联症由于心内血管畸形继发病变严重,长期缺氧,常伴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灌注肺、肾功能衰竭及因侧枝循环丰富而术中术后易致出血、渗血等并发症.同时由于主动脉骑跨,高位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所致右向左分流,肺血流减少,且伴有在左心室发育不发,低氧血症和红细胞继发增多所致的血液粘稠度增加.在围麻醉期间易出现缺氧发作,围手术期易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因此麻醉的管理难度增加.我院2000年~2004年共行7例成人法乐氏四联症的手术治疗.

  • 标签: 成人型法乐氏四联症 根治术 麻醉 手术治疗 心内血管畸形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的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和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的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TCA术中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入选的59例AMI患者均进行了冠脉造影及PACT支架术.结果术中共有48例心电监护发现有心律失常发生(发生率81.4%),属于PTCA再灌注心律失常者35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72.9%.非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27.1%,明显低于再灌注心律失常(P<0.01).结论AMI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危险性大,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术中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PTCA术 心律失常 术中 临床特点
  • 简介:心律失常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的正确分析处理,以及是否及时,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甚或危及患者生命。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资料为1990年以来手术者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18~83(61±5.2)岁。冠心病5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6……

  • 标签: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律失常 手术并发症 处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8),仅灌注K-H液90min;I/R组(I/R,n=8),建立灌注模型,灌注K-H液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E组(n=8),动物麻醉后反复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5min,松开5min,建立模型,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然后各组全心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以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心肌羟脯氨酸(HP)及血清内皮素(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E组在心功能恢复、HP含量方面高于I/R组(P<0.05),ET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DLIP对未成熟心肌间质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双下肢缺血预处理 DLIP 心肌间质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少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避免术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5年3月至1999年6月收治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9)岁发病时间<6h者57例,6~9h4例,9~12h1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1例)用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急性期并发症,采用Barthel指数及死亡率评估患者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溶栓组急性期出现大量脑出血、全身性出血及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3%、19%和26%随访3个月,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栓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3个月时的预后;溶栓治疗的急性期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脑梗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血气分析指标中的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2)血气分析指标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3)血气分析指标中的氧分压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4)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1)pH值对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负相关系;(2)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系;(3)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 标签: 肺心病 血气分析 预后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益处.方法:77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ACS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8例(ACS常规治疗).随访1年.结果:通心络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9.7%与68.4%),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有效率分别为58.9%与39.5%);通心络组降低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治疗半年,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E/A)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随访1年中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需PTCA/CABG者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通心络安全有效,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通心络胶囊 治疗结果 安全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共入选CHF患者14例,CHF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商品名:惠尔血),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用5d。第6日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PBSC悬液57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一支或多支狭窄动脉通道,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缺血相关动脉,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缺血相关动脉远端。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乏力、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心绞痛或心衰加重,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唇麻木、抽搐、迷走神经反射性面色苍白、晕厥、心绞痛发作、心衰加重等;在自体PBSC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低血压等。结果:在PBSC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11例,其中PBSC动员时不良反应占28.5%(4/14),骨痛占21.4%(3/14),发热占7.1(1/14);PBSC分离时的不良反应占28.5%(4/14),低钙性口唇麻木占21.4%(3/14),心绞痛发作占7.1%(1/14):PBSC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占21.4%(3/14),频发室早占14.1%(2/14),血压下降占7.1%(1/14)。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干细胞移植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本院自1994年1月至2001年7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的脑室内出血32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诊断 CT 治疗 脑室出血
  • 简介:心源性哮喘是社区医疗单位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或轻或重,如不及时作出准确诊断及治疗,往往导致疾病加重甚或病人死亡.现将我院急诊科于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18例误诊病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2~78岁,平均64岁.误诊时间最长9月,最短1天.1.2.原发病:18例均经胸部X射线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气分析、心肌酶谱等辅助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最后确诊为:冠心病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上述病例均符合戴瑞鸿主编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 标签: 心源性呼喘 诊断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晕厥的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3例运动试验发生晕厥的资料。结果:4例发生晕厥时的运动量是极量,9例是亚极量,11例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倒,2例发生运动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为心源性。结论:为减少运动试验的晕厥及其严重后果,应严格掌握运动试验禁忌证,对病人宜采用亚极量运动.严密血压心电图监护,并作好急救准备。

  • 标签: 晕厥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