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大量临床试验表明,钙通道阻滞药的降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疗效的个体差异少,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明显影响,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为老年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本文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比较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成本差别,试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介绍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非洛地平缓释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糖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ATP和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建立脑出血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单纯脑出血组(25只)、高血糖A组(2g/kg50%葡萄糖,25只)和高血糖B组(4g/kg50%葡萄糖,25只)。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和14天血肿周围脑组织ATP和乳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1、6h血糖均明显升高,术后1、3、7、10和14天ATP含量均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高血糖A组和高血糖B组大鼠术后1、6h血糖明显升高,术后1、3、7、10和14天ATP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出血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加重脑损伤,损伤的程度与血糖浓度有关。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糖症 乳酸 腺苷三磷酸 血肿
  • 简介: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A)对脑缺血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溶剂组(26只)、ASA组(12只),根据再灌注时间将每组再分为24、72h两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24、72h模型。ASA组大鼠于再灌注同时灌胃给予ASA,60mg/kg(60mgASA加0.05ml无水乙醇助溶,用中性PBS液定容至10m1),1ml/100g。溶剂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的0.5%无水乙醇PBS溶液。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ATP)含量,无机磷法测定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及乳酸含量。结果①ASA组大鼠再灌注24、72hATP含量为(27.7±3.5)、(29.7±2.5)μml/g(湿重);Na+-K+-ATP酶为(8.6±0.9)、(7.8±0.6)μmol·mg-1·h-1;Ca2+-ATP酶为(6.1±0.8)、(6.6±0.7)μmol·mg-1·h-1,与溶剂组大鼠的(10.3±1.0)、(4.6±0.8)μmol/g(湿重),(4.5±0.7)、(5.8±0.8)及(4.5±0.4)、(2.5±0.5)μmol·mg-1·h-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除Ca2+ATP酶含量高于假手术组[(4.3±0.5)、(4.6±0.3)μmol·mg-1·h-1]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SA组再灌注24、72h乳酸含量为(0.68±0.25)、(0.62±0.15)mmol/g(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为(9769±957)、(9677±532)U/g(蛋白);与溶剂组大鼠的(0.42±0.12)、(0.33±0.16)mmol/g(蛋白),(4033±723)、(5902±689)U/g(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的(0.58±0.19)、(0.61±0.23)mmol/g(蛋白),(9430±273)、(9382±375)U/g(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损伤24和72h大鼠脑组织均有明显的保护�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阿司匹林 能量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87例缺血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加用ILIB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B治疗缺血性脑病可提高疗效,减少病残率。

  • 标签: 低能量HE-NE激光 血管内照射 ILIB 缺血性脑病
  • 简介: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能量合剂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心肌炎患儿8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能量合剂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酸肌酸钠治疗),40例/组。将两组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心肌酶水平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能量合剂治疗的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能量合剂
  • 简介: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 标签: 腹部 人体 揉腹 正常 脾胃 养生保健
  • 简介:临床应用华林防止血栓的困难之一就是找到适合你的剂量。医生要找到患者每天服用适宜剂量,需要花几个星期去做试验性治疗和调整。这个剂量既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又不会因药量太大而容易出血。

  • 标签: 临床应用 华法林 基因检测 适宜剂量 试验性治疗 血栓形成
  • 简介:有效地使用华林极富挑战性,也许超过医生的想象。60多年以来,华林成为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华林每年可预防60%与常见心律不齐相关的卒中。但是,华林是出了名的难搞,因为血液水平必须维持在一个很窄的范围,来避免有害的出血等副作用。

  • 标签: 血液检测 心律不齐 商品名 凝块 拮抗剂 后文
  • 简介:洛四联症(TOF)在发绀型心脏病中居首位。洛四联症患儿在1岁内如不手术,死亡率可达25%,肺动脉狭窄严重者,40%可死于3岁以内,70%死于10岁以内。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法洛四联症唯一有效的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病例可行一期根治手术,一期根治手术也趋于小龄化。

  • 标签: 婴幼儿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分流术在治疗重症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中的应用,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应用Gore-Tex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行升主动脉到主肺动脉中心分流手术的TOF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术后随访.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3d内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病死率9.5%(2/21).12例于术后6个月~24个月内行二期手术根治,无死亡患者.根治术中无发现Gore-Tex管堵塞者.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比术前显著改善[90.0%±4.0%比60.0%±5.05%,P<0.01;(53.4±14.1)mmHg比(42.2±8.8)mmHg,P<0.01].12例患者二期根治术时与中心分流术时比较,左心室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结论中心分流术是改善重症洛四联症症状、体征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是重症洛四联症根治术的一种良好的分期手术方式.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中心分流术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华林在房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26例房颤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63例,服用拜阿司匹林抗凝)和华林组(63例,服用华林抗凝),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脂、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林组总胆固醇[(5.8±0.5)mmol/L比(5.2±0.7)mmol/L]、甘油三酯[(2.6±0.4)mmol/L比(2.4±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0.5)mmol/L比(2.4±0.3)mmol/L]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2)mmol/L比(1.3±0.2)mmol/L]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28.3±11.7)s比(36.9±10.4)s]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9±0.4)比(2.4±0.5)]明显增加(P均〈0.05)。华林组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3.17%比23.81%,P〈0.01)。并发症发生率:华林组23.81%,阿司匹林组为26.9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林对于房颤患者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值得推广。

  • 标签: 华法林 心房颤动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用单纯心内修复的方法施行洛四联症矫治的手术经验.方法2005年1月到2016年7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对275例洛四联症患者施行单纯心内修复,在充分疏通右室流出道、修补室间隔缺损后直接缝合右室切口,占同期洛四联症矫治术的28.61%.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例术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术后恢复良好,无重大并发症.结论法洛四联症的矫治宜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对单纯漏斗部狭窄、室间隔缺损为嵴下型的病例,单纯心内修复方法可行,并有利于心功能保护及术后恢复.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单纯心内修复
  • 简介:目的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Z种无创方法诊断冠心病进行比较,并以冠脉造影(ACG)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三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均进行,TET、MSCT、12-AECG和ACG检查。计算,TET、MSCT、12-A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计算将上述三种方法两两联合、三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ACG结果为金标准,TE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07%和70.59%;12-AEC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9%和64.71%;MS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77%、91.08%和91.67%。MSCT与12-AECG联合、MSCT与TET联合及12-AECG与,TET联合使敏感性分别提高到95.35%、95.35%和97.67%。TET、12-AECG与,TET串联使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将三种无创方法联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运动试验 体层摄影术 X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动脉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方法通过分析脂肪肝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兴趣区ROI明度,创造性的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公式,用以鉴定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结果随机抽选120人,根据B超影像兴趣区ROI明度值进行多点加权计算,并与脂肪肝定性标准对照,观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均匀型和非均匀型脂肪肝均可进行有效定量,定量结果表明不同严重程度的脂肪肝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 兴趣区 量化
  • 简介:林(warfarin)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羧基化受到抑制,使其停留在前体阶段,从而达到抑制血栓的形成,广泛用于心房颤动、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治疗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一线口服抗凝药[1],但由于该药安全治疗窗狭窄,有效治疗剂量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电话随访
  • 简介:目的研究球囊压撬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7年7月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介入方法,观察组使用球囊压撬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及总手术成功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球囊个数及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为82.35%,较对照组的58.8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和总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球囊使用个数及手术费用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5.88%vs.23.53%,P〈0.05).结论应用球囊压撬对冠脉分支病变实施治疗的疗效较好,能提高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安全性较好,在手术遇到困难时还可及时进行介入技术的交换,从而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球囊压撬法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控制肺静脉释放(双盘张开顺序)操作技术经验在常规方法无法顺利堵闭的小儿房间隔缺损(arterialseptaldefect,ASD)病例中提高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当遇到房间隔缺损较大,边缘条件不佳时,应用改良控制肺静脉放置双盘装置封堵器堵闭儿童ASD病例182例,男70例,女112例,年龄2~14(3.8±1.6)岁,体重9~48(22±11)kg.释放封堵器时先将左心房伞在左上肺静脉轻轻伸出,在左心房伞受肺静脉血管限制未完全张开时,迅速将右房伞在右心房侧打开,使左心房伞受重力和牵拉作用自动滑入左心房张开,左、右心房伞在房间隔两侧迅速成型站稳.堵闭术后1,3,6个月和1,3,5年进行持续临床追踪及随访,用超声复查.结果采用改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为98.4%(179/182),而改良前组成功率为68%(11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超声复查:肺静脉最高流速术前为:(0.5±0.2)m/s,术后:(0.6±0.2)m/s(P>0.05),堵闭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术后X线胸片无肺淤血改变.结论本项技术改良能明显提高介入治疗小儿ASD操作成功率,扩展手术适应证.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封堵术
  • 简介:目的分析洛四联症(TOF)的病变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及术中所遇到的特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间实施的244例TOF手术情况,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236例(包括合并畸形的手术),其中根治术同时行双向格林手术、室缺补片打孔术、右室至肺动脉带瓣血管外通道术共5例,介入+根治(Hybrid)手术4例,非体外循环下体肺分流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64%。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功能衰竭2例,灌注肺、呼吸衰竭2例。其他主要并发症30例。随访1-13个月,晚期死亡1例,死于右室-肺动脉外通道堵塞。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法洛四联症 外科手术 心肺转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把女性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配合耳穴按压,对照组30例口服艾司唑仑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 标签: 针刺 耳穴按压 围绝经期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