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mSv、(2.26±0.51)mSv、(1.61±0.36)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心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对冠心病(CHD)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的影响程度。方法131例CHD患者由本人独立填写完成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根据BDI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34)、非抑郁组(n=97)并分别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1)131例CHD患者SF-36各维度均低于中国常模,除社会功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P<0.01),抑郁组CHD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外各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2)抑郁组CHD患者CPET结果中峰值氧耗量(VO2peak)、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无氧代谢阈值负荷(LoadAT)均低于非抑郁组,分别为VO2peak:(17.3±1.7)ml·kg^-1·min^-1比(18.6±2.9)ml·kg^-1·min^-1,P<0.05;VO2AT:(12.0±1.7)ml·kg^-1·min^-1比(13.2±2.2)ml·kg^-1·min^-1,P<0.01;LoadAT:(30.7±11.4)J·s^-1比(36.0±13.9)J·s^-1,P<0.05。(3)CHD患者SF-36与运动耐力有相关性(P<0.05);SF-36各维度得分与BDI评分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BDI评分与CPET结果中VO2peak、VO2AT、LoadAT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下降,抑郁与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耐力密切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 生存质量 运动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心脏康复程序对女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QOL测验方法,即多重差异理论问卷(MDT)与自我定位奋斗量表(SASS),260例女性完成基础、干预后及6个月随访期测验。方差分析(ANOYA)用于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QOL分数的变化。结果MDT和SASS评分:基础值分别为35.1(量身订制CR组)和35.5(传统CR组),7.1(量身订制CR组)和7.0(传统CR组);量身订制CR组干预后MDT和SASS评分增加到37.9和7.9,传统CR组则分别增加至35.9和7.1;随访6个月时量身订制CR组的MDT和SASS分别为37.7和7.6,传统CR组分别为35.7和7.1。干预后传统CR组MDT和SASS评分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量身订制CR组MDT和SASS评分较基础值显著增加,随访6个月时仍高于基础值。结论与传统的CR程序相比,量身订制CR程序可显著改善女性心脏病患者的QOL。

  • 标签: 心脏康复 生活质量 干预
  • 简介:目的对64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的患者,通过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及制定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IABP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方法科内组织QC活动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对使用IABP的患者以1年为目标,制定降低IABP非计划性拔管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目的.结果在QC活动开展的12个月中,有64例患者植入IABP,均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在QC活动开展期间,发现潜在和存在的情况包括固定方法不达标5例,无约束10例,无效约束5例,早期拒绝约束1例,后期拒绝约束9例,皮肤压痕、压红2例,缝线松脱2例、断线1例,所有潜在的或存在的情况在QC活动中均及时被发现和纠正,达标率为100%.结论QC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预防IABP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质量控制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3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右美托咪啶组(A组)、异丙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μg/kg(15ml)、异丙酚1.5mg/kg(15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5ml,输注时间15min。三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拔管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等级。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镇痛有效率提高(χ2=3.54、4.17,均P<0.05),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χ2=2.76、2.38、3.81、4.02、3.55、4.48,P<0.05),拔管后5min、30min、60minVAS评分均降低(t=2.10、2.45、2.54、2.36、2.78、2.91,均P<0.05);A组和B组拔管后5min、30min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t=2.87、3.02、2.69、3.15,均P<0.05);A组拔管后60min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55,均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异丙酚 老年人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