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最近,甲H1N1流感病例又迅速增加,据世卫组织所辖的全球6大地区报道,确诊病例已超过20万例,造成全球2185人死亡。但由于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已不再检测和汇报新增病例,实际感染数字显然比这个数字高得多。今年3月甲H1N1流感首先在墨西哥暴发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墨国邻近的美

  • 标签: 流感疫情 人死亡 预防工作 甲型 病例 感染
  • 简介:患者男性,41岁。因腹痛、腹泻2小时就诊。体检:135/90mmHg,P55次/分,急性痛苦面容,脱水征不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亢进,血常规:HB130g/L,WBC13.2×10^9/L,N0.78,L0.22。尿常规(-),大便常规示粘液便,细胞(+),脓细胞(+),潜血试验(-),血生化检查正常,大便培养(-)。ECG

  • 标签: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腹痛 病理性杂音 肠鸣音亢进 血生化检查 肺呼吸音
  • 简介:凡心电图出现P波增宽,时间≥0.11s,P波顶端常有切迹或呈双峰,也可呈平顶状,Pv,≥0.2mV,常呈正负双向,Ptfv1≤-0.04mm·s,可称之为尖瓣P波,它还见于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又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类型,后者单凭心电图与左房肥大不易鉴别,需结合临床或X线、超声心动图方能作出明确诊断。本文对72例尖瓣P波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二尖瓣型P波 临床意义 P波增宽 心电图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PTFV1
  • 简介: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室扩张、心衰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剂量ISO建立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5只)、实验组(ISO组15只)、治疗组(ISO+PDTC组,15只)。检查心肌病理形态学、心肌NF-κB激活情况、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情况及血清MCP-1水平,并在实验第14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扩张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NF-κB被激活,心肌MCP-1mRNA表达增加,血清MCP-1增高(P<0.05);PDTC能够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心肌MCP-1mRNA的表达及血清MCP-1水平(P<0.05),并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小心肌细胞损伤范围,但同时可导致肉芽组织替代受损心肌延迟;实验第14天,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实验组减小(P<0.05),射血分数(EF)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PDTC能够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的心室扩张、心功能损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该作用可能主要得益于在心肌损伤急性期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下调MCP-1的表达、减轻心肌炎症损伤有关。

  • 标签: 缺血性心肌损伤 心室扩张 防治作用 大鼠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心肌细胞
  • 简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ACC联合论坛是在长城会举办的第10年,在会议上隆重呈现双方改善心血管保健及全球心脏健康方面的良好合作。联合论坛涵盖心血管预防、心衰的团队合作管理策略及心血管医疗团队服务的内容。今年将再次举办FIT颁证仪式,ACCEL也吸引了众多愿意成就心脏病学家理想的医学工作者加盟,不断提升临床技能并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 标签: 心脏病学家 电子健康 会议 服务 国际 点心
  • 简介:目的观察聚乙醇洛塞那肽注射液(PEX168)联合甲双胍对2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11月~2014年1月于陆军总医院干四科就诊的2糖尿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3.6±9.9)岁.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所有患者分为:安慰剂组(11例)、PEX168-100μg组(13例)和PEX168-200μg组(12例).用药12周,后随访4周.观察治疗前和随访4周后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PEX168-100μg组和PEX168-200μg组FBG、2hPBG以及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PEX168-100μg组和PEX168-200μg组FBG、2hPBG以及HbA1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X168-100μg组有1例(7.7%)发生恶心;PEX168-200μg组有2例(16.7%)发生恶心,1例(8.3%)发生头痛,症状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自行改善.所有患者未有低血糖、肝肾功能异常和胰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聚乙醇洛塞那肽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初步观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可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但本研究病例数有限,今后需大样本的观察研究.

  • 标签: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 二甲双胍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探讨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2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12月在解放军105医院就诊的30例2糖尿病(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身高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常规参数指标,获得高质量的维图像,测量左室局部纵向舒张早期、晚期峰值应变率(LsSRe、LsSRa),圆周局部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CsSRe、CsSRa),并计算出整体舒张早期应变率LgSRe、Cg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LgSRa、CgSRa,计算LgSRe/LgSRa、CgSRe/CgSRa、E/LgSRe、E/CgSRe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左室LsSRe明显减低(P〈0.05),LgSRe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8±0.17比1.30±0.22,P〈0.05);LgSRe/LgSR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且比值〈1(0.91±0.19比1.20±0.39,P〈0.05),E/LgSRe较对照组增高(0.92±0.16比0.67±0.22,P〈0.05)。③左室圆周应变率各项参数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D—STI能够客观评价2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左室舒张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
  • 简介:(5)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尚未通过审定的,可选用最近版《医学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中西药名以最近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药品和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

  • 标签: 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撰写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主题词表 稿件 医学词汇
  • 简介: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标题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标题含义应一致。

  • 标签: 撰写要求 稿件 英文标题 缩略语
  • 简介:由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亚太心脏联盟(APHA)、美国心律学会(HRS)、日本循环器学会(JCS)、欧洲高血压学会(ESH)、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或机构联合主办的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将于2009年10月9~13日在北京举行,这也是APHA成立后的第一届年会,同期还将举行两年一届并首次在中国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心血管药物治疗大会(ICCP)。

  • 标签: 心脏病学会 国际 美国心律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甲基精氨酸(ADMA)与2糖尿病患者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122例2糖尿病患者采用3.0TMRI确定是否存在CMB,并分为CMB组27例,非CMB组95例。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ADMA水平。结果CMB组较非CMB组年龄偏大[(62.25±8.01)岁vs(57.68±11.15)岁,P=0.020)],高血压比例高[(77.8%vs44.2%,P=0.002)],血浆ADMA升高[(1.6(1.2,2.0)μmol/Lvs1.3(1.1,1.5)μmol/L,P=0.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81(70,94)ml/(min·1.73m2)vs99(82,112)ml/(min·1.73m2),P=0.000]降低。血浆高ADMA水平是CMB存在及部位(深部/幕下)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038~12.235,P=0.043;OR=8.657,95%CI:1.896~39.517,P=0.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CMB的存在及CMB发生位置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脑出血 高血压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患儿女性,8岁。因反复心悸1年余,持续性发作1小时就诊。患儿1年多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心悸,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自动消失,其心悸发作与气候、饮食、日常活动无关。1小时前,在教室里听课时,突然出现心悸,呈持续发作,无出汗、怕冷、怕热,无四肢麻木、晕厥、黑蠓、意识障碍、面色苍白、紫绀等表现,无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病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2/62mmHg。步人诊断室。一般情况可。心率150次/分,心律齐,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房室结双径路 维拉帕米 持续性发作 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