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单纯动脉溶栓后(尿激酶)再通不良的16例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NIHSS)18(14~21)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4(3~5)分]患者行血管成形治疗。对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3例行支架置入,7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结果①16例患者术前血流灌注(TIMI)分级0级14例(87.5%),1级2例(12.5%)。术后14例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87.5%。其中11例(68.8%)完全再通,3例(12.5%)部分再通。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的7例,均为完全再通;单纯支架置入的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单纯球囊扩张的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TIMI分级由0级变为1级)2例。②术后2例(12.5%)死亡,1例于术后第5天死于小脑及脑干出血,另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生存的14例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NIHSS和mRS评分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采用超声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9.5(3~46)个月,仅行球囊扩张术后的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结论单纯动脉溶栓后再通不良的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成形可能会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其中联合支架置入可能较单纯联合球囊扩张具有更高的再通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急性 血管成形术 动脉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45例,行经桡动脉途径椎动脉支架成形,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椎动脉开口置入球扩式支架43枚,椎动脉颅内段置入自膨式支架2枚,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20%,技术成功率达100%。围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7d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93.3%。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4±8)个月,支架内再狭窄12例(26.7%),无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流动力学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为研究脑血管病的专业学术期刊,报道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的相关信息。本刊遵循普及与提高、民主与争鸣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力求促进脑血管病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脑血管病 杂志 中国 稿约 学术期刊 临床诊断
  • 简介: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dysplasia,FMD)是一种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阶段性及多灶性的血管病。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以肾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多见。主要表现为动脉狭窄和闭塞,也可引起动脉瘤和夹层。其临床表现与受累动脉相关,肾动脉受累可表现为肾性高血压,颈动脉、椎动脉受累可表现为头痛、耳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等症状。我院神经内科收治3例肌纤维发育不良伴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报告于下: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肌纤维发育不良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并有专栏报道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健康指导经验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诊治分析、社区人群防治、综述、经验交流、护理园地等。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奉行严格的同行审稿制度,所有稿件均执行编辑部、对口专家和执行副总编三审制,再由定稿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刊用。

  • 标签: 社区人群防治 心脑血管病 期刊数据库 稿约 诊治经验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大剂量他汀联合水化治疗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26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入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5例、大剂量他汀联合水化治疗组(试验组)127例两组,测定PCI前后血肌酐(SCr)、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后SCr、血浆胱抑素C及h8-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术后GFR高于对照组[(210.4±40.1)μmol/L比(221.3±36.2)μmol/L。P〈0.01;(6.5±1.6)mg/L比(7.2±2.1)mg/L,P〈0.05;(6.8±2.5)mg/dl比(7.9±2.4)mg/dl,P〈0.05;(64.1±11.3)ml/min比(58.9±10.8)ml/min,P〈0.05】;试验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11.02%)比35(25.9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及hs—CRP水平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CIN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而短期大剂量他汀联合水化治疗则对降低CIN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结论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水化可以显著减少CIN的发生。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他汀 对比剂 冠心病
  • 简介: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各类疾病的首位。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世界心脏联盟(WorldHeartFederation,WHF)统计,全球范围内每死亡3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成为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是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老年
  • 简介:磷酸肌酸(ereatinephosDhate,CP)是人体内自有的活性物质,是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供应源,为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补充能量,而ATP是任何细胞代谢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源。人体内磷酸肌酸的生物合成从肾脏开始,由甘氨酸与精氨酸反应形成胍基乙酸,然后在肝脏经甲基化形成肌酸,最后在各组织中被磷酸化后形成磷酸肌酸。

  • 标签: 磷酸肌酸 心血管疾病 能量代谢
  • 简介:目的调查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健康状况,探讨和分析患者康复期间的健康需求。方法选择200例于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追踪调查和问卷咨询的调查方式,掌握和了解患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康复期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结果康复期脑血管意外患者渴望对致病原因、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确用药、科学护理、病情突发时的急救原则以及必要的医疗救助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以期能够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有效改善和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的救治和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脑血管意外患者 康复期健康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与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头颅MRI和眼底检查的脑梗死患者168例,分为LA组108例和非LA组6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A组患者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发生率为70.4%,蜡样渗出的发生率为31.5%,分别高于非LA组的38.3%和15.0%(P〈O.05,P〈0.01)。存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的患者LA发生率是无此症患者的4.14倍(OR=4.14,95%CI:1.67-10.28);存在蜡样渗出的患者LA的发生率是无蜡样渗出患者的1.81倍(OR=1.81,95%CI:0.56-5.87);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是眼底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OR-4.02,95%CI:1.59-10.13;OR=4.22,95%CI:1.93-25.94,P〈0.05)。结论眼底视网膜病变中的动静脉交叉征和蜡样渗出是LA的危险因素。年龄、血压和腔隙性脑梗死与眼底病变及LA相关。

  • 标签: 脑白质疏松症 眼底 脑梗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 年龄因素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及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晕厥患者1054例.Meta分析结果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真阳性(OR=1.16,95%CI:0.90~1.50,P=0.24)、真阴性(OR=1.50,95%CI:0.74~3.03,P=0.26)以及诱发晕厥所需时间(SWD=-0.30,95%CI:-0.78~0.18,P=0.22)与IUTT相似,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OR=0.31,95%CI:0.18~0.54,P<0.001);NUTT与IUTT的灵敏度分别为0.64(95%CI:0.59~0.69)和0.59(95%CI:0.54~0.64);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0.81~0.93)和0.83(95%CI:0.76~0.8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和0.82;SE分别为0.05和0.05.结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灵敏度、特异度、诱发晕厥所需时间与IUTT相当,但可明显降低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偏低,影响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有待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NUTT与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优劣.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硝酸甘油 异丙肾上腺素 倾斜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二氯乙酸盐(DCA)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高压大鼠肺小动脉重构的作用,以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皮下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7d后治疗组以80mg·kg-1·d-1DCA溶液喂养,对照组和模型组饮用水喂养.各组于第7、14、21、28天随机选3只大鼠行平均肺动脉压力测量.28d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心脏及肺进行检测.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力测量:建模第14天始,治疗组低于模型组;中膜厚度百分比:模型组大于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右心室肥厚指数:模型组大于治疗组大于对照组;bcl-2染色阳性率:模型组高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bax染色阳性率:治疗组高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TUNEL染色阳性率: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大于模型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A在抑制bcl-2表达的同时使bax的表达增强,从而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逆转肺血管重构.

  • 标签: 二氯乙酸盐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BCL-2 BAX
  • 简介:针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造成的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医师采取了一些切实可靠的治疗方法,如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管成形等。但仍有部分患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学者们发现,血管重塑在AS及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其他一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或许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我们就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1血管重塑的概念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成形术 综述 血管重塑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的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合理配比用药的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合理性分析
  • 简介:Apelin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心血管调节物质,是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相关蛋白的内源性配体。Apelin/APJ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分布广泛。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自噬,促进血管生成等保护作用,参与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房纤颤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Apelin/APJ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相关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标签: APELIN APJ受体 心血管系统
  • 简介:心脏康复,是指通过多方面、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