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redcellexchange,TPE)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文献报道的通过血浆置换治疗的病种已超过100余种。虽然TPE不一定能去除基本病因,但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TPE中,置换(RF)主要为晶体溶液(CF常用生理盐)、蛋白质溶液(常用FFPAIP)及血浆代用品(常用706代血浆)联合使用。一个血浆容量的置换,病理性去除率约为66%,

  • 标签: 血浆 置换 合理应用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月经增多伴经期延长4个月,于2007年2月11日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入院时Hb37g/L,2月11日输注O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400ml,O型Rh阳性血浆200ml,2月14日再次输注O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400ml,O型Rh阳性血浆200ml,2月15日复查Hb61g/L。2007年2月16日手术拟输注悬浮红细胞800ml,与同型供血者的血相配(凝聚胺法)时发现主侧凝集,次侧不凝。

  • 标签: 抗-E 配血 不合
  • 简介:患者,女,16岁.胸髓胶质瘤术后7年,下肢无力1年,加重20d,于2004年10月28日人院.患者曾于7年前在他院行肿瘤切除术2次,并有输血史.本次人院检查后,确诊为"胸髓胶质瘤"复发,需手术切除减压治疗.

  • 标签: 交叉配血试验 抗c抗体
  • 简介:输血工作现在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输血前的交叉血试验则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的最后一道非常重要的关卡。笔者在工作中检测出不规则IgG性质的抗自身抗体,干扰了正常血,现报告如下。

  • 标签: IGG 自身抗体 疑难配血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例肿瘤患者进行交叉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的肿瘤患者交叉血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的患者(P〈0.05)。②输血2~3次的176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的133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血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血试验,可提高交叉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肿瘤 抗体 交叉配血 输血
  • 简介:临床患者因多次输血而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IgG型抗Fy^a抗体是非常罕见的同种异体抗体,笔者在1例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血清中,检出IgG型抗Fy^a抗体,报告如下。

  • 标签: Duffy 血型 IgG型抗Fy^a抗体 交叉配血
  • 简介:对我院收治的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血过程中纠正错定血型情况报告.1对象患者,女,41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预约AB型,RhD阳性,洗涤红细胞2单位,无输血史,Hb22g/L,血小板187×109/L,HCT4.30,ALT21U/L.

  • 标签: 交叉配血 错定血型
  • 简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获得性免疫性贫血,是患者体内产生了与红细胞自身抗原反应的自身抗体,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细胞过早破坏而产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在临床输血过程中,

  • 标签: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Ce抗体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医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致病菌科室分布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中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严格符合设计条件的200株细菌的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的基础病史、感染细菌种类、感染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①200株病原菌分离株中普外科27%、ICU15%,比例最高;②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5%,其中大肠埃希菌29.5%、铜绿假单胞菌10.5%、肺炎克雷伯菌10.0%和鲍曼不动杆菌9.5%最为常见,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12.O%;③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短、年龄因素等都对医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④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较敏感,而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和唑烷酮类抗生素较敏感;⑤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对临床使用抗生素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论: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感染细菌的监测,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和培训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同时,临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延缓菌株的变异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加。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 病原菌分布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患者,女,73岁,A型肝硬化。因上消化道出血,纠正休克输注新鲜全血2U。贫血输注机采血小板总计20U,红细胞悬12U,抗感染输白细胞2U。因多次输注血液和血液成分,血困难。

  • 标签: RH血型 抗-C 抗-E 自身抗体
  • 简介:患者,女,64岁。患肝硬化(失代偿)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于2008年2月20日入院。2004年6月因上消化道出血,1个月内3次共输全血800ml;2008年2月,3次共输红细胞6个单位,以上均血顺利,未见不良反应。2008年3月27日申请4个单位红细胞其中2个单位红细胞凝聚胺(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血主侧不合,疑为患者体内有不规则抗体,抽血化验,检出lgG型抗-E、抗-C,后选用不含E、C抗原的红细胞输注,血顺利,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抗-E 抗C 配血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及相关的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的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分析36例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影响因素,找寻解决f临床疑难交叉血不合的最佳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正反定型试验、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有无A、B、H抗原,运用唾液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方法检测患者唾液中有无ABH血型物质。运用抗体筛选试验,查找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定型困难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22例、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及IgM冷凝集素1例、不规则抗体3例、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3例、低温抗B抗体1例、弱抗A和(或)弱抗B抗体6例。结论:ABO血型定型的影响因素很多,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患者自身年龄、病因易造成抗原或抗体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 标签: ABO血型 定型困难 配血不合 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稀释剂Ⅲ在血液保养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血液保养先用稀释剂Ⅲ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后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供试品干扰初筛试验和供试品干扰试验均无干扰。结论:在血液保养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可用稀释剂Ⅲ将供试品先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选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按规定进行检查。

  • 标签: 稀释剂Ⅲ 内毒素
  • 简介: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每天要直接与血液接触,承担着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全院的供血任务,其医院感染管理对医疗安全非常重要。虽然血站提供的血液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运输条件也有严格的规定。但患者的血液标本大都属于生物危险品,各种病原菌,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经血液传播.

  • 标签: 输血科 医院感染 管理 措施
  • 简介: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的甚至是致命的。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规范输血科建设与管理,是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输血科建设 临床输血 安全
  • 简介:患者,女,35岁,已婚,有输血史。因车祸伤双下肢截肢术后1个月切口不愈合及失血性贫血,输血血困难而收入我院。入院后诊断左下肢截肢术后溃疡及失血性贫血。血常规检查:RBC2.54×1012/L,PLT110×109/L,Hb50g/L,

  • 标签: KIDD血型 抗-JKb RH血型 抗-Ce联合抗体 配血困难
  • 简介: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血不合1例。

  • 标签: 抗E抗体 聚凝胺 交叉配血
  • 简介:目的:分析河北省血液中心2008—2012年临床供血的动态变化及血型比例构成,探讨临床用血的规律。方法:对2008—2012年河北省血液中心各种血液发放汇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成分输血逐年提高,各种成分血的使用结构发生着改变,冷沉淀的用量逐年上升明显。洗涤红细胞和Rh(D)阴性血液用量逐年提高,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科学、合理。本中心供血范围内各血型比例稳定:B(34.26%),O(30.62%),A(25.31%),AB(9.81%)。B〉O〉A〉AB。结论: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应根据临床供血的特点,制定血液的采集、制备计划,保障临床供血。

  • 标签: 临床供血 血型比例 分析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强化血液安全,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2009〔123〕号)要求,湖北省卫生厅决定开展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2009年8月荆州市卫生局组织两个督导组以卫生部发布的《县级医院输血科(血库)督导检查表》和《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为标准,采取实地查看、现场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县级医院输血科和血液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安全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