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相关检测项目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8、72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30min内使用MandryBC-5800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h,血小板计数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h达到捐献前水平。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在捐献后24h达到最低值,在捐献后96h恢复捐献前水平。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血常规
  • 简介:根据三复等位基因学说,ABO血型系统受A、B、O3个等位基因控制,A和B基因并不直接产生A、B抗原,而是在产生糖基转移酶(H转移酶)基础上,A基因产生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A酶),B基因产生半乳糖转移酶(B酶),这2种酶可使H寡糖链(H抗原)上加入特异性糖,而产生特异性A或B抗原[3],如果A、B基因位点突变,导致合成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异,使转移酶活性或功能改变,

  • 标签: Aend∕亚型 鉴定ABO血型 家系调查
  • 简介:患者,男,50岁,因择日行全胃切除术备血。术前ABO血型正反不符,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将标本送往西京医院输血科血型参比室进一步检测及家系调查为Ax亚型。

  • 标签: ABO血型 AX亚型 吸收放散 物质 唾液型
  • 简介:目的:了解阳江市5年来互助献血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探讨解决互助献血引发的社会矛盾,消除弊端。方法:统计2007—2011年互助献血人数、比率及血液检测结果,并与同期自愿献血人数、比率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比较互助献血人群退出及新加入自愿献血的情况。结果:互助献血人数占无偿献血比率12.4%,互助献血人数比率从2008年的6.2%上升到2011年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期自愿无偿献血人数比率呈下降趋势;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和单项不合格率(HB-sAg、抗-HCV、抗-TP、ALT)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互助献血人群中首次献血者比率为72.4%,首次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互助献血后退出自愿献血者每年增加的人数比率与往年相比和同期由互助献血新加入自愿献血每年减少的人数比率与往年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互助献血的血液安全潜在风险比自愿无偿献血者高,同时积累的矛盾对自愿无偿献血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 标签: 无偿献血 互助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5138例临床受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比例和性别差异,为确保安全输血,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受血患者资料,以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43%,患者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受血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意义重大,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阳性 受血者
  • 简介:目的调查山区基层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病原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药敏结果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最新规则评价;采用WHONET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结果:COPD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1.0%),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41.9%,产ESBL细菌检出率达44.4%,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达13.3%、20.0%。结论:我院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