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呼吸机力变化,为患者术后治疗及护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比较130例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1d2d时肺活量、潮气量、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呼气耐受时间吸气耐受时间。并比较不同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患者呼吸功能呼吸肌力变化差异。结果脊柱手术患者术后1d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显著降低(P<0.01),术后2d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与术后1d相比有些许回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椎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下降比例显著高于颈椎腰椎手术患者(P<0.01),且颈椎手术患者高于腰椎手术患者(P<0.05)。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降低水平显著低于肿瘤患者(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显著降低,且胸椎手术肿瘤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及呼吸肌力影响较大。

  • 标签: 脊柱手术 呼吸功能 呼吸肌力
  • 简介:目的:探讨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单肺通气中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于我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为A、B组,两组分别使用DLT支气管封堵进行单肺通气,记录并分析两组呼吸力学参数、肺内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后,两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吸气平台压均上升明显,肺动态顺应显著下降(P<0.05);单肺通气时B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气道峰压吸气平台压均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麻醉后,两组PaO2、PvO2Qs/Qt较麻醉前均显著上升(P<0.05);双肺单肺通气时相比,两组PaO2Qs/Qt变化显著(P<0.05);单肺通气时B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使用对老年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影响较DLT更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IL-13TNF-α慢性阻塞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接受治疗52例慢阻肺(稳定组20例和加重组32例)哮喘(急性组27例,缓解组30例)患者及30例健康者临床资料。比较血清IL-13、TNF-α各组中表达水平,相关分析哮喘患者各组及慢阻肺患者各组中血清IL-13、TNF-α关系。结果哮喘患者急性组血清IL-13、TNF-α浓度明显比缓解组、对照组高(P均<0.05);急性组、缓解组患者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缓解组IgE水平明显低于急性组(P均<0.05)。缓解组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47,P<0.05)。急性和缓解组IL-13与IgE均呈正相关(P<0.05)。慢阻肺患者加重组IL-13、TNF-α水平均明显比稳定组对照组高(P均<0.05)。加重组患者血清IL-13与TNF-α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哮喘慢阻肺急性加重期IL-13TNF水平较高,炎症可能参与其病理过程。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13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梗塞(APE)治疗中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AP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结果两组间生存率及溶栓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PaO2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10h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而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介入治疗及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可在不降低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副作用发生率。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肺梗塞 低剂量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患者与正常人Toll样受体TLR2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肺结核(FFB)患者39例,结核胸膜炎(TP)患者22例研究组,38例健康者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TLR2结核病人中活化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及健康者中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健康者结核病人中TLR2mRNA相对含量。结果在活化CD4+T细胞中rrLR2阳性cDfCDsT细胞,较静息CD4+T细胞表达较高,TLR2结核病人中活化CD4+T细胞和静息CD4+T中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健康者(P〈0.001,P〈0.05);结核病人中TLR2mRN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结论对TLR2测定对于结核病诊断定指导意义,可作为结核诊断辅助手段。

  • 标签: TOLL样受体 结核 流式细胞仪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比较肺癌上叶切除术后置入单、双胸管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人民医院43例肺癌(肿瘤位于上叶)患者,分为双胸腔引流管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7.2±9.0)岁]单胸腔引流管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6.5±9.5)岁]。观察两组引流管持续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单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少于双胸腔引流管组[(746.4±215.9)mLw.(522.4±190.1)mL,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肿瘤位于上叶)上肺切除术后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不亚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带管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引流管 肺癌 上叶切除术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关系来预测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方法将9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sPESI低危组高危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胸部影像学及心脏彩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sPESI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心率、收缩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中性粒细胞、RDW、累及主肺动脉及右心室增大等方面,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INR、RDW、累及主肺动脉、右心室增大与sPESI分组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累及主肺动脉影响sPESI分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DWsPESI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显著,但不是预测sPESI分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判断定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红细胞分布宽度 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影响及气道炎症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病例选择标准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片,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剂,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观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预计值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介素-12(IL-12)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两组患者FEV1/FVC、FEV1/预计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IL-6及IL-12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时,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及IL-12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善稳定期慢阻肺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下调血清hs-CRP、TNF-α、IL-6及IL-12表达,抑制慢性炎性反应,延缓肺功能减退。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肺功能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12例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影响病死率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死亡组。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伤后时间、是否合并多发伤、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计数、手术与否、血糖值、有无合并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应用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所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手术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伤后时间、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血糖、存在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伤后时间、合并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80×109/L、基础疾病、ISS≥30分TSS≥15分。结论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EFGR-TKI(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收集分析我科73例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mg/d(39例)或吉非替尼250mg/d(34例),服药直至患者颅内外病情进展、死亡、出现不可耐受副反应或不能控制新发病灶。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颅内病变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1.3%,94.9%53.0%,94.1%(P=0.861),两组颅外病变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9.0%,97.4%50.O%,97.1%(P=0.793),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S)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3个月15.1个月vs12.1个月16.4个月(P=0.913,P=0.641)。两药物副反应均较小,患者都可以耐受。结论EGFR-TKI对EGFR突变阳性NSCLC脑转移均具有较好地疗效,可作为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线或二线治疗,药物副反应较小,两药物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EGFR—TKI 脑转移 EGFR突变 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对老年肺炎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价探究.方法选择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本院接受诊断治疗老年肺炎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并排除细菌感染健康老年人5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PCTCRP水平.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周,根据病情好转分为改善组32例未改善组24例,比较两组PCT、CRP水平.结果观察组PCT、CRP水平分别为(2.62±0.34)ng/ml(34.24±4.82)mg/ml,对照组(0.05±0.01)ng/ml(4.71±0.18)mg/ml,观察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P诊断老年肺炎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4%(54/56)67.8%(38/56),PCT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9%(52/56)76.8%(43/56),而两者联合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89.2%(50/56),联合诊断特异性明显更高(P〈0.05);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相比,PCT、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明显更低(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PCTCRP水平均显著上升,PCTCRP可作为老年肺炎诊断灵敏指标,对于PCTCRP动态监测有助于老年肺炎预后判断.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老年肺炎
  • 简介:目的分析以胸腔积液为首诊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增强对症状不典型肺栓塞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以胸腔积液为首要临床表现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结果71例肺栓塞患者中19例出现胸腔积液,占26.76%;大量胸腔积液1例,中量2例,少量16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单侧胸腔积液17例,其中右侧8例,左侧9例;3例行胸腔穿刺胸水常规化验均为渗出胸水。结论胸腔积液肺栓塞非典型、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上提高警惕,及时完善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肺栓塞 胸腔积液 D-二聚体 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依从,并分析与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应用哮喘用药依从量表对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进行测评,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患者60例,依从率37.5%,治疗依从较差患者100例;经影响吸入皮质激素治疗依从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及哮喘知识掌握程度与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存在相关,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哮喘知识掌握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及吸入技术掌握程度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影响因素。结论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依从不高,应加强患者吸入技术及哮喘知识宣教,以提高治疗依从

  • 标签: 成人支气管哮喘 糖皮质激素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肺功能影响。方法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茶碱缓释片、酮替芬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能明显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IL-4表达水平、升高IL-10表达水平,明显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咳嗽变异型哮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28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血清学CRP、ET-1、NT-PROBNPVEGF水平.结果CRPET-1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组患者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度PAH时,CRPET-1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和重度PAH时,NT-PROBNP水平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慢阻肺并发肺动脉轻度中度升高时,VEGF水平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重度升高时,VEGF水平反而较轻度中度升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监测CRP、ET-1、NT-PROBNPVEGF,对于预判慢阻肺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及其程度,慢阻肺继发性PAH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肺动脉高压 N端-前脑钠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与WhlB7,drrA,drrB基因表达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WhiB7,drrA,drrB基因引物,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利用逆转录得到三个基因eDNA。并对eDNA进行PCR扩增,通过优化PCR参数,使PCR方法达到检测cDNA拷贝数准确分析WhlB7,drrA,drrB基因表达不同类型耐药菌株表达程度。使用药物刺激观察耐药菌株WhiB7,drrA,drrB基因变化。结果逆转录荧光定量PCR可以对WhIB7,drrA,drrB基因很好定量。对不同种耐药菌株进行WhIB7,drrA,drrB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单利福平耐药菌株85.0%(17/20)、35.0%(7/20)、30.0%(6/20),单异烟肼耐药菌株37。5%(12/32)、87。5%(28/32)、81.3%(26/32),利福平和异烟肼均耐药菌株87.5%(14/16)、75.0%(12/16)、81.3%(13/16),含利福平异烟肼多重耐药菌株88.2%(30/34)、82.4%(28/34)、85.3%(29/34),药物敏感菌株12.4%(12/97)、8.2%(8/97)、9.3%(9/97)。耐药菌株WhIB7,drrA,drrB基因阳性率高于药物敏感菌株。WhIB7基因与利福平耐药关系紧密,drrAdrrB基因与异烟肼耐药关系紧密。但不同药物对耐药菌基因表达诱导能力不同。结论WhiB7,drrA,drrB基因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作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筛查重要参考,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日后基因表达与耐药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利福平 异烟肼 WhIB7 drrA drrB
  • 简介:目的研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碳酸酐酶Ⅸ联合诊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45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选取52例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roGRP、NSE、CAIX水平,分析在外周血中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roGRP、NSE、CAI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患者血清ProGRP、NSE、CAIX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当CAIX诊断分界点取值96.91pg/mL时诊断敏感性93.37%,特异性92.3l%,诊断价值均好于ProGRP、NSE,采用三指标联合诊断发现,诊断价值优于三者指标单独诊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roGRP、NSE、CAIX水平升高明显,与肿瘤分期正相关,联合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手术治疗效果新型评价指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碳酸酐酶Ⅸ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病例资料患者,刘XX,女,72岁,因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0余年2015年6月11日入院,既往重度骨质疏松,双下肢表浅静脉曲张。入院查体示:患者跛行步态,双膝间隙压痛明显,胸片未见明显肺部异常,肺纹理未见明显增粗或异常增高致密影。初步诊断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6月15日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中出血50mL,输血400mL。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唑来膦酸 静脉输注 患者 下肢表浅静脉曲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IFN-γ、IL-4、IL-5及IL-17对儿童哮喘影响及相关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39例哮喘急性期儿童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选取37例我院进行健康检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IL-4、IL-5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C%、FEV1/FVC%、MM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FN-γ、IL-4、IL-5、IL-17水平与FEV1/FVC(%)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儿童哮喘发病与Th1、Th2及Th17细胞分泌IFN-γ、IL-4、IL-5及IL-17有关,表达水平升高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正比。

  • 标签: 哮喘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