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在学校开展结核病方法和效果。方法①开展"六岁防痨工程",每年进入6岁儿童统一作一次结核病免疫应答监测,有病早治,无病早;②对入学新生结核病进行预防性体检;③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学生进行预防性治疗;④在学校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⑤制定落实《学校结核病应急处置预案》;6、和学校签订结核病控目标管理责任书。结果①学生新发结核病患者占全市新登记患者比率由1996年14.4%下降到2013年3.2%,年均递降率为8.5%,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75,P〈0.05);而学生中排菌肺结核病人下降幅度更大,年均递降率为10.0%,由1996年12%下降到2013年2.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3,P〈0.05)。②学生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年均为18.9/10万(8.4/10万±36.1/10万),由1996年25.9/10万降到2013年10.9%,年递降率为5.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6,P〈0.05);学生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年均为4.1/10万(1.0/10万±8.8/10万),由1996年8.8/10万降到2013年1.0/10万,年均递降率为12.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4,P〈0.05)。18年来,新密市各学校没有发生结核病聚集性发病现象。结论采取综合性控措施能有效降低学生结核病。

  • 标签: 结核 肺/预防与控制 学生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息者主要临床参数与实施机械通气指征关系。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及ICU收治6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入院24h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同分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值段之间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有机械通气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有机械通气指征组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高于无机械通气指征组,差异有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与机械通气指征正相关(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有预测价值,适合引入为通气指征。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简介: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辩》,清代名医吴鞠通为治疗温病后期燥伤肺胃阴分而创立,堪称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代表方剂。方中用沙参、麦门冬为君,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玉竹甘平,养阴润燥;花粉甘寒,清热生津。两药合用,生津止渴功能可倍增,共为臣药。扁豆、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桑叶轻宣燥热,疏达肺络。三药用为佐使。综合全方,清养肺胃,生津润燥,近代医家何廉臣说是:凡燥伤“肺胃气液,或热或咳者,投之辄效。”近年来诸医家对不断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将其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疗效颇著。为此,笔者收集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沙参麦冬汤 治疗 《温病条辩》 生津润燥 清热生津
  • 简介:目的对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进行分析,探讨非结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作用及加强结机构与非结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方法.方法对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机构网络直报月报表及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机构网络直报率报告率20.55~25.81/10万,平均22.14/10万;(2)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转诊到位率61%~65%;(3)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追踪率98.4%,追踪到位率57.9%~97.9,平均77%;(4)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总体到位率平均91.2%;(5)自2007年起,非结机构肺结核患者发现率逐年上升,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非结机构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规范开展非结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工作,能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93.1%有肺结核症状首诊单位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私人诊所等各类型医疗机构,而到结机构直接就诊仅占6.9%[1].对综合医疗机构诊断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采取转诊与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结防机构 网络直报 疫情情况 周口市 转诊到位率
  • 简介:结节病(sarcoidosis)一类病因不明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以肺部及淋巴系统最为常见,表现为上皮样肉芽肿.累及神经系统情况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5%,且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表现多样,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通过一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要表现结节病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能提高对结节病神经系统累及表现认识,从而减少相关误诊发生.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文献复习 主要表现 结节病 肉芽肿性疾病 上皮样肉芽肿
  • 简介:肺癌,目前全球癌症死因第一位,而女性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发生肺癌等恶性肿瘤几率远高于正常人群,我科于2009年收治了一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癌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7岁,于2008年11月被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双肾梗塞,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于2009年1月再次住院治疗时行胸部CT检查,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肺癌患者 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009年 胸部CT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实时荧光PCR与涂片镜检、培养三种方法结核杆菌检测差异。方法对我院疑似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涂片镜检和培养,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1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涂片镜检和培养三种方法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32.6%和44.7%。实时荧光PCR法与涂片镜检法阳性率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时荧光PCR法与培养法阳性率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12例疑似其他类型结核病患者胸腹水、脑脊液、穿刺液和尿液等非痰标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8%、3.6%和16.1%。统计学意义同上。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临床上对结核病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结核杆菌 阳性率
  • 简介:目的分析产ESBLs呼吸道感染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离呼吸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用梅埃ATB152微生物分析进行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阳性率为41.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产酶率分别为42.0%、52.0%和35.1%,产ESBLs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产ESBLs菌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超广谱β-酰胺酶 耐药率 危险因素
  • 简介:透明质酸(HA)系N-酰葡糖胺与D葡糖醛酸组成粘多糖,细胞外基质(ECM)重要组成部分。肺脏富含HA,它由间质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合成,然后通过淋巴循环入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HA肺ECM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它具有水合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调节炎症反应,影响组织修复及重构,以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中保护肺组织免受损伤,因此HA日益受到呼吸界学者重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透明质酸 细胞外基质 现代医学研究 葡糖醛酸 细胞合成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OPD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用于评价周围型肺部肿瘤可行性。方法使用ARFI技术,测量肺部肿块剪切波速度值(SWV),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之间SWV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价SWV对周围型肺癌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病灶SW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中肺腺癌和肺鳞癌SWV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以SWV=1.2m/s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截断点。结论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评估周围型肺部肿块良恶性具有可行性,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检查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 周围型肺部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就诊70名OSAHS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受试者多导睡眠监测(PSG)与胰岛素相关指标,并分析OSAHS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FINS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5≤AHI≤15)与中重度(AHI〉15)两组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氧饱和度、FPG、FINS和HOMA-IR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O-MA-IR与AHI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分别呈负相关(P〈0.05)。结论OSAHS与胰岛素抵抗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胰岛素抵抗 体质指数 血氧饱和度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干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连续入选符合诊断标准老年重症肺炎需机械通气6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干预组,B组常规组。比较两组死亡危险度和病死率及观察期结束时APACHEⅡ评分值。结果A组观察期24h后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干预对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Ⅱ 老年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肺气肿和肺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炎病情发展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慢阻肺患者140例。根据随访结果有无肺炎发生分为慢阻肺发生肺炎组(n=60)和慢阻肺未发生肺炎组(n=8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肺气肿及肺功能指标上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慢阻肺阻塞程度对肺炎病情发展影响。结果140例慢阻肺患者经随访,60例发生肺炎,80例未发生肺炎。两组患者在年龄、BMI、SGRQ评分、6min步行试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LAA-950、平均肺密度比方面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LAA-950、6min步行试验影响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炎危险性因素(P〈0.05)。其中,以LAA-950指标为主肺气肿出现异常、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6min步行试验指标为主肺功能出现异常慢阻肺患者易发生肺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重度阻塞患者发生肺炎可能性更大(P〈0.05)。结论LAA-95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min步行试验结果影响慢阻肺患者肺炎病情发展重要危险性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肺功能 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一系列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TLs)病例关键影像学表现,特别是CT表现。方法分析评估22例病理诊断确诊(NTLs)患者(12例男性,平均年龄60岁)影像学表现,描述侧重于计算机体层摄影观察到变化。结果5个典型类癌、3个非典型类癌、3个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Cs)和11个小细胞肺癌(SCLCs)。只有一个典型类癌特征表现为中央支气管结节合并远端肺不张,而其他表现为肺结节或肿块;非典型类癌对应了外围混杂密度肿块;3个LCNCs有一个周围均质肿块,其他则是边界不清和混杂密度;11个SCLCs对应了中央、浸润和非均质肿块及继发肺及胸膜改变,钙化未在LGNCs和SCLCs表现。LCNCs和SCLCs所有病例均在较早及后续随访观察发现转移。结论虽然一些成像特点可能类似,但影像学表现与临床信息可能在分别NTLs组织学类型发挥相关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和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所形成肺炎,一类严重院内感染。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发病率呈不断上升。鉴于VAP作为ICU常见医院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将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病机制 病因 PNEUMONIA 机械通气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12例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影响病死率独立相关因素,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伤后时间、是否合并多发伤、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计数、手术与否、血糖值、有无合并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所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手术与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伤后时间、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血糖、存在基础疾病、ISS评分及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伤后时间、合并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血小板计数≤80×109/L、有基础疾病、ISS≥30分和TSS≥15分。结论肺挫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