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胰腺实性乳头状瘤(SPNP)是一种并非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近年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目的:总结SPNP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13例SPN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T)、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CD56、CD10、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等的表达。结果:526例胰腺肿瘤患者中,13例(2.5%)诊断为SPNP,男女比例为1∶5.5,平均年龄31.5岁,瘤体平均直径8.0cm。术前影像学诊断SPNP者6例(46.2%)。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乳头结构。影像学显示4例浸润血管和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肝转移。免疫组化示α1-AT、α1-ACT、波形蛋白均呈阳性,11例NSE阳性,无胰岛素和胃泌素阳性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SPNP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SPNP的疗效较好。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腹泻4年,四肢无力2周,加重2d”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日6~7次,为白色水样便或黄色稀便,伴腹胀,排气后腹胀可缓解,余无明显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予以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患者症状未见缓解,遂自行服用中药治疗,配合长期饮食治疗(饮食单一、清淡),腹泻仍未见好转。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故未予重视,未接受治疗。入院前2d,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站立、行走,双手无法持握,无心悸,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 标签: 腹泻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母乳足4-6个月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尤其初乳,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但在哺乳之初,由于部分产妇乳头平坦或内陷以及因不能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而出现乳头皲裂、奶胀等一系列乳房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生儿对初乳的获取,并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通过临床实践,就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早期母乳喂养 抗感染物质 天然食品 乳头皲裂 喂养方法 乳头平坦
  • 简介:通过详询病史及其诊治经历分析漏误诊原因并探讨防止的办法。漏误诊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面对较好的一般健康情况及营养状态,失去了对恶瘤的警惕;对于30岁、特别是50岁以上,消化道新近出现的问题且对治疗反应不佳者,或病史虽较长而新近有变化者,应及时澄清有无恶瘤的问题重视不够。如果这些原则能得到医生的重视,并通过科普宣传让尽可能多的群众所掌握,对防止漏误诊必大有帮助。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如何避免恶瘤漏误诊的问题,尚需中医工作者探讨和解决。

  • 标签: 误诊原因 病史 消化道恶性肿瘤 治疗反应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工作
  • 作者: 卢晓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404300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性炎症疾病,病患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甚至严重者能够造成多种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工业环境密切相关,其根本可能原因与促炎细胞积累有关。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发病率仍居高位。该病程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严重者可能危及病患生命。故归纳总结诊治、治疗、回访、怀孕等方面注意问题,以期有助于病患战胜疾病,改善病患生活质量。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
  • 简介:目前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方法虽各有利弊,但均未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理想效果。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中-重度和暴发性IBD的有效药物,但不能长期维持炎症缓解,且耐药和毒副作用使GC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就GC治疗IBD的作用机制、GC耐药、GC制剂布地奈德的应用等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糖皮质激素类 耐药 布地奈德
  • 简介:目的了解Peutz-Jehgers综合征(PJS)患者癌症担忧状况及与精神症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问卷、癌症担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反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27例PJ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6.3%的患者在20岁之前出现临床症状,〉6次内镜检查的患者达40.2%,75.6%的患者经历至少一次外科剖腹手术,31例(24.4%)患者有癌症家族史,发生恶性肿瘤年龄为(43.97±11.55)岁(19~71岁)。患者癌症担忧平均得分为(17.83±5.84)分,分级为较严重癌症担忧;不同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患者的癌症担忧得分为16.15~19.33分,癌症担忧程度均为较严重水平,得分变化幅度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抑郁、焦虑、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4.34±11.30)分、(12.64±8.85)分、(16.07±9.94)分和(14.41±6.80)分,表明被试存在中度抑郁和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对生活不满意。癌症担忧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压力反应越严重,生活满意度越低。癌症担忧可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也可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我国PJS患者表现出较严重癌症担忧,并伴随中度抑郁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及低生活满意度,癌症担忧是患者的核心问题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癌症担忧 抑郁焦虑压力 生活满意度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学》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维护学术研究的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的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要求,本刊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