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肠道感觉主要通过两条通路传入中枢.一条经交感神经上传肠道伤害性感觉,至后根传入脊髓,与皮肤感觉传入通路伴行至躯体感觉投射区;另一条则通过迷走神经接受胃肠道生理性感觉,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孤束核(nucleustractussolitarius,NTS),调节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功能[1].

  • 标签: 肠道迷走神经感觉通路 调节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背景:目前研究认为5-羟色胺(5-HT)参与了内脏感觉过敏的发生。已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中分泌5-HT的肠嗜铬细胞(EC细胞)和肥大细胞有所改变。目的:研究胃感觉过敏患者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电子恒压器测定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和15名正常对照者的胃感觉阈值.根据胃感知阈值将23例行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FD患者分为感觉过敏(FD—H)组和感觉正常(FD—N)组。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FD组的胃感知、不适和疼痛阈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D—H组近端胃黏膜每高倍视野下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FD-N组和正常对照组(14.1±2.3对8.7±1.9和8.3±1.4.P〈0.05)。扩张刺激后,FD—H组5-HT阳性细胞IOD值的降幅(反映介质释放量)较FD—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16.3%±3.4%对10.7%±2.2%和8.1%±2.3%,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5-HT阳性细胞释放介质越多。胃感知阈值越低。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与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介质释放增加有关。

  • 标签: 感觉过敏 血清素 肠嗜铬细胞 肥大细胞
  • 简介:背景:内脏感觉过敏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临床上缺乏客观、无创的内脏敏感性检测方法.目的:建立直肠球囊扩张下脊髓诱发电位(SEP)的检测方法,并通过IBS内脏感觉过敏大鼠与正常大鼠的比较以及雌雄大鼠之间的比较,取得IBS存在内脏感觉过敏的客观证据.方法:通过直肠球囊有节律的充气、放气,给予直肠一定频率的反复刺激,记录诱发得到的脊髓相应节段(L6~S2)的SEP.结果:实验组雌雄大鼠分别与对照组同性别大鼠相比,SEP各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峰间波幅显著增高(P<0.01).实验组雌性大鼠的各波潜伏期显著短于雄性大鼠(P0.05),峰间波幅也低于雄性大鼠(P<0.05);对照组雌性与雄性大鼠的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有节律的直肠球囊扩张,能诱发得到重复性好、易识别的SEP,可作为内脏敏感性的客观依据.

  • 标签: 内脏感觉过敏 直肠 SEP 脊髓诱发电位 波潜伏期 雄性大鼠
  •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由于社会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2%~3.6%,比10年前高3~4倍。一但患病,终身治疗,特别是并发症,给身体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可逆的。所以,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现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教育方法。

  • 标签: 门诊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 并发症 治疗 糖尿病患病率 改变
  • 简介:1.1一般资料2000-2003年我们做单纯性胆囊摘除术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40.3±岁);病程最短为2年7个月,最长28年(平均17±年)。术前检查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壁轻度增厚21例,单纯性胆囊结石囊壁未见明显增厚7例,单纯胆囊体积增大无明显其它病变4例。以上32例病人经B超反复检查胆总管均未见扩张。

  • 标签: 单纯性 胆囊摘除术 胆囊结石 手术方式 胆囊壁 轻度
  • 简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严重腹部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血肿内常伴有腹内脏器和大血管的损伤,病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术中是否切开血肿探查,不易把握,常有争议,是临床手术中限时需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我院对35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病人进行手术处理,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 腹部外伤 并发症 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1.1一般资料我们2003—05/2004—05收治择期腹股沟疝25例,均为男性,其中斜疝22例(1例为双侧疝),直疝3例。在25例手术中,Ⅰ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4例,Ⅱ组行其它传统方式11例(Bassini8例、Ferguson3例)。无张力组年龄为59.5±12.5岁(32~80岁),传统手术组年龄为52.5±22.0岁(18~76岁)。两组之间显著性差异(P=0.296)。

  • 标签: 传统手术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年龄 双侧 择期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I.不要吃后悔药:预防消化疾病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作者: 侯静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 简介: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器官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我们食用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将无用的垃圾物排出体外。消化系统是人体各个器官之间协调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之一。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卫生问题。目前,消化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消化疾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中,胃癌、直肠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明显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长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损害,而且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另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癌等,患者大多在青壮年期就被诊断,对他们家庭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 标签: 消化疾病;预防方法;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肝活检 取样误差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