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近年来对胃术后胃瘫的逐步认识,其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10年来,胃术后发生的16例胃瘫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教训,以引起外科医生特别是青年医生的重视。

  • 标签: 胃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胃瘫 诊断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 简介:胆囊炎、胆囊结石是腹部外科常见病,部分病人需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而术后出现胆道残留结石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探讨残留结石发生原因,寻求防治对策,我们收集了本院1995-03/2005-01收治的26例病人情况,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胆道残留结石 腹部外科 消化系统
  • 简介:病人女性,56岁。不明原因发热4天,体温高达39.8℃,全身酸痛,乏力、腹胀,左腹部胀痛,并触及包块,食欲不振,在院外给予“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无效,病人又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2天未进食,急送本院。查体:T39.8℃、P92次/min、R21次/min、Bp14.7/9kPa,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不振,贫血貌,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及浅表淋

  • 标签: 双侧多囊肾 术后护理 ICU 护理措施 消毒隔离
  • 简介: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阑尾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腹部手术之一。一般医务人员认为其手术小,操作简单,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阑尾炎病变本身系感染性疾病,一旦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尤其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我们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显著地降低了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切口感染 坏疽性阑尾炎 病人 体会 常见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疾病,约占1/4,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穿孔组甚至可达7%~9%^[1]。我院自1993—01/2003—01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427例,其中切口感染28例,切口感染仍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问题,现就手术操作、缝合方法、术后用药等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手术治疗 外科急腹症 并发症
  • 简介:孕妇30岁,孕2产1,住院号27047。因停经39周,腹痛5h于2001—01—158:50入院。既往体健,孕期定期门诊检查,孕7月诊为臀位,经胸膝卧位后,胎位无改变。查体T36.6℃,P80次/min,R20次/min,BP17/13kPa,心肺听诊正常。腹围102cm,宫底94cm,胎心140次/min,肛诊示宫口开大2cm,胎膜未破,先露单臀。血WBC11.6/10^9/L,RBC3.82×10^12/LHGB125g/L,L0.319,L0.681。尿常规正常,心电正常,B超示单胎臀位妊娠,脐绕颈。

  • 标签: 正常 围产期心肌病 剖宫产术后 臀位 尿常规 查体
  •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1/3。至今IB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欠理想。我们从1997年1月始试用免疫调节剂多抗甲素与小牛胸腺素配合中医辨证治疗阑尾切除术后IBS,发现此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阑尾切除术 肠易激综合征 IBS 多抗甲素 小牛胸腺素
  • 简介:随着治疗内镜迅速发展,消化道息肉的治疗可根据息肉的部位、形态、大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电凝电切、热活检、微波、激光、套扎等,但对电凝电切术后并发症出血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自2001-06/2003-07采用金属钛夹对大肠息肉经电子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出血者52例(68颗)止血,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 出血 并发症 治疗方法 金属钛夹 治疗效果
  • 简介:卡络磺钠是外科手术后常用的止血药,效果好,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作用。2003-04-19我科1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静脉点滴卡络磺钠时出现皮肤花斑,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静脉点 滴卡络磺钠 皮肤花斑 病例分析
  • 简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腔道泌尿外科学中最常用的技术,尽管有一定的手术病死率和手术并发症,但仍是一种符合安全、有效、对病人打击小、痛苦少的治疗前列腺增生“金标准”的较好方法。我们白开展此项手术以来,通过5年多的临床实践,应用生理盐水三步冲洗法冲洗防止膀胱内血块形成及清除组织碎片,作为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护理常规,既能达到冲洗渗血避免血块形成的目的,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408例采用三步冲洗法冲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常规 冲洗法 术后 病人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男31例,女26例)吻合口狭窄作了气囊导管扩张术,其中食管-胃吻合54例,食管-空肠吻合3例。作1次扩张术者28例,2次扩张术者15例,3次扩张术者5例,4次扩张术者9例。全部病例均在门诊随访和作钡餐造影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于末次扩张术后经2mo-36mo(平均21mo)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者44例(77.2%);扩张无效者13例(22.8%),给予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采用丝线和采用金属吻合钉吻合的两组吻合口的扩张术疗效对比无显著性意义(x^2=0.138,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最大舒张期直径0.2cm~0.3cm和0.4cm~0.5cm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x^2=0.235,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长度0.2cm-0.4am,0.5cm—1.0cm,1.1cm-4.5cm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746,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简单、安全而有效,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金属内支架置入可作为气囊导管扩张术无效的补救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癌 贲门癌 吻合口狭窄 气囊导管扩张术 预后 手术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γ-干扰素(γ-IFN)对胃结肠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胃结肠癌术后病例随机分为3组,A、B为不同剂量治疗组,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免疫学指标,观察比较CD3^+、CD4^+、CD8^+、NK、ILγ-变化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A、B组自身比较,在应用γ-IFN前后CD4^+、NK、IL-2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A、B间组间比较各项指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B组与对照组C组间比较应用γ-IFN后CD4^+、NK、IL-2明显增高;对照组C在同期其各项指标都显示降低趋势。治疗B组毒副作用发生较A组明显增高。结论小剂量持续应用γ-IFN能有效提高胃结肠癌术后病人的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 标签: Γ-IFN 胃结肠癌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