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多普勒(TCD)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2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TCD检查脑血管病变的结果及PI值。结果研究组脑血管异常率39.17%,高于对照组15.83%(P〈0.05)。研究组MCA、PCA、ACA、BA及VA的P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CD可以有效提示出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范围、部位及性质,应用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2型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 评价效果
  • 简介:于我院体检人员内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员,分为A组、B组、C组。三组150例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肾脏体积、阻力指数(RI)、血流分级、血流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和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等情况。结果:B组肾脏体积、肾脏实质等级、血流分级大于A组、C组,RI、Vsmax、Vdmin指数低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n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组)以及100例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12月,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大小的各参数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两组观察对象肾脏大小的各参数以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舒张期最低流速(Vd)以及阻力指数(RI)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各级动脉的收缩期流速(Vs)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价值可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 糖尿病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50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该院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100例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以及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速度。结果实验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84%、32%、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患者病情的评估、判定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5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病变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者52名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病变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50%以上血管狭窄、闭塞及血栓发生率比正常组要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首要方法是应用彩超检查技术,可提高预防效率,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诊断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取96名经普通检查身体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采用全自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成员的血管内径和颈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颈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1.13%,观察组的颈动脉病变发生率为70.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P〈0.05)。Ⅲ级病变结果比较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1)。观察组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均比对照组的小,内-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更厚。两组结果相比,P均〈0.05,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更加准确。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病变
  • 简介: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糖尿病患者为更好地监控病情,需要定期测试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患者常用的测试法是靠专用试纸吸取少量血液样品,通过测试仪测出血糖浓度。但有研究指出,普通测试仪的误差达10%,可能耽误患者诊治,加上试纸昂贵,频繁地丢弃试纸,既不经济也不环保。香港浸会大学最近发明了一种”西红柿皮生物感测器”,

  • 标签: 糖尿病患 西红柿 香港浸会大学 检测 血液样品 血糖浓度
  • 简介:患者,男,53岁,因头痛3年余,多饮多尿半年,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9年11月入院。每日尿量达4000—5000ml,尿蛋白(-),尿糖阴性,比重1.005,尿渗透压210moSm/L,体检:体温36.6℃,血压130/85mmHg,神志清

  • 标签: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文献复习 颅咽管瘤 囊肿型 术后 2009年
  • 简介:建立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血糖仪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每季度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一次比对;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结果: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各POCT点操作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加强,室内质控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CV)由6.8%降到2.5%。与实验室三次比对的结果显示:低、中、高值标本测定结果的最大偏差分别从-35.4%、29.70%和-24.5%降到-19.0%、-16.5%和-6.3%。结论:建立适合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地提高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POCT 血糖仪 质量管理
  • 简介: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T2DM患者30例作为糖尿病足和同期身体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组患者中的SF与其他指标活性之间的相关性、SF的诊断价值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SF、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然后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各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SF、FPG、FINS、C-P、HbA1C、LDL-C、TG、TC、HOMA-IR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SF与FPG、HOMA-IR、HbA1C呈正相关(P〈0.01);与FINS、TG无相关性(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SFROC曲线显示SF对T2DM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SF不仅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而且造成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危险因素。

  • 标签: T2DM SF 胰岛素抵抗(IR)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血浆胰岛素、C—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在该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空腹、进食2h后血浆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在糖尿病检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胰岛素 血清C—肽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另取健康人6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促甲状腺激素、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低,比较差异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及总甲状腺激素含量2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在糖尿病病情观察中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可作为判断标准。

  • 标签: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 含量 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行静脉血与末梢血血糖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静脉血糖检查结果和末梢血糖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查与末梢血血糖检查均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静脉血 末梢血 血糖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该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79例GDM孕妇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79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HbA1c、FPG检测,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HbA1c、FP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1c、FPG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bA1c检测阳性率91.1%,明显高于FPG(P<0.05)。结论HbA1c水平诊断GDM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可靠性,对GDM患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2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h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h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选取36名GDM患者和42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血清内脏索的水平,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GDM内脏素水平升高(P〈0.05);内脏素与IR正相关性(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内脏紊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高度相关。

  • 标签: 妊娠糖尿病(GDM) 内脏素 胰岛素抵抗(IR)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使用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文章所选择的糖尿病患者一共135例,纳入的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将其列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组,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单纯糖尿病的67例作为DM组,早期肾损伤的68例为DN组,随机抽取70名同一时段来该院体检的正常人为常规组。分别抽取3组清晨开腹时的血液及尿液为检测标本,检测分析胱抑素C、尿RBP,观察其胱抑素C、尿RBP水平及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结果研究组胱抑素C、尿RBP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胱抑素C、尿RBP显著高于D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N组在胱抑素C、尿RBP联合检测下阳性检测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早期肾损伤 胱抑素C 尿RBP 价值
  • 简介: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T2DN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组。根据HbA1c水平将观察组分为高值组(12例,HbA1c〉10.0%)、中值组(19例,7.0%≤HbA1c≤10.0%)及低值组(8例,HbA1c〈7.0%)。结果观察组HbA1c和u-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随着HbA1c水平提高,u-ALB水平上升。结论HbA1c联合u-ALB水平检测可于早期诊断出2型糖尿病肾病。

  • 标签: HbA1c水平 u-ALB水平 2型糖尿病肾病(T2DN) 早期诊断
  • 简介:对便携式血糖仪采取第一滴与第二滴血测定的血糖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评价两者的差异。方法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稳豪型血糖仪,采取100份糖尿病患者手指末梢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便携式血糖仪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检测结果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遵守操作程序,规范仪器的质量控制,可以采取第一滴血作为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标本。

  • 标签: 便携式血糖仪 第一滴血 第二滴血 床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