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PCOS)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的综合,其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5%~10%。而胰岛抵抗(IR)是指胰岛靶组织(如骨胳肌、脂肪组织、肝脏等)对胰岛敏感性降低,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减弱。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PCOS可能与高胰岛血症和IR有关。而胰岛抵抗和高胰岛血症是PCOS和2糖尿病的共同表现,且胰岛敏感性下降均为35%~40%,但是卵巢功能障碍仅存在于PCOS患者,而不常见于2糖尿病患者。这表明PCOS患者卵巢本身的糖代谢异常和胰岛抵抗对卵巢功能改变更重要。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高胰岛素血症 卵巢功能障碍 糖代谢异常
  • 简介:胰岛抵抗(1R)是靶组织和靶细胞对内/外源性胰岛(INS)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即需要超常剂量的胰岛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状态。引起1R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胰岛基因缺陷,胰岛受体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性1R等,其发病率极低。本文重点探讨1R在2糖尿病(T_2DM)发病的成因。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成因 外源性胰岛素 正常生理功能 胰岛素受体 自身免疫性
  • 简介:60岁的张先生患2糖尿病已有15年之久。起初,老张通过口服多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及其他综合措施治疗,还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但随着病程及用药时间的延长,磺脲类药物逐渐出现继发性失效,血糖控制得越来越差,后来改用胰岛进行治疗。最近几年,胰岛用量不断加大,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还是控制得不理想。半年前,医生给张先生增加了胰岛增敏剂——太罗,每日一次、口服4毫克,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胰岛用量不仅比过去减少了许多,而且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均控制到正常范围内。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灵活用药 糖化血红蛋白 磺脲类药物 血糖控制 胰岛素增敏剂
  • 简介:重庆沙坪区赵先生,57岁,患糖尿病7年,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曾经服用过二甲双胍、拜唐苹及相关降压药物,开始血糖控制较好,时间长后越来越不理想,目前给予胰岛治疗,胰岛用量高达75单位/天,但血糖控制仍不稳定,糖尿病的治疗老是不能达标,患者煞是着急!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抵抗 血糖控制 二甲双胍 降压药物
  • 简介:近日发表于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饮食中添加维生K剂.可显著减轻老年男性的胰岛抵抗,这一研究结果是在基于历时36个月的对照实验及随访后得出的。不过,由于没有检测添加维生K剂对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的影响等因素,该项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者认为,目前已有较充分的依据证明维生K剂对老年男性胰岛抵抗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维生素K 老年男性 葡萄糖耐量实验 对照实验 保护作用
  • 简介: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中2糖尿病发生率是正常受试者的25倍,而糖尿病患高血压者是无糖尿病者的2倍[1-2]。按JNC["TheSeventhReportoftheJointNationalCommitteeo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HighBlooPressure:]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126mg/d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00mg/dl,或使用降糖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餐后2小时血糖 治疗 正常受试者 高血压患者
  • 简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eoes,PPARs)是一种配体激活的与多种基因调节有关的核受体和转录因子,属于甾体激素核受体家族的成员,该家族成员还有甲状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现已证实PPARs配体包括内源性脂肪酸及代谢产物、工业化学制剂和人工合成药物等多种不同的化合物。PPARs与其选择性配体结合后,PPARs转录活性被激活。PPARs与另一种核受体维甲酸X受体(RXRa)结合形成异质二聚体。此二聚体与PPARs靶基因上的PPAR反应元件(PPRE)结合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近十年人们对PPARs相关的生物学反应、分子机制、配体种类、生理和病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PPARs家族广泛参与脂肪生成、脂肪代谢、胰岛敏感性、葡萄糖代谢、炎症反应、血压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某些人类疾病如代谢综合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PPARS 胰岛素抵抗 激动剂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甲状腺激素受体 调节靶基因
  • 简介:为什么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呢?回答此问题要从胰岛之父——FredricBanting说起。

  • 标签: 胰岛素 史话 世界糖尿病日
  • 简介:选择T2DM患者合并高血糖应激84例,随机分为A组(n=42),B组(n=42),A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RSG4mg/日,B组不加RSG。结果A组CRP,COR及HOMA-IR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甘油三酯和收缩压较前降低,B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组的体重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应激状态时CRP,COR,HOMA-IR升高,胰岛抵抗加重。RSG能减轻T2DM应激状态时IR抗水平,且不依赖于血糖水平,可能与RSG降低炎性因子及胰岛拮抗激素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急性应激状态 胰岛素抵抗(IR) 罗格列酮(RSG)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甘精胰岛联合短效胰岛强化治疗2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90例,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预混胰岛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甘精胰岛联合短效胰岛皮下注射强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检测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天的空腹血糖水平及三餐后血糖水平,并计算每天患者血糖水平波动值,治疗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及患者临床治疗的花费。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早餐与中餐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晚餐后血糖水平两组无差异,观察组每日血糖波动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远小于对照组的24.44%,两组差异明显,治疗花费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联合短效胰岛应用于2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不仅降血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治疗,有效的控制了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而且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花费少,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胰岛泵输注门冬胰岛强化治疗2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泵输注门冬胰岛注射液进行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平稳所需胰岛剂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泵输注门冬胰岛强化治疗2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胰岛素泵 门冬胰岛素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 简介: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泵强化治疗;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强化治疗3周至4周:诺和锐三餐前,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结果泵强化治疗后胰岛用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泵强化治疗对修复受损伤的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功能恢复有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T2DM) 促进胰岛功能恢复
  • 简介:60例初诊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赖脯胰岛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睡前皮下注射。B组通过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治疗。治疗14d。结果经治疗后,2组个时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较B组治疗费用低,易于灵活操作。结论与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比较,重组甘精胰岛联合赖脯胰岛是强化治疗初诊2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理想﹑经济的方案。

  • 标签: 重组甘精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2糖尿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一种阶梯式治疗模式,从饮食运动治疗开始,继而口服降糖药物单药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如血糖不能够满意控制,开始联合用药,最后过渡到胰岛治疗。这种按部就班的治疗模式必然使患者在接受胰岛治疗之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当不得不使用胰岛治疗时,胰岛B细胞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目前的治疗策略,在B细胞功能保留更多的情况下,提前启动胰岛治疗。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功能 高血糖状态 口服降糖药物 阶梯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