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慢支者QTc间期的延长死亡。方法:选择210慢性患者入院后第一次EKG检查,取QRS波起点和T波最清楚的导联,排除U波的影响,测量Ⅱ导联的三个QT间期和RR间期,取其平均值,据Bazett公式,算出QTc间期,结果:慢支患者QTc延长,与是否合并呼衰或心衰心肺外疾病无关;与并发肺心病(P<0.05);有关,QTc延长后死亡(P<0.01)增加,结论:可能慢支患者并发肺心病时,QTc易延长,死亡增加。

  • 标签: QTC间期 死亡率 老年人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特点炎症特征,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支气管扩张患者487,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n=306)和非老年组(n=181),比较2组患者临床、检验、肺功能及影像检查资料及诱导痰、外周血CRP、PCTIL-17等水平。结果老年组相较非老年组病程长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发热、胸痛、气喘发生SGQR评分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肺过度充气、透光度增高、肺大疱和肺气肿的发生高于非老年组(P<0.01),FEV1%pred值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诱导痰IL-17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可发生于各年龄,老年患者相比非老年患者临床症状重、炎症指标高、肺通气功能及生活差。

  • 标签: 老年 支气管扩张 临床特点 炎症标志物
  • 简介:血气分析是指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成份的分压和含量的测定,是确定酸碱平衡状态的依据,对分析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非常重要[1]。护士是准确采集动脉血气的直接执行者。目前对动脉血气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较少,提高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准确,确立该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主动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这些都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探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提高老年患者动脉血气采集准确中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护理质量 标本采集 老年患者 指标监测 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应用。方法选取我院91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5实施基础护理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6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命名、语言、记忆、注意力、定向力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可减轻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改善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非痴呆认知障碍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炎症特征,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137,分为老年组(n=92)和非老年组(n=45),收集并比较2组的临床、检验、肺通气功能及影像检查等资料,检测外周血清IgE、IL-4、IL-13IL-17等炎性标志物水平。结果老年组的首发年龄高于非老年组,有明显的季节发作性;老年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为主;而非老年组以发作性喘息为主;影像学检查提示,老年组肺过度充气、肺透光度增高、肺大疱、肺气肿和气管壁增厚发生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发生FEVlpred%的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比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O.01);老年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比例、IgEFeNo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外周血清L-4和IL-13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在临床症状、影像表现炎症等各方面具有特征,更倾向于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并发生气道重塑。

  • 标签: 老年 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征 炎性标志物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心理因素在老年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生活,导致躯体功能下降,甚至增加死亡。本研究通过对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改善老年人的精神卫生状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

  • 标签: 社区老年人群 老年人抑郁 相关因素分析 秦皇岛市 状况调查 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脑卒中后老人生活的影响。方法对70脑卒中后老人随机分为家庭干预组35(失访3)和对照组35(失访5),应用脑卒中生活量表》和《亲属应激量表》对两组患者脑卒中前后生活患者亲属应激水平进行评估,用BanhclADL指数评定患者ADL能力.随后、干预组进行家庭干预,对照组仅在医院门诊随访,时间3个.3个月后再次进行同样评定.结果家庭干预组脑卒中后老人生活改善、ADL能力提高患者亲属的心理应激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老人,家庭干预是一项切实有效、并有发展潜力的社区康复措施

  • 标签: 家庭干预 脑卒中 老人 对照组 生活质量 ADL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大肠癌术后患者中约干预对化疗期生活的影响。方法将90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2组,中医组45,采用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不采用中药干预,观察两组生活撼评分KPS、QOL并判定脾虚证候疗效。结果中医组在体力状态、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中医组脾虚证治疗总有效率达88.89%。结论老年大肠癌术后运用健膊扶正法能改善和提高化疗期生活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老年人 脾虚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麻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S)水平变化;分析TAS相关因素;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TAS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男性患者100,年龄69~92岁,平均(83.3±6.2)岁,分为非高血压组(n=37)和高血压组(n=63),通过化学发光定量法榆测血浆TAS,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脂、血尿酸、转铁蛋白等,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结果高血压组患者TAS值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8±0.058mmol/L与1.094±0.048mmol/L,P=0.045).单变量分析显示:TAS与尿微量白蛋白(r=-0.311,P=0.014)、血尿酸(r=-0.399.P=0.001),超敏CRP(hsCRP)(r=-0.269,P=0.011)呈负相关;校年龄以后作偏相关分析提示TAS与hsCRP(r=-0.334,P=0.02)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TAS降低,且与超敏CRP有一定相关性,通过TAS来评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反应和抗氧化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总抗氧化能力
  • 简介:目的评估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PTCA的疗效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997419993427PTCA患者,其中甲组(≥60岁)284和乙组(《60岁)143.记录术前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手术成功标准:残余狭窄《30%,TIMI血流3级严重并发症.结果与乙组比较,甲组女性比例显著增多(28.5%比11.7%,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P《0.05)和多支病变(P《0.005)增多.两组PTCA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甲组15和乙组2手术失败,除甲组1术后残余狭窄》30%外,其余均因导引钢丝不能通过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阻塞病变所致.结论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PTCA的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与年轻患者相似.

  • 标签: 年龄 PTCA 冠状动脉造影 老年人 冠心病
  • 简介:目的了解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诊治现状,探讨COPD规范化诊治宣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诊断疗效临床价值。方法以金山区某社区医院2016101—2017331住院并诊断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的238老年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规范化宣教和常规宣教后,观察3个6个,了解2组患者的CAT评分、戒烟、专科就诊、COPD确诊、规范化治疗、延伸处方、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的改善比率。结果2组3个6个戒烟无明显差异(P〉0.05);2组3个6个CAT评分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COPD确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时观察组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2组3个6个专科就诊、规范化治疗、延伸处方、肺功能改善者比率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均〈0.01);3个6个期间急性加重次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普遍较低,通过COPD规范化诊治宣教可促使COPD患者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规范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规范化诊治宣教 延伸处方
  • 简介: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老年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定量检测43老年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老年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DF-1/CXCR4蛋白表达较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明显增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8±0.20)和(3.32±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CXCR4生物学轴可能在老年人卵巢癌的发生与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卵巢癌
  • 简介: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发病和死亡甚高,中风发病2‰,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不论城市或农村,都可以看到中风患者;中风死亡约1.2‰,它在全死因中占据第一或第二位,所以号称第一或第二杀手。

  • 标签: 老年人 中风 严重性 残疾 预防措施 脑血管
  • 简介:目的观察华伤Ⅰ号熨疗方治疗中老年患者寒性腰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96入选病例按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对照组24。治疗组予华伤Ⅰ号熨疗方,对照组给予模拟剂(纱布块+炒决明子),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4周观察2组腰部疼痛指数、生活和腰椎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干预时间延长,2组在腰部疼痛、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在腰部疼痛、腰椎活动度、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华伤Ⅰ号熨疗方临床治疗寒性腰痛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好。

  • 标签: 药熨疗法 腰病 外治法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4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特点预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101201412之间华山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年龄≥60岁)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骨折类型、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电话随访治疗后满三者的生存、死因、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与受伤前比较。结果共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651,发现:(1)总体发病平均年龄(76.90±9.05)岁,男女比例1:2.72,男女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1.413,P=0.158);(2)骨折类型中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占68.82%),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组的年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3)89.15%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伴发疾病越多的组别内采用手术治疗者比例越少并且平均住院天数相应延长;(4)骨折多发生于冬季(25.79%);(5)致伤原因以自己跌倒者占大多数(73.11%),致伤地点中超过一半居家(60.48%);(6)髋部骨折累及左侧者比例高于右侧,肱骨骨折相反;腕骨骨折累及两侧比例相同,胸椎椎体骨折则以T12和T11为主,腰椎椎体骨折则常见于L1与L2;(7)髋部骨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最明显,其三内死亡高于其他各组;(8)骨折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首位;(9)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再发最高。结论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最为常见且多数累及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髋部骨折对患者生存寿命和生活危害最大、三内死亡最高;肺部感染占死亡原因首位;伴发疾病越多则接受手术机会�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 临床特点 随访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急性加重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823老年COPD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COPD患者(A组)195,合并心血管疾病COPD患者(B组)628(心力衰竭156、冠心病175、心律失常126、高血压病171),随访周期1患者死亡,随访期间总死亡人数70人.结果A组COPD患者与B组COPD患者1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1.48±0.35)次、(2.41±0.4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内死亡分别为2.6%、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4个亚组COPD患者1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1患者死亡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5±0.27)次、(1.70±0.29)次(P<0.05),1内死亡分别为2.8%、5.2%(P<0.05);B组合并心力衰竭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87±0.32)次、(4.45±0.86)次(P<0.05),1内死亡分别为10.5%、19.5%(P<0.05);B组合并冠心病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56+0.31)次、(2.99±0.40)次(P<0.05),1内死亡分别为8.0%、18.0%(P<0.05);B组合并心律失常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46±0.26)次、(2.60+0.37)次(P<0.05),1内死亡分别为5.1%、11.1%(P<0.05);B组合并高血压COPD重度、极重度患者相比较,1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1.27±0.27)次、(2.45±0.33)次(P<0.05),1内死亡分别为3.6%、7.6%(P<0.05).结论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老年COPD患者1内急性加重次数死亡,极重度COPD患者1内急性加重次数死亡均高于�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血管合并症 死亡率
  • 简介:目的评估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4—201810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10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微型营养评估(mini-nutritionassessment,MNA)量表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105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MNA得分为(21.74±3.24)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30(28.6%),营养不良风险者62(59.0%),营养不良者13(12.4%)。总蛋白正常64(61.0%)、白蛋白正常94(89.5%)、红细胞正常75(71.4%)、血红蛋白水平正常79(75.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MNA得分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合并症、糖尿病并发症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运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MNA得分优于不规律运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NA得分的患者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A得分与总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较高,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营养评价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45~55岁1个高峰,65~75岁第2个高峰。老年女性是乳腺癌患者中的特殊群体,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内科基础疾病多,对手术、放化疗甚至内分泌治疗不能耐受,因此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已然成为一大难点。中医药治疗老年乳腺癌有着不良反应少、接受度高、改善生活延长生命等优势,本文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临床特点 中医论治 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 老年女性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中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液动力血改变缺血性心肌改善。方法择期中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5,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ASAⅠ-Ⅲ级,监测HR、NIBP、ECG、SPO2,Flotrac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上得到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连接OhmedaS/5型监护仪得到动脉压力波直接得到有创动脉(IBP)以及心电图ST段改变分析;并记录在麻醉前,胸段硬膜外阻滞后15min,全麻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拔管后等各时期的指标。结果麻醉前,全麻诱导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IBP,CVP,SVR显著下降(P〈0.01);在硬膜外阻滞后以及全麻诱导时ST段压低改善(P〈0.01);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时,CI降低(P〈0.01),在术毕和拔管时可恢复麻醉前的水平(P〉0.05)。总结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指数在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然后加深时逐渐恢复,拔管时可以恢复麻醉前的水平。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上腹部手术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肌改善是有益处的。

  • 标签: 老年人 血液动力学 ST段改变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