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体重65kg,术前诊断纵膈物,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纵膈物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诉既往体健,否认伴随疾病。

  • 标签: 冠状动脉 切除术 痉挛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普鲁卡因(CP)脊-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方法:12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接受脊-硬联合麻醉。四组脊麻用药分别为25%CP1ml+10%GS(葡萄糖)0.5ml+3%Eph(麻黄碱)0.5ml.2.5%CP1.2ml+10%GS0.5ml+3%Eph0.5ml、25.%CP1.4ml+10%GS0.5ml+3%Eph0.5ml和25%CP1.6ml+10%GS0.5ml+3%Eph0.5ml。脊麻效果欠佳则硬膜外用25%CP。结果:(1)四组在脊麻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下肢阻滞程度上相似,但在阻滞范围上依次增加平均分别为T7.20±1.37,T5.85±1.25、T4.37±1.18和T3.30±1.47,有显著性差异。(2)脊麻效果不满意率A、B两组分别为80%和16.7%,但在硬膜外追加2.5%CP后不满意率消失。C.D两组脊麻效果均为极好。(3)D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并有9例呼吸困难。(4)未见全身及脊神经不良反应。结论:妇科子宫切除手术选用2.5%CP30~35mg脊麻效果理想安全。

  • 标签: 麻醉 脊-硬联合 氯普鲁卡因 妇科 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观察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氯普鲁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术 复合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普鲁卡因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针刺产生异感后一次性注药26ml(含肾上腺素1:20000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但P>0.05;②需要哌异合剂加强镇痛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22例(P>005);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普鲁卡因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属中短效局麻药,能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标签: 对照组 盐酸氯普鲁卡因 痛觉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普鲁卡因腰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产妇经L2-3脊间隙行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向蛛网膜下间隙注入(针斜面向尾)普鲁卡因合剂(2.5%普鲁卡因1.2ml+10%葡萄糖0.5ml+3%麻黄碱0.5ml)2.2ml/30-40秒。结果:(1)麻醉起效时间,胸11无痛时间,双下肢不能抬起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22.78±9.52)sec,(3.65±0.86)min,(3.67±0.73)min和(8.04±1.1)min;最高阻滞平面为胸4.05±1.38;麻醉消退至胸11开始疼痛时间,双下肢能抬起时间,麻醉完全消失时间,分别为(54.75±8.60),(68.63±13.22)min和(77.50±16.97)min。(2)术中无产妇诉疼痛,术者感觉随腹非常松驰。(3)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反应17例(42.5%),平均出现时间(5.21±1.67)min;单例最大降压幅度SP、DP、MAP分别为53%、63%、54%,均给予麻黄碱15mg好转。心率相对稳定。SpO2正常。(4)麻醉后恶心22例(55%),其中12例(30%)发生在切开子宫前,与低血压有关,其他与手术操作有关,呕吐16例(40%),娩胎前5例,娩胎后11例。(5)麻醉后及其1个月内未见任何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6)2.5%普卡因PH和比重分别为6.38±0.55,比重为1.012±0.003,其腰麻合剂PH和比重分别为6.12±0.46,比重为1.012±0.003。结论:国产盐酸普鲁卡因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腰麻,其PH和比重分别为6.38±0.55和1.012±0.003,大于文献所示PH为3-4。

  • 标签: 国产药物 氯普鲁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腰麻合剂
  • 简介:多学科疼前治疗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新方法.它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理念,以改善患者功能状况和减轻痛苦为目标。以生物疗法.心理学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为内容的综合性治疗方式。其效果可靠。经济效益显著。本文对多学科疼痛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原则以及功效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多学科疼痛治疗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成本-效益
  • 简介:目的:评价氟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妊娠1-2月自愿施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组先静注诺昔康8mg后行丙泊酚静脉麻醉。2组丙泊酚均采用2次推注法即首次给药至深外镇静,2—3min后扩宫口时再追加首次量的50%。观察诱导过程及术中血压心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晕、术后宫缩痛(采用VAS评分)。结时:丙泊酚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对照组83%,治疗组50%(P〈0.05),术后宫缩痛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诺昔康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呼吸抑制的发生.增强镇痛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氯诺昔康 丙泊酚 人工流产
  • 简介:麻醉师比其他医师更易对一些药物上瘾,研究者调查这一现象时发现,手术室的空气里含有静脉注射麻醉药的成份。可能正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合物中,使人脑对它们变得更加敏感。“手麻醉药”吸多了以后,麻醉师就更易滥用药物了。

  • 标签: 麻醉药 成瘾 医师 手术室 静脉注射 滥用药物
  • 简介:1病历报告病例1:患儿8岁,男性,体重23kg,营养状况一般,既往无惊厥史。因右肱骨髁上骨折拟在病房治疗室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药鲁米那钠50mg、阿托品0.3mg肌注。患儿意识清楚,稍显紧张。麻醉前EKG示实性心律,HR109bpm,SpO298%。

  • 标签: 利多卡因中毒 惊厥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肱骨髁上骨折 石膏外固定术 病历报告
  • 简介:病毒性肝炎仍然是华人面对的一大疾病,像其他感染病一样,处理耐药的问题是病毒性肝炎治疗上的新挑战。另外艾滋病、结核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加上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感染病暴发的环境下,医疗系统已经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投放更多的努力开发新的方法去预防感染病和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 标签: 新发感染病 病毒性肝炎 国际 非典型肺炎 肝炎治疗 医疗系统
  • 简介:续上期4.神经破坏药的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神经破坏药治疗二三又神经痛己逐年减少,原因之一是神经血管减压术作为根治手术开始普及,而且高频热凝固法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特别是最近神经破坏药无水乙醇引起的并发症受到重视,有人主张不应使用无水乙醇阻滞。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治疗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破坏药 神经血管减压术 病因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成人桡动脉测压第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重温一下桡动脉解剖情况。方法:选择4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成人患者,按要求使患者前臂取中立位,略向尺侧偏10°-15°桡侧向上,固定前臂,用22G动脉留置针穿刺重管。结果:33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第针穿刺成功,2例因穿刺不成功改其它部位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结论:桡动脉IBP广泛用于复杂病情手术及危重病人的动脉血压监测,当桡动脉第一穿刺点因故不能进行时,成人桡动脉则压第穿刺法为IBP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结合解剖学基础与临床操作,证实了成人桡动脉测压第穿刺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此法在患者俯卧位或改变体位时穿刺尤现方便可行。

  • 标签: 成年 桡动脉有创测压 第二穿刺法 临床应用 体位
  • 简介:因近期四川汶川发生严重地震,受灾地区人员伤亡惨重,到目前为止,全国很大一部分急诊医学工作者都奋斗在在抢救伤员、治病救人一线工作中,为挽救自己的同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保证我分会两年一届的学术年会高质量的学术水平,收到预期的社会效应,经请示学会主要领导,研究决定,原定于5月22—24日在重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十二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将最终推迟至2008年10月9—12日举行。10月9日为大会报到时间,会议地点不变。同时,为了丰富本次大会的学术内容,分享战斗在抗震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宝贵医学经验,特借此通知向广大参加抗震救灾医疗工作者征集灾后医疗、护理方面的论文,会议期间将安排分会场就此领域进行专题讨论,

  • 标签: 学术年会 急诊医学 二次 医疗工作者 国际会议中心 医学工作者
  • 简介:次中日韩神经外科麻醉研讨会(The2ndChina-Japan-KoreaJointSymposiumforNeuroanesthesia)定于2006年4月14~16日在日本大阪(Osaka)召开。交流内容包括三国神经外科麻醉的现状、基础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病例讨论等。

  • 标签: 神经外科麻醉 二次 临床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 病例讨论 The
  • 简介:各有关医疗单位:我会将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徐州召开“江苏省第次疼痛医学学术会议”。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外,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学术讲座。欢迎各级医院的疼痛科医师以及相关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麻醉科、骨科、康复科、妇产科、泌尿科、口腔科、全科医师等)从事疼痛诊疗工作的医技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与!到会参加学习交流的代表,经考核合格后均可获得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现将会议征文及报名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江苏 疼痛医学 学术会议 报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