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HOS)对急性碳(CO)中毒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cN组)、中毒组(c组)和中毒治疗组(H组),审毒治疗组再根据输注HOS剂量分为.在中毒后1h输注HOS20ml/kg(H2O组)、25ml/kg(H25组)和30ml/kg(H30组)。C组与各治疗组大鼠经腹腔注入CO120mlAg建立中毒模型.N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空气。各组大鼠分别在输注不同剂量的液体后即刻抽取动脉血0.5ml进行血气指标检测.染毒后1d抽取静脉血3ml进行脑、心.肝、肾敏感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CO120ml/kg腹腔注射1.5h能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PaO2由96.62±2.4mmHg降低到43.04±4.13mmHg。中毒后1d能够引起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S-100D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明显升高.CO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HOS后。血浆溶解氧的含量显著升高,PaO2由43.04±4.13mmHg上升到81.65±3.85mmHg。各种生化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虽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CO中毒组比较各种指标的升高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其中H30组降低最明显.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经静脉输注HOS能降低急性CO中毒大鼠血浆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对急性CO中毒引起的重要脏器损害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高氧液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时间血管紧张素I(AT-I),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内皮素(ET)的变化。探索新型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在动脉瘤夹闭中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三组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1.0MAC、1.3MAC、1.5MA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开硬膜,夹闭动脉瘤时及夹闭动脉瘤后30分钟四个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中AT-I,AT-Ⅱ和ET的浓度,同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的变化。结果:各组内皮素在术中都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1.0和1.3MAC组AT-I在开硬膜时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I比诱导前,及1.0和1.3MAC组显著增加(P<0.05),1.0和1.3MAC组AT-Ⅱ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Ⅱ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用1.0和1.3MAC地氟醚维持麻醉,循环较平稳,可以显著抑制ET的分泌,具有生理活性的AT-Ⅱ与基础值比较水平相近,可减轻血管收缩,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利于脑保护。

  • 标签: 地氟醚 麻醉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影响 吸入麻醉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二氧化碳气腹对于老年病人和年轻病人呼吸系统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80例,依据患者年龄分为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组(A组)与年龄〈50岁的年轻病人组(B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3min、平卧位气腹后5mh体位改变后5min、平卧位放气后5min的气道压及PETCO,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气腹前相比,气腹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压及PETCO均增高,而A组病例气腹后,气道压,PETCO2值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点的B组(P〈0.05);改变体位后,A组病例的气道压也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功能有定的影响,而对老年病人而言,这种影响更明显。

  • 标签: 腹腔镜 气腹 呼吸功能 老年病人
  • 简介:目的:观察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活性的影响,以进步探讨低温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低温组,后两组又分为再灌注6h、48h、96h三个亚组。采用本科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测定MAP2免疫活性,观察再灌注48h、96h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结果:再灌注96h时,低温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常温组(P<0.01)。常温组再灌注6h、48h和96h,海马CA1区CCO活性降至假手术组的61%、48%和43%(P<0.01);低温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的81%、69%和51%(P<0.05或P<0.01),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常温组再灌注6h、48h和96h,海马CA1区MAP2免疫活性降至假手术组的81%、69%和51%(P<0.01);低温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的91%、86%和71%,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通过保护CCO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温保护CCO活性的作用与其抑制MAP2的降解有关。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低温 细胞色素氧化酶 微管相关蛋白-2
  • 简介:多学科疼痛治疗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新方法,它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理念,以改善患者功能状况和减轻痛苦为目标。以生物医学疗法,心理学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内容的综合性治疗方式。其效果可靠,经济效益显著。本文对多学科疼痛治疗方式的发展,临床应用,原则以及功效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多学科疼痛治疗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成本-效益
  • 简介:、病历资料患者男性,57岁,体重68Kg。以“咳嗽咯痰20天,咳血5日”主诉入院。入院诊断为右肺肿块,拟于全麻下行胸腔镜探查术。患者既往行阑尾切除术。40年前体检发现窦性心动过缓,至今无症状。术前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4次/分,行阿托品实验阳性。

  • 标签: 患者 抢救术 窦性心动过缓 室颤 入院诊断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身高150cm,体重59kg,ASAⅢ,无痛性黄疸,皮肤瘙痒二周,拟诊,阻塞性黄疸,胆囊炎,胆石症,Mirizzi综合征,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入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察术。

  • 标签: 气管狭窄 胆囊手术 麻醉处理 病例报告
  • 简介:女性后纵膈占位患者在全麻下行肿瘤摘除术,术中探查按压肿瘤时患者突然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高血压危象。快速病理检查提示嗜铬细胞瘤.随停止进步手术。经过18天的精心准备后.再次手术.顺利切除肿瘤。后纵膈嗜铬细胞瘤极其罕见,容易误诊,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 标签: 后纵膈 嗜铬细胞瘤 麻醉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系女性,22岁。主因“左侧头痛十余天”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等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体重60kg,身高1.63m,T35.7℃,P72次/分,R18次/分,BP103/68mmhg,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下湿罗音。

  • 标签: 皮下气肿 双侧气胸 全麻术后 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 临床资料
  • 简介:当今的麻醉学理论和技术,存世界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快速发展。麻醉学,正在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各国间麻醉学术的广泛交流,更是促进了麻醉学科的迅速发展。中国的麻醉学科正在诸多有识之士地推动之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标签: 麻醉学科 论坛 学院 高科技
  • 简介:患者男,27岁,因“咽痛、发热两天”来卫生队就诊,经查体诊为“上感”,体温:37.9℃。自服药物板兰根冲剂、感康,给予柴胡注射液2ml肌注,患者在注射中及离队时均无不良反应,三天后复诊,自述三天来持续高热,臀冲出现紫淤班及水疱渐重,患者疑为注射不当而来诊,追问病史除自服板兰根冲剂、感并并未服用其它药物,肌注前曾饮酒但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 标签: 柴胡注射液 患者 皮肤过敏反应 板兰根冲剂 肌注 药物
  • 简介: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已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及晚期癌痛镇痛治疗。美国每年约有1.7亿张阿片类药处方,发现使用阿片类药物在减轻病人疼痛的同时,也出现不少副作用。为减免这些副作用,许多机构正在开发阿片类药的拮抗剂,目前常用的拮抗剂有纳络酮和纳曲酮,它们既是外周又是中枢阿片受体桔抗剂,因此在减弱阿片类药副反应的同时,

  • 标签: 阿片受体拮抗剂 甲基纳曲酮 麻醉性镇痛药 围术期 镇痛治疗 药物副反应
  • 简介:34岁男性患者.ASA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L2—3椎体骨折内固定术。T12以下不全瘫,下肢肌Ⅱ级。于术后15分钟发生气胸.经急诊闭式胸腔引流治疗后,完全好转出院。

  • 标签: 气胸 全身麻醉
  • 简介:女,62岁,因右肾及右输尿管结石3年余入院。5年前病人曾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右肾结石取石术。今次又因右肾结石伴积水,拟再次接受右肾切开取石术。术前查体:老年女性,BP110/80mmHg,P80bpm。ECG大致正常。取胸9-10棘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经数次穿刺都未出现“落空感”,而于退针芯

  • 标签: 硬脊膜穿破 颈项顽固性疼痛 老年人 原因分析 低颅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