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合会提出“帮助全世界人民获得最高质量的麻醉、镇痛和复苏”宗旨.我国医院管理年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如何提高麻醉质量.我们提出了力求麻醉手术前“充分了解.充分认识.充分准备.充分沟通”的措施,以期有效防范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 标签: 最高标准 麻醉质量 四个充分 医疗安全
  • 简介:施行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误注入硬膜下腔,属少见的意外并发症。MasseyDawkins于1969年首先描述了硬膜下腔神经阻滞,发生率为0.17%,我国吴珏认为发生率在1%左右。我院近年来在施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中,曾遇到了3例硬膜下腔阻滞意外,其中2例经经注入造影剂X线检查确诊为硬膜外腔导管已进入硬膜下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下腔 意外 阻滞 并发症 发生率 硬膜外腔导管
  • 简介:每例选择性剖宫产手术的失血量估计约为1000ml,因此,采用自体输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自体输血可有效减少异体输血所可能引起的白细胞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传播和免疫抑制。本文综述了贮血式、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回收式自体输血 剖宫产 研究现状 失血量 异体输血 白细胞反应
  • 简介:纵隔肿瘤是一组病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胸部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易于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根治切除极为困难。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近期对3例巨大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巨大纵隔肿瘤 麻醉处理 肿瘤切除 胸部肿瘤 解剖部位 邻近器官
  • 简介: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手术患者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D诅)。硬膜外阻滞后麻醉平面达T6后开始手术,即静脉微泵注瑞芬太尼。记录血压、心率、SPO2.VAS评分.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R组用药后血压、心率有轻微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脉搏氧饱和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产妇安静程度,对手术牵拉反应抑制,麻醉效果的评价,R组明显优于D组,VAS评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作为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辅助静脉用药,效果明显,能减轻手术带来的不适,提高麻醉满意度,且未发现对母婴有不良反应。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中 瑞芬太尼 新生儿Apgar评分 脉搏氧饱和度 VAS评分
  • 简介:尼卡地平是第一个可以静脉注射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1981年在日本首次上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电压依赖型钙通道介导的细胞外钙内流,阻断心脏平滑肌S型钙通道而产生确切的降压作用,对血管的选择性较高,对心脏的影响轻,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适用防治麻醉手术期间的高血压反应,可用于施行控制性低血压等。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尼卡地平在麻醉手术期间调控血压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血压调控 尼卡地平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麻醉期间 麻醉手术期间 血管平滑肌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氯普鲁卡因(CP)脊-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方法:12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接受脊-硬联合麻醉。四组脊麻用药分别为25%CP1ml+10%GS(葡萄糖)0.5ml+3%Eph(麻黄碱)0.5ml.2.5%CP1.2ml+10%GS0.5ml+3%Eph0.5ml、25.%CP1.4ml+10%GS0.5ml+3%Eph0.5ml和25%CP1.6ml+10%GS0.5ml+3%Eph0.5ml。脊麻效果欠佳则硬膜外用25%CP。结果:(1)四组在脊麻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下肢阻滞程度上相似,但在阻滞范围上依次增加平均分别为T7.20±1.37,T5.85±1.25、T4.37±1.18和T3.30±1.47,有显著性差异。(2)脊麻效果不满意率A、B两组分别为80%和16.7%,但在硬膜外追加2.5%CP后不满意率消失。C.D两组脊麻效果均为极好。(3)D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并有9例呼吸困难。(4)未见全身及脊神经不良反应。结论:妇科子宫切除手术选用2.5%CP30~35mg脊麻效果理想安全。

  • 标签: 麻醉 脊-硬联合 氯普鲁卡因 妇科 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联用咪唑安定静脉策泵输注手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625例ASAⅠ-Ⅱ级,胸、腹、头、颈部及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小剂量氯胺酮(0.1-0.14mg·kg^-1·h^-1)行术后患者静脉持续输注(Continuousbackgroundinfusion,CB),加0.5ml锁定时间15分钟的按需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结果:术后CBI+PCA时间50.04±15.62(8-137)h,镇痛满意者604例,占96.64%。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联用可提供优良地镇痛,与氯胺酮相关的副作用则较少。

  • 标签: 氯胺酮 手术后镇痛 静脉
  • 简介:鼻内镜手术要求术中麻醉平稳,出血少,术后病人苏醒迅速,安全平稳,常规静吸复合全麻术后清醒延迟,意识恢复不完善,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出血,误吸的可能,并且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了手术台的周转率,术研究有杉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与常规异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吸入全麻对照,比较是否存在优越性。资料和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Ⅰ组),各20列,两组均以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异丙本分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均吸入氧化晋亚氮-氧气(氧化亚氨浓度为65%,气体流量为2.5L/min)维持,R组以瑞芬太尼0.1-0.3μg/kg/min静脉磁入,异氟醚组以异氟醚.5%-3.5%吸入维持。于两组入室(T0),气管插管后5′(T1),术前填充鼻腔付肾纱条时(T2),填后5′(T3),手术开始5′(T4),30′(T5),停药时(T6),拔管时(T2),拔管后5′(T8)记录SBP,DBP,HR,手术结束后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清醒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计算单位时间异氟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费用。结果:瑞芬太尼组术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1),瑞芬太尼组清醒程度明显优地异氟醚组(P<0.01);瑞芬太尼组单位时间麻醉药费用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时,瑞芬太尼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和异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吸入麻醉比较,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瑞芬太尼可使病人苏醒更快且安静平顺,清醒完全,性价比良好,提高了术后病人恢复的安全性和手术台的周转率。

  • 标签: 瑞芬太尼 鼻内镜手术 氧化亚氮 吸入麻醉 异氟醚
  • 简介:我院在全麻气管插管时常规采用McCoy喉镜,使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其中仍有14例患者因极度肥胖、声门过高、颈部瘢痕挛缩等原因而未能看到声门致插管失败。后经使用McCoy喉镜结合自制的“简易气管导管芯”后获得再次插管顺利成功。今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导管芯 插管方法 喉镜 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