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症,近年来,中医中药在对骨质疏松治疗的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复方制剂的研究和外用方法的治疗,目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补肾添精,生髓强骨法,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使破骨细胞的活动减弱;或直接促成成骨细胞的增殖或分化,使成骨活动增强。健脾益气,生髓强骨法使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明显升高。活血祛瘀,补肾通络法可以降低骨代谢异常旺盛水平,防止骨量流失。外用擦剂、针灸、推拿、热敏灸等是无任何毒副作用,舒适而无痛苦的方法。这几种内治外治不同偏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对骨质疏松治疗的方法和药理研究。论述了中医药的独特性和博大的系统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显现出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 补肾 益气 活血 外用
  • 简介:当今,男性OP日益引起社会重视,但现代医学仍无较多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应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归纳总结了男性OP的辩证论治、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药物治疗。同时针对老年男性OP特点,对其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提出并探讨了中医药防治措施,并根据老年男性OP生物力学要求,探讨了手术方式的选择,介绍了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 标签: OP 老年男性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并发症 传统医学
  • 简介:通过检索2013年至2018年2月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primaryosteopototicpain,POPP)的文献,按照中医疗法和作用机理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结果提示国内外治疗POPP的中医疗法主要集中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针刀、手法复位和健身气功等10个方面,中医药治疗POPP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且中医与西医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趋势性越来越明显。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方法、干预措施、指标测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今后逐渐形成规范化的POPP研究指导策略,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OPP提供更加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今后本病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思路。

  • 标签: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症 疼痛 治疗进展 综述
  • 简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雌激素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是危及中老年妇女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骨质疏松的一种常见类型。PMOP是以绝经早期高骨转换为特征,表现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小梁骨大量丢失。其结果是骨密度减低,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雌激素替代疗法(ERT)被认为是治疗PMOP的有效方法,但ERT长期应用的依从性较差,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对PMOP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将中药防治PMOP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防治 实验研究 雌激素替代疗法 PMOP 雌激素减少
  • 简介:骨质疏松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迄今为止,尚无有效安全的骨质疏松治疗措施,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骨质疏松防治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尽管我国已经逐步推进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开展,但是其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探讨。为促进我国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全面阐述了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意义、现状、内容、方法,并强调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评价的重要性。以期通过有效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知信行,促使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可控危险因素,降低骨质疏松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内容 方法 评价
  • 简介:目的探索椎间盘伤病的外科治疗新途径.研究背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伤病的常规方法,近10年又有椎间融合器和人工骨融合材料的探索,截止目前尚未见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的临床报告.方法全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1~58岁,平均47岁,退行性颈椎间盘突出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1例;病变部位C4,52例,C5,63例.同种异体椎间盘逐级冷冻于-196℃液氮中保存,术前37℃水浴箱中快速复温.手术经颈前入路,切除病变椎间盘,选择适型供体椎间盘植入,不使用任何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在围领保护下术后4~5d离床活动,白细胞计数和血沉正常范围.按JOA颈椎病评分标准,术前平均8分,术后2周10.6分,随访时13.2分.X线检查示2个月供体椎间盘与受体椎骨愈合,无坏死、脱位.移植椎间盘高度部分丢失,术后2年仍维持原有高度的76.2%.MRI示移植椎间盘术后2年仍有良好T1和T2加权信号,并能维持良好的活动度.结论冷冻保存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后早期能移维持颈椎间盘的一定高度,恢复节段稳定性并保留了椎间盘的良好活动度;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Singh指数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60例绝经后妇女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根据有无椎体压缩变形分成两组:非椎体压缩组(209例,46~80岁)和椎体压缩组(51例)按Singh指数法的分度标准,将股骨近段骨质丢失的情况由低到高分成连续性的Ⅶ度.结果非椎体压缩组有96.6%的对象Singh指数异常,Ⅴ度至Ⅵ度84.1%,Ⅳ度及Ⅳ度以下12.5%;椎体压缩组,所有病例的Singh指数均显示异常,Ⅴ度3.9%,Ⅳ度9.8%,Ⅲ度及Ⅲ度以下86.3%.两组病例的Singh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非椎体压缩组r=-0.637,椎体压缩组r=-0.654,P<0.01);两组病例在SinghⅣ度显示最大的交汇,并以Ⅳ度为界,非椎体压缩组的Singh指数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上区域,而椎体压缩组则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下区域.结论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结合临床和有关生化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折风险的预测,应作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 标签: 股骨颈 X线摄影术 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症 Singh指数法
  • 简介:末节腰椎(L5)或首节骶椎(S1)的结构可能变异,其中一个部分或全部呈现另一个的特点,变异的脊椎称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transitionalvertebrae,LSTV)。LSTV与腰椎疾患有一定相关,正常人群中LSTV发生率为0.6%~12%,腰椎疾病患者可达30%。本文就LSTV诊断、漏诊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腰椎 骶骨 腰痛 脊柱疾病 综述文献
  • 作者: 李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红岭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0042
  • 简介:思维,即理性认识或者指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则是语言;思考的基本形式是概述、判断和推论等;思考的基本方式则是抽象、概括、描述、分类和综合等。顾名思义,外科临床研究思考方法就是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所进行的对疾病诊断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教育训练的认识步骤和方式。

  • 标签: 外科临床;思维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识认知和骨密度的影响,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应用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建立骨质疏松门诊、成立骨质疏松教育小组、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数据库、随访患者等。教育的内容包括骨质疏松一般知识、预防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知识、骨折等并发症防治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教育方式应用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及患者现身说法;教育形式采用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健康教育俱乐部。12个月后对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掌握程度及骨密度等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异性。结果患者在疾病知晓、疾病预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预防骨折等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方面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60~69岁L1、男性60~69岁及70~79岁Neck和L1骨密度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知识和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骨密度
  • 简介:目前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以下简称OP)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全球范围内应广泛重视对OP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不要让OP造成人类广泛流行和疾病灾难.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OP 健康教育 早期预防 治疗 严重
  • 作者: 龙贵隆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脊柱创伤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同时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手术;脊柱创伤;临床治疗
  • 简介:手外伤是急诊中最常见伤之一,常可发生掌骨、指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闭合复位固定,常不满意或因固定而引起功能障碍。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固定不稳易移位,而且手术后需外固定。因而影响手的功能。我院90年代开始对30例掌骨、指骨骨折施行了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术,术后不需外固定,手术操作安全方便,并发症少,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1月,最短1周。闭合

  • 标签: 微型钢板 骨膜外固定 手外科 切开复位 近节指骨骨折 临床应
  • 简介:负压封闭引流(vaccumsealingdrainage,VSD)由于持续高负压引流,可及时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内的渗液,从而使创面保持洁净,避免了交叉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在骨科临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我科2006~2010年间对56例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临床 应用 高负压引流 交叉感染 组织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甲床延长术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我们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甲床延长术修复150例子指皮肤缺损合并甲床部分缺失,并进行术后随访、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叫床较术河扩大了约4.0mm,生长良好,指甲与键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末见甲体与甲床分离征象,指端外形得到较大改善.无指端疼痛感,基本不影响外观和扣、拨、挥、抓等功能。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于指外形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应用。

  • 标签: 解剖 甲床延长术 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40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其中3例复发2次;发生肺部转移2例,转移发生率为5%。术后5年内共5例死亡,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87.5%。结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术中化疗、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降低骶骨脊索瘤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骶骨 脊索瘤 肿瘤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