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进步和仪器设备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孔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孔,使内窥镜通过椎间孔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于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更加适用于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患者,扩大了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适应证([1-3])。

  • 标签: 脊柱内窥镜 腰椎间孔 内镜手术 成形 腰椎侧隐窝狭窄 应用
  • 简介:随着微创化、智能化外科手术技术飞速发展,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视野小、危险性高,给脊柱外科传统或微创手术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学习周期较长,增加了脊柱外科医师教学培养难度。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手术 用户计算机接口 教育 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影响,探讨减少围手术期出血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9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早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血液管理模式(常规组),后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管理模式(全程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全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d及1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失血 手术 输血 自体
  • 简介: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1,MMP-11)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特征,并观察敲低其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40例骨肉瘤及癌旁组织中MMP-11表达特征。体外试验采用骨肉瘤细胞系(HOS和Saos-2)转染MMP-11siRNA(试验组)和siRNAcontrol(阴性对照组),48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和蛋白质,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观察两组细胞中MMP-11表达变化;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bromide,MTT)、细胞划痕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探究敲低MMP-11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影响。结果骨肉瘤组织中MMP-11mRNA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癌旁组织中MMP-11mRNA表达量为(1.0±0.22),则其骨肉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3.94±0.79)(P〈0.05)。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亦显示MMP-11蛋白骨肉瘤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骨肉瘤细胞中转染MMP-11siRNA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源性MMP-11表达水平(P〈0.05)。敲低MMP-11表达可显著抑制HOS和Saos-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增加细胞凋亡(P〈0.05)。结论MMP-11骨肉瘤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敲低其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并增加细胞凋亡,提示MMP-11骨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发挥促癌作用。

  • 标签: 骨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升高 增殖 迁移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老年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镇痛中应用。方法行PLIF老年患者(年龄≥65岁)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20)、常规多模式镇痛组(B组,n=20)和脊神经后支阻滞多模式镇痛组(C组,n=20),记录3组患者术前6h及术后6、12、24、48、72h及1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3、7d及出院时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额外使用镇痛药物例数。结果术前6h,VAS评分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h,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及1周,B、C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romage评分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及出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麻醉 局部 镇痛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脱位 内固定器
  • 简介: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计算机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临床应用发布了新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和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最新进展。

  • 标签: 非同步和内部校准 机会筛选 骨质疏松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统计参数映射
  • 简介: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模拟微重力导致大鼠骨质流失防治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rl)、尾吊组(HLS)、尾吊给药组(OST)。4周后取后肢骨用双能骨密度仪及万能试验机分别测量各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并通过microCT分析骨小梁参数;用VanGieson(VG)染色观察胫骨形态变化。通过qRT-PCR检测胫骨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mRNA表达水平。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N)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吊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显著降低(P〈0.05),与尾吊组相比,尾吊给药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显著上升(P〈0.05);尾吊组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厚度(Tb.Th)显著降低(P〈0.01),间距(Tb.Sp)显著升高(P〈0.01),尾吊给药后BV/TV、Tb.Th及Tb.Sp显著降低(P〈0.01);VG染色观察尾吊组胫骨骨小梁间隙变大,数量减少,而尾吊给药组骨小梁骨髓腔减少,数量增多;尾吊组血清BALP和OCN浓度显著降低(P〈0.05),TRACP-5b浓度显著升高(P〈0.05),当给予蛇床子素后,BALP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TRACP-5b浓度显著降低(P〈0.05);尾吊组胫骨OPG/RANKL比值显著降低(P〈0.05),尾吊给药后,OPG/RANKL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两方面有效防治模拟微重力导致骨质流失。

  • 标签: 中医中药 蛇床子素 模拟微重力 骨质流失 尾吊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单纯椎体成形术与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减少骨水泥渗漏、恢复椎体高度及缓解疼痛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间,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接受椎体成形术109例患者,男32例,女77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77.0岁。分为单纯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组和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FRA)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PVP组52例,处理66个伤椎;联合组57例,处理69个伤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及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水泥总体渗漏和血管渗漏等指标。结果109例患者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联合组低于PV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大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8.9%,对照组26个椎体(37.7%),联合组13个椎体(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渗漏发生率8.9%,对照组10个椎体(14.5%),联合组2个椎体(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椎体内射频消融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能够降低骨水泥注入过程中渗漏,尤其是椎旁血管渗漏。

  • 标签: 椎体成形 射频消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相关性。方法将116名接受AIs治疗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方(仙灵脾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淮牛膝3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骨代谢指标PINP、β-CTX、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及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并分析骨代谢变化与SNPs分型关联性。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BMD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骨形成指标PINP高于对照组,骨重吸收指标β-CTX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SNPs对腰椎BMD值变化存在影响,纯合型A、T等位基因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G等位基因患者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治疗期间,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刺激素异常。结论补肾壮骨方具有较好防治AIBL作用,能增加患者腰椎、股骨BMD,提高PINP水平和降低β-CTX水平。AIs对携带纯合型A、T基因患者骨代谢影响较小,而C、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AIBL易感基因,补肾壮骨方能改善所有基因型患者骨代谢异常,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中医中药 补肾壮骨方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 ER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骨质疏松虽然是一种系统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但其最大危害却是局部脆性骨折.目前骨质疏松治疗仍主要依赖于系统用药,但系统用药存在周期长、费用高、治疗依从性差、全身性副作用较大等缺陷.骨质疏松骨折好发部位非常集中,多集中胸腰段和双髋,随着现代微创介入外科迅速发展,使得局部治疗骨质疏松成为可能.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实现局部促进骨形成或者抑制骨吸收,从而在重点部位起到预防骨折、加速骨折愈合以及增强植入物稳定性作用,弥补了系统用药副作用及起效慢等缺点.局部治疗可通过局部注射药物或内植物表面涂层药物释放以发挥作用,目前有多种呈递系统能够有效搭载并缓释具有生物活性药物.双膦酸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他汀类药物等都是常见临床前研究药物.此外,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RANK)和Wnt通路等生物靶向药也处在研究之中.总之,骨质疏松局部治疗或能提供新辅助治疗策略,联合应用系统用药和局部用药,取长补短,是未来治疗骨质疏松研究及应用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局部呈递 植入物涂层 他汀 药物治疗
  • 简介:脊柱结核作为常见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化疗不合理等原因,脊柱结核术后仍有1.28%~25.00%复发率,需要二次治疗[3-4]。针对脊柱结核术后病情复杂多变现状,建立个体化复治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复发原因及制定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寰枢椎是脊柱结构最复杂、运动方式最独特、治疗困难争议最多部位。主要特点:①寰枢椎运动是三维大幅度弹性运动,其承担头颈部50%旋转及12%屈伸和侧曲运动,最灵活也最不稳定,最脆弱和最容易受伤,因其骨结构相对纤细,多依靠软组织稳定。②特殊结构造就特殊生物力学性能。寰枢椎间没有椎间盘,不适用三柱理论。寰枢关节以枢椎2个侧块关节为支撑,将来自头部两股力量传递到三柱下颈椎,是力量转换中心。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好发于亚洲人群颈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颈椎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继发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OPLL为亚洲人群颈脊髓受压常见病因,首先由日本学者Tsukimato于1960年报道[2]。Fujimori等[3]通过对1500例日本病例CT扫描分析发现,颈椎OPLL发生率可达6.3%(男性8.3%,女性3.4%)。OPLL根据骨化物形态不同可分为局灶型、节段型、连续型和混合型[4]。由于颈椎OPLL进展缓慢,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神经症状,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

  • 标签: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分析5种测量喙突形态方法数值变化,探讨何种指标对于判断喙突撞击症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最有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左肩52例,右肩48例;损伤分级:0级22例,1级36例,2级23例,3级19例,行MRI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喙肱距离(coracoid-humeraldistance,CH)、喙突指数(coracoidindex,CI)、喙突体与关节盂之间夹角(A1)、喙突颈与关节盂之间夹角(A2)、喙突颈与喙突体之间夹角(A3),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各组数据P值(α=0.05),CH: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0.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P=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喙突形态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喙突撞击症发生,最终引起肩胛下肌腱不同程度损伤。

  • 标签: 喙突 形态改变 肩胛下肌 损害 MRI
  • 简介:近年来,结核病发生率呈增长趋势,骨关节结核约半数累及脊柱,上颈椎结核占脊柱结核0.3%~1.0%[1-2]。发生率虽低,但其部位特殊,造成该区域骨和韧带广泛破坏,进而导致压迫和不稳定严重威胁到延髓、脊髓,引起神经和呼吸功能障碍[3]。但上颈椎漏斗结构对脊髓压迫容忍度较大,早期不易发现,出现严重神经症状时常需要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清除结核病灶,利于药物渗入,重建上颈椎稳定性,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和矫正畸形,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1]。目前上颈椎外科手术诊断措施主要为病灶穿刺活检术,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各种前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术和微创手术。随着外科手术诊疗方法不断改进和局部抗结核药物应用,上颈椎结核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1,3]。本文就上颈椎结核外科手术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类非特异性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病理特点是骨量减少、骨再生不足、骨脆性增加,大大增加了骨折风险。骨形成和维持就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不断塑形和修复过程,二者不平衡可导致骨量丢失。

  • 标签: 破骨细胞 基因 调节 生物学标志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手术及稳定性重建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9例枕骨大孔区至C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肿瘤部位和范围,其中病变位于枕骨大孔至C1水平5例,C1,2水平14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骨大孔至C1水平者,先部分切除枕骨大孔后缘,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C1,2水平者切除C2肿瘤侧椎板。肿瘤切除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切除椎管外部分。根据情况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12~7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生率低,手术风险大。手术显露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范围应根据肿瘤分布、脊柱结构缺如、功能需要等因素综合决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 标签: 颈椎 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什么运动方式可有效提高绝经后妇女BMD"、"多大运动剂量可有效提高绝经后妇女BMD"、"运动提高绝经后妇女BMD部位差异"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各种形式抗体重运动、休闲运动、抗阻运动都可有效维持绝经后妇女BMD,与抗阻运动相结合复合运动方式对改善绝经后妇女BMD更有效果。不同运动方式改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所需要剂量有所不同,持续时间高于7个月、频率大于2次/周是有效改善绝经后妇女BMD最低剂量,持续运动对绝经后妇女BMD保持作用会随着运动停止而消失。绝经后妇女腰椎是受运动影响最敏感部位。不同运动方式所需要精确剂量,以及如何有效改善绝经后妇女腰椎以外其他部位BMD是未来研究主要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休闲运动 运动剂量 腰椎
  • 简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负重较大膝关节、髋关节及脊柱等部位慢性关节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关节炎发病率不断增高,2015年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大陆区骨性关节炎发病率约为13%。目前临床上针对骨性关节炎有保守及手术等疗法,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保守治疗也可行单髁置换、胫骨高位截骨及双间室置换等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远期效果并非一劳永逸。而现有的保守疗法远期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寻找新有效治疗药物显得更为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苷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及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有效修复骨性关节炎所致软骨病损;可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延缓骨关节炎所致软骨组织破坏;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骨性关节炎早期促进成骨及解除矿化障碍,阻止软骨下骨进一步病变;可抑制破骨细胞破骨作用,达到保护软骨下骨目的;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所致滑膜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炎所致疼痛等症状。总之,淫羊藿苷可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尤以早期为著。目前研究仅局限于组织细胞及动物实验,为明确淫羊藿苷治疗骨性关节炎有效性及安全性,尚需更多临床型研究予以证实,这也是今后研究方向。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淫羊藿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