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6岁,因龟头、冠状沟白斑10年于2006年7月18日就诊。患者lO年前发现龟头、冠状沟处出现白斑,未予治疗,10d前发现冠状沟处一蚕豆大小溃疡肿物,有白色黏液渗出,偶有瘙痒,来我院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切除包皮组织病理报告为疣癌。体检: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冠状沟右侧可见一1cm×0.8cm大小菜花肿物,向内浸润性生长,表面有白色粘稠黏液渗出,B超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治疗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阴茎3d,每天3次,每次20min,3d后行阴茎部分切除术。

  • 标签: 阴茎 疣状癌
  • 简介:阴茎疣癌又称BuschkeLoewenstein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分化良好的阴茎恶性肿瘤,常表现为阴茎头或包皮局限性形态特异的菜花赘疣或乳头状突起。阴茎疣癌临床较少见,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阴茎 疣状癌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疣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外生型,最大径2~6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6例阴茎疣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 标签: 疣状 阴茎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8岁,因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1个月于2003年8月30日以"前尿道结石,前尿道肿瘤"入院.体检:距尿道外口约6cm处有一硬节约8.0cm×1.0cm大小,质硬,相对固定,难以推动.前列腺指检: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前列腺Ⅱ度大,质中等,无压痛,无结节,中间沟消失.静脉肾盂造影提示:前列腺增生症.

  • 标签: 男性 前尿道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病例报告 内窥镜检查 尿道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棒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对50例尿道狭窄患者行经尿道棒电极等离子电切术,分析研究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尿道狭窄复发率及术后疗效。结果50例尿道狭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20ml,平均15ml。手术时间为15~45min,平均30min。术后出现轻度尿失禁1例,经过盆底肌功能训练恢复。无勃起功能障碍、尿外渗、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术后1、3、6个月行尿流率检查,4例患者最大尿流率小于10ml/s,考虑狭窄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2%。结论经尿道棒电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安全、有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狭窄复发率低、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掌握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棒状电极 等离子电切术 尿道狭窄
  • 简介: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s)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LT)患者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10例正常人及7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CD11c、DC-SIGN、CD1a、BDCA-2、CD83、HLA-DR、IDO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与统计。结果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有CD11c、DC-SIGN、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其中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分布于睾丸间质区域;CD11c及DC-SIGN在睾丸间质区域及生精细胞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HLA-DR、IDO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未见CD8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髓样DCs(mDCs),DC-SIGN^+间质型DCs,CD1a^+DCs、HLA-DR、ID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表现为耐受性DCs,并在睾丸免疫环境失稳态及肿瘤细胞免疫豁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DCs 免疫环境失稳态 免疫豁免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的数量与活化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分析前列腺癌组织TIDCs的表达与患者血清PSA值、年龄、Gleason评分、骨转移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2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的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的D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的DC的CD1a及CD83的均数,使用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CD1a多分布在癌周,染色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1a的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DCCD83亦分布于癌周,染色较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83的数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与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与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 简介:“抗体平”对抗精子抗体阳性男性不育患者精子膜结构的影响是1997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资助的研究课题。我们经过3年多的研究,按申请书(合同书)的要求,共观察60例抗精子抗体阳性男性不育患者服用中药“抗体平”(陈文伯方)前后血清中抗精子抗体和电子显微镜下经冷冻蚀刻后精子膜结构的变化(使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实验设备和技术),对“抗体平”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男性不育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抗精子抗体阳性 男性不育患者 “抗体平” 精子膜结构 医药科技项目 中医药管理局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阿霉素7.5mg/kg,制备阿霉素致大鼠肾脏损伤模型,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24h尿蛋白排泄量、血清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失;线粒体和溶酶体囊扩张,结构模糊;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复方丹参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其MDA水平,减轻大鼠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损伤.结论:复方丹参对阿霉素致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药理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密切相关,从而为临床采用抗氧化剂防治肾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基础理论依据.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肾脏 近曲小管 超微病理 阿霉素 肾病
  • 简介:目的:观察肾衰方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及左心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予肾衰方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予尿毒清颗粒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肾功能及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cr、hs-CRP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cr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s-CRP与Scr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32,P〈0.01),与Ccr呈明显负相关(r=-0.525,P〈0.01),与LVE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01,P〈0.05)。但两组患者LVDs、LVDd、IVST、LVPWT、LVMI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肾衰方治疗CKD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尿毒清,它可有效降低CKD患者hs-CRP水平,保护肾功能,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减轻或延缓CVD的发生与发展,提高CKD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衰方 超敏C反应蛋白 左心室功能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