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OPTIMUS)系统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36例乳腺肿瘤的OPTIMUS系统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同时用一致性检验评价其与病理、超声、钼靶X线检查的一致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判断三种检查手段的准确性,评价OPTIMUS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6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86例。OPTIMUS系统诊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102例,其中16例被过度诊断为恶性。其与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36、0.386。0PTIMUS系统、超声、钼靶X线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9、0.616、0.649。OPTIMUS系统、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AUC分别为0.840(95%C10.764~0.916)、0.817(95%CI0.742~0.893)及0.837(95%CI0.771~0.902)。结论OPTIMUS系统对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较高,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检出率,减低漏诊率。

  • 标签: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系统 乳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钼靶X线检查
  • 简介: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旨在了解不同性质肿块的超声特点和血流情况,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资料与方法乳腺肿块患者35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患者,女性,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7岁,良性肿块20例,恶性肿块15例,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使用HP-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乳腺肿块 住院患者 平均年龄 血流情况 超声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肿瘤MRI形态学表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MRI特征,明确良、恶性乳腺病灶在MRI下的影像学特点,并加以鉴别。结果99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乳腺MRI发现恶性肿瘤54例,良性肿瘤43例,误诊2例,诊断率为98%。结论乳腺MRI能够检出乳腺X线摄影及临床上隐匿性的早期和小乳腺癌,是乳腺检查的重要补充。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对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DIN)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天宜乳腺医院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的135例乳腺导管内病变(含116例DIN)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依据美国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和乳腺影像学特征及多普勒血流对病变进行BI-RADS-US分类.将BI-RADS-US3~4类且病理诊断为DIN者判为阳性,而非DIN者判为假阳性;将BI-RADS-US1~2类且病理诊断为DIN者判为假阴性,而非DIN者判为阴性.由此计算BI-RADS-US诊断DIN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在DIN患者中:普通型导管增生(UDH)35例,其中20例(57.14%,20/35)超声表现为乳腺呈片状回声增强或低回声结节,BI-RADS-US2类;平坦型上皮异形(FED)4例,以及导管上皮非典型性增生(ADH)50例,其中37例(68.52%,37/54)超声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伴管腔内乳头状突起性病变或腺体局部增厚伴低回声结节,病灶以Ⅰ级血流信号为主,BI-RADS-US3~4a类;导管原位癌(DCIS)27例,其中19例(70.37%,19/27)超声表现为乳腺导管不规则增宽,管壁增厚伴管腔内簇状微钙化,或不规则低回声结节,或聚集分布的小囊区,病灶以Ⅱ级血流信号为主,BI-RADS-US4类.BI-RADS-US3~4类诊断乳腺DI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结论BI-RADS-US对DI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进行FFDM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青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病患者共375例。X线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Ⅰ-Ⅲ级为良性,Ⅳ、Ⅴ级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分析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致密型和多量腺体型为A组,少量腺体型和脂肪型为B组,两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的X线征象包括肿块或结节、钙化、片状致密影、结构紊乱等。FFDM诊断的灵敏度为82.0%(91/111),特异度为87.1%(230/264),阳性预测值为72.8%(91/125),阴性预测值为92.0%(230/250),正确率为85.6%(321/375)。A、B两组的FFDM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35/47)和87.5%(56/64),84.4%(108/128)和89.7%(122/1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能及时发现乳腺病灶,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X线诊断为BI—RADS—Ⅳ、Ⅴ级时建议行手术活组织检查。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计算机X线摄影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乳腺疾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对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和乳腺癌进行诊断,分析在人群中的病发率。结果:88例患有乳腺疾病患者中,乳腺增生有57例(64.7%),乳腺炎15例(17.0%),乳腺纤维瘤7例(7.9%),乳腺囊肿6例(6.8%),乳腺癌3例(3.4%)。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类型(P〈0.05),乳腺炎和乳腺囊肿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应用于诊断和区分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疾病 临床观察
  • 作者: 雷家朝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卫生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群众对健康的观念也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转变。当然检查手段和检查设备的更新和普及也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近年来,很多女性朋友在体检时发现“乳腺结节”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乳腺结节”不了解,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患上了“乳腺肿瘤”,焦急万分,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到底乳腺结节是啥?出现了乳腺结节该怎么办呢?

  • 标签: 乳腺结节;乳腺结节;BI-RADS超声
  • 作者: 青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四川现代医院,四川成都610047
  • 简介:乳腺疾病在女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关爱女性健康,女性群体应当格外重视乳腺疾病的检查。当前各类影像学诊断方法中,超声诊断适用性较强,也是针对乳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实现病灶诊断率的提升,达到及早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乳腺健康;乳腺超声;科普小知识
  • 简介:目的评价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技术的外科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乳腺癌、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病等共831例,包括871个病灶。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检查的诊断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并将Ⅳ级及Ⅴ级初步认定为恶性诊断,将Ⅰ级、Ⅱ级及Ⅲ级初步认定为良性诊断。结果FFDM对本组乳腺疾病病灶性质诊断的敏感度80.9%,特异度90.0%,阳性预测值88.4%,阴性预测值83.3%及准确度85.5%。影像诊断为Ⅴ级时乳腺癌占97.7%(260/266),在Ⅳ级的诊断乳腺癌占67.8%(82/121),在Ⅰ、Ⅱ及Ⅲ级中尚有16.7%(81/484)为乳腺癌。结论乳腺x线诊断为Ⅴ级时手术活检是唯一的治疗方案,Ⅳ级时应积极建议手术活检。要慎重对待Ⅰ、Ⅱ及Ⅲ级的诊断,应由临床医师根据其他临床证据及有关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 标签: 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怀疑为乳腺占位疾病的患者分别采用B超和钼靶X线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使用B超对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囊肿诊断的准确率高于钼靶x线(均P〈0.05);乳腺增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诊断乳腺疾病准确率高,且对人体无放射伤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超 乳腺疾病 钼钯X线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在手术室对不可触及乳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的工作已经开展。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提高不可触及乳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率、减少副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否准确定位和定性~直是不可触及乳腺肿瘤手术的难点。术中超声乳腺外科医师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术中定位和导向技术,具有简便、无创、无并发症和价廉等优点,避免了传统手术肿瘤表面皮肤定位不准确、以肿块为中心区段切除术手术创伤大等缺点。现将本院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可触及乳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和X线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就诊的1083例患者乳腺病变的超声和X线影像诊断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4个组,根据腺体密度将患者分为Ⅰ~Ⅳ度4个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和X线BI-RADS分级4~5级为阳性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两者诊断效能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超声和X线检查单独及联合使用的一致性。结果1083例患者均有明确病理诊断,包括乳腺癌386例和良性疾病697例。在386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359/386)和87.8%(612/697),X线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294/386)和92.4%(644/697),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367/386)和82.6%(576/697)。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和X线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82和0.701,联合诊断的Kappa值为0.734(P均〈0.001)。乳腺超声和X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85~0.921,P〈0.001)和0.843(95%CI:0.820~0.864,P〈0.001),超声诊断价值优于X线(Z=5.930,P〈0.001)。对于4个年龄组研究对象,超声诊断价值均优于X线(Z=2.549、5.332、3.584和2.031,P均〈0.050)。超声和X线对于乳腺腺体分型为Ⅱ度者诊断价值相当(Z=0.178,P=0.859),而超声对腺体分型为Ⅰ度、Ⅲ度和Ⅳ度者的诊断价值均高于X线(Z=2.129、5.847、3.437,P均〈0.050)。结论超声和X线对乳腺病变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价值略优于X线。建议临床实践中对于致密型乳腺,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检查,以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

  • 标签: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患者的乳腺组织标本,包括33例导管周围乳腺炎(PDM)和2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GM)。对所有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抗酸染色,以便查找非结核性分支杆菌。PDM与GM抗酸染色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迁延不愈的脓肿、窦道以及乳房红肿。镜下病理表现:在33例PDM组织标本中,28例(84.8%)可见扩张导管,24例(72.7%)可见脓肿形成,11例(33.3%)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4例(72.7%)可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有24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72.7%;而在21例GM组织标本中,18例(85.7%)可见肉芽肿结构,12例(57.1%)可见微脓肿结构,全部GM组织标本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并有2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9.5%。PDM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GM患者(χ^2=20.534,P〈0.001)。结论抗酸染色可作为鉴别PDM与GM的一种手段,并可为临床上运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药物治疗PDM提供病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房 乳腺炎 肉芽肿 染色与标记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疾病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女性患者(包括一部分农村女性和50岁以上女性)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时要求既要完整切除病灶又要保持乳房的完美外形。为适应这一新的需要,满足广大女性对美的追求,本科于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对51例乳腺良性肿瘤(均为单个肿瘤)进行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内窥镜 乳腺良性肿瘤 手术
  • 简介:乳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红外线扫描、数字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率。预测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在个体化治疗和鉴别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关于乳腺肿瘤标志物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毒性及费用一效益等方面的比较,有些乳腺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已被更新。

  • 标签: 乳腺肿瘤 标志物
  • 简介:2009年11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nitedState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USPSTF)在《AnnalsInternalMedicine》杂志上发布了新的乳腺癌筛查推荐意见,其中重要的变化是综合考虑乳腺癌筛查的利弊后,不再推荐40~49岁妇女进行每1~2年1次的乳腺X线检查(mammography,MG)常规筛查,而改为推荐50~74岁妇女进行每2年1次的MG常规筛查。

  • 标签: 乳腺肿瘤 筛查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比较和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和近红外线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计565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其中乳腺癌274例,良性疾病291例。3种方法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在76%~93%范围,其中彩超和钼靶在诊断符合率等指标上优于近红外线,尤其是≤2cm的乳腺癌,近红外线对早期阶段乳腺癌有较高的假阴性率(48.8%)。对乳腺炎性病变和导管瘤,彩超有更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无物理查体配合诊断的近红外线,其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明显下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是有价值乳腺影像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 彩色多普勒超声 钼靶 近红外线
  • 简介:全球每年增加约120万妇女乳腺癌患者,死亡50万人,近年来乳腺癌有迅速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在欧美发达国家多居女性肿瘤的首位。据有关文献报道,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目前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随着低场强MRI设备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大大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MRI设备 诊断价值 钼靶X线 查对 欧美发达国家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局部复发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使用SPSS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各种临床风险因素与局部复发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本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7—83岁(中位年龄41岁),良性40例,交界性24例,恶性2例。局部复发15例,其中12例复发发生于区段切除术。在不同手术方式、不同组织学等级的叶状肿瘤患者之间,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为保护因素(RR=0.151),扩大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者的复发风险较区段切除术者下降至66/1000和53/1000;组织学等级为危险因素(RR=5.803),恶性和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分别为良性肿瘤者的12.26倍和4.37倍。结论恶性程度高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影响预后。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选择切除范围扩大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对恶性程度高的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图像特征,探讨超声肿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166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结果166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病变均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并病理证实,其中宫颈癌72例,子宫内膜癌18例,卵巢癌76例;出现并发症有尿潴留31例,盆腔淋巴囊肿17例,肾盂分离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髂血管旁异常静脉1例。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膀胱残余尿量,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肾盂分离程度,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超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可以作为基层医院诊断并发症的首选方法,结果对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 标签: 盆腔恶性肿瘤术后 并发症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