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单纯应用扩大背阔肌肌进行乳房再造的方法.方法将背阔肌周围脂肪组织分为5个区,切取背阔肌及周围脂肪组织,不应用乳房假体,进行即时或延期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再造乳房261例,其中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124例,保留皮肤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43例,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56例,延期再造38例;再造乳房均形态良好.术后16例出现乳头部分坏死;14例胸部皮肤表皮脱落,自行愈合;2例背部供区部分坏死;3例发生背部顽固性血肿,再次手术后愈合.结论扩大背阔肌肌乳房再造安全、有效,再造乳房形态良好,尤其适用于中、小乳房的乳房再造.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病理活检
  • 简介:目的总结乳腺癌切除同时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行即刻乳房重建的手术经验,探讨DIEP即刻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3年4月-200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中心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患者21例(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15例),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MDCT)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仪探明穿支位置,乳腺癌切除的同时,解剖腹壁下动脉穿支,形成腹壁下动脉穿支蒂,与患侧胸背血管吻合,进行即刻乳房重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21例患者中,20例全部存活,1例出现远端1/3脂肪液化;胸部受区出现1例血肿;无腹壁膨隆、腹壁疝、切口脂肪液化等供区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满意,形态自然。结论乳腺癌切除同时,采用DIEP进行即刻乳房重建,可以使患者免受乳房缺失的痛苦,同时具有受区组织条件好、组织量丰富、供区损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即刻乳房重建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即刻乳房重建
  • 简介:老年、肥胖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胸壁近腋前线处皮肤松弛下垂,直接缝合切口后,其外侧的皮肤容易形成“猫耳”外观畸形(图1见光盘),导致侧胸壁及腋下不适,严重时可妨碍患侧上肢活动。根治术后切口尾部过多的皮肤可以引起不适,特别在老年肥胖患者中尤为明显。本研究目的是针对12例老年肥胖乳腺癌患者,在缝合根治术后切口时采用鱼尾形改良方法避免产生“猫耳”畸形,评估根治术后切口缝合的尾部最佳效果。

  • 标签: 鱼尾形皮瓣 乳腺癌 皮肤畸形
  • 简介:用于乳房重建的腹部主要包括:横行腹直肌(transverserectusabdominismyocutaneous,TRAM)肌和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inferiorepigastricperforator,DIEP)。应用腹部进行乳房重建因携带组织量大,重建乳房形态自然、柔软,同时也起到腹壁整形的效果,应用非常广泛。但此类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如果出现术后并发症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手术效果。

  • 标签: 腹部皮瓣 乳房重建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横行腹直肌肌(TRAM)行乳房再造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对44位患者再造乳房,其中3例为双侧再造,17例为乳癌切除术后Ⅰ期即刻再造,27例为Ⅱ期延迟再造。所有患者都分别参加研究,没有患者退出。术后随访患者的腹壁功能、腹部供区满意度和再造乳房满意度,以及再造乳房自发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38.6岁(28~50岁)。的大小平均为11cm×26cm(其长10~12cm,宽15~33cm)。血管蒂长度为9.3cm(7~12cm)。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3~30个月)。全部失活2例,部分失活2例。腹部切缘坏死4例。腋窝血肿1例。术后腹壁检查未发现腹壁疝和腹膨出。所有患者日常活动均恢复。腹壁瘢痕直接影响患者对腹部供区的满意度。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评分较高。95%的再造乳房有白发神经恢复,但是都未达到或接近正常。结论DIEP游离移植是自体组织乳房再造的一种可靠方法。DIEP具有和TRAM相同的优点,同时通过保留腹直肌的完整性,又避免肌的缺点。虽然解剖DIEP技术难度更大,但是DIEP减轻受区损伤,同时能再造更美的乳房。

  • 标签: 乳房再造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逐步普及和规范,但其术后并发症仍有发生,尤其在广大的基层医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等仍较多,本文通过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后有效引流管的放置和包扎方式的改变,很好的预防了下积液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皮瓣下积液 预防 术后皮下积液 术后并发症 手术治疗
  • 简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坏死是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增加了坏死的发生率,影响患侧上肢的早期功能锻炼,给化疗、放射治疗等后续处理带来一定影响。不仅增加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精神负担,也增加医师的工作量。为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本院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施行了术中钉缝固定,并与未行钉缝者的术后积液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皮下积液 皮瓣钉缝固定
  • 简介: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形体美容效果是衡量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央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形体效果差,已成为中央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进一步开展的障碍。随着肿瘤整形外科的发展,保留乳房手术后乳房的整形修复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保留乳房手术 早期乳腺癌 整形修复 手术后 中央区 背阔肌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改善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对12例年龄为34~55岁(平均39岁)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病灶局部扩大切除后即刻背阔肌肌转移整形。然后对乳腺组织切除量、乳房的美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乳腺组织切除量为110~215g(平均150g)。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3例,良好6例,尚可3例,无外形差的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对乳房形态均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背阔肌肌转移即刻修补乳房缺损,是改善保乳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一个好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整形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即时乳房再造的常见失误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41例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乳房再造病例,分析手术失误和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41例乳房再造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情况:7例美容效果欠佳,18例血清肿,7例坏死,3例干性皮肤坏死,2例翼状肩,2例乳头部分坏死,1例发生感染。结论乳腺癌术后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即时乳房再造形态良好,并发症虽然较高,但严重并发症相对少,且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适合中国女性.作为目前我国乳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 乳腺切除术 乳房重建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利用腔镜下游离大网膜,为luminalA/B1乳腺癌患者探索一个新的乳房再造方法。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保留乳房及腋窝手术和大网膜游离移植乳房再造手术的luminalA/B1乳腺癌患者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6±7.7(27—44)岁。术后评价伤口血供、美容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动态氧分压曲线显示皮下氧分压50.17mmHg(1mmHg=0.133kPa),彩色多普勒超声图谱显示血供正常,血流速度为61.29cm/s。术后再造乳房形态自然、手感逼真、双乳对称性良好;伤口恢复良好、位置隐蔽。美容效果Harris评分非常好的有4例,较好的有3例。患者满意度较高。7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无需二次手术,仅有1例发生轻微血肿,经过临床护理后症状消失。术后中位随访17个月,范围13—20个月,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游离大网膜即刻乳房再造为预后较好但不宜保留乳房的luminalA/B1乳腺癌患者成功保留乳房并自体再造,术后效果良好,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再造术 大网膜瓣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实行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8例异位妊娠伴有腹腔内出血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共回输40800ml血液。观察输血时生命体征情况,术后第1天、第5天取静脉血复查血常规,分析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变化情况。结果4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及切口感染,术后复查血常规Hb均在6s/L以上,无再输血。结论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实行自体血液回输是安全的、可行的。

  • 标签: 异位妊娠 自体血液回输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11月的《PrenatalDiagnosis》上。该研究是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羊水游离RNA测定全基因组表达谱,阐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所涉及的生物学通路。共有8例TTTS和8例正常单胎妊娠作为匹配对照纳入研究。所有标本从羊水中提取RNA后逆转为cDNA后利用芯片行微阵列杂交。结果提示TTTS病例

  • 标签: 全基因组 双胎输血综合征 羊水 受血 前瞻性研究 生物学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实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实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实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实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两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两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实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两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两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 标签: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
  • 简介:<正>本文发表于2013年11月的《AmJObstetGynecol》上。既往针对高危孕妇的研究显示,外周血游离DNA检查诊断胎儿非整倍体敏感度高,假阳性极低。最近的一些研究却发现,部分病例外周血游离DNA检查显示18-三体和13-三体,然而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这可能反映了外周血游离DNA检查这种定量方法在阳性预测值方面的一些局限性,

  • 标签: 检查诊断 孕妇外周血 假阳性 非整倍体 细胞学检查 游离
  • 简介:目的保乳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但在切除足够的范围后如不进行修复,常可出现局部凹陷畸形,影响美感。采用背阔肌微肌转移的方法进行乳房整形,修复缺损。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32例新诊断为T1~2N0~1M0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局部扩大切除、冰冻病理切片证实边缘无癌残留、腋淋巴结清扫后,行背阔肌带蒂微肌转移修补缺损,美容效果按Harris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第5~8天拔出引流管,住院时间为10~14d。评价效果:12例为优秀,16例良好,6例尚可,无外形差的病例。结论带蒂的背阔肌微肌转移乳房整形对外上、近外下和内上象限的缺损效果满意。可耐受放疗,不影响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 标签: 保乳术 背阔肌微肌瓣转移 乳房整形 乳腺癌
  • 简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胎儿先心病。据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占我国出生婴儿的8%~12%,意味着我国每年有12万~20万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其中复杂的、目前治疗手段尚不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或易出生后早期死亡的先心病约占20%,是新生儿及儿童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超声 早孕期 死亡原因 缺如 出生后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乳腺良胜疾病的乳房下垂及乳房肥大症患者应用乳房缩小成形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48例487侧乳房采用带蒂真皮法施行乳房缩小成形术,主要是切除足量的乳腺组织及其病变区,同时将乳头乳晕移至胸部适宜位置上,建立正常外观的乳房。结果248例乳房缩小成形术切除的乳房组织量在1352—1840g之间。除开展初始有21例乳头小部分坏死脱落,9例积血致皮肤小面积感染而延迟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感觉恢复、乳房外形满意。美容效果总优良率达96.4%(239/248)。结论带蒂真皮乳房缩小成形术操作简便,术后乳房外形满意,远期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房下垂 乳房肥大 带蒂真皮瓣法 缩小成形术
  • 简介: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患乳腺癌临床少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1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右乳肿块3周于本院整形外科门诊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乳腺癌。遂人本院乳腺外科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肿瘤 多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