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面色暗沉、脸部浮肿……美容人士将这些皮肤问题都归咎于毒素。于是,美容界刮起了面部排毒旋风。我们的脸上真的有那么多毒素需要排出吗?涂涂抹抹就真能排毒?排毒之后我们就能拥有白皙细嫩的肌肤吗?今天,我们就带着你走访几大专家,一起来看看肌肤的毒素到底从何排起!

  • 标签: 毒素 肌肤 皮肤问题 脸部浮肿 排毒 美容
  • 简介: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单位(β-hCG)在子宫颈癌患者病变组织的表达.方法本实验共研究通过活检或刮除术收集的不同临床分期的92例子宫颈癌标本,其中79例为鳞癌,11例为腺瘤,2例原位癌,通过免疫过氧化酶实验技术应用β-hCG抗体,检测相应抗原在宫颈癌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结果77%(69/90)的宫颈癌患者βhCG抗体表达为阳性,鳞癌阳性例数80%(63/79)明显多于腺癌55%(6/11),β-hCG抗体在宫颈癌晚期患者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71%和29%).结论产生β-hCG的肿瘤预后较差.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亚单位 子宫颈癌 免疫组化 病变组织
  • 作者: 杨丽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1-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人民医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200
  • 简介:目的:观察对急腹症患者实施阴道B超诊断与腹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样本: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观察人数:96人;收录日期: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常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依次实施为腹部B超、阴道B超与腹部B超联合诊断等,对诊断准确率汇总。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收治的妇科急症患者行经阴和经腹联合超声检查可有效提升临床疾病类型的检出率,误诊、漏诊情况明显减少,可为临床患者后续治疗工作中提供更精准依据,进而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预后恢复速度,临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腹部B超;阴道B超;妇产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
  • 简介:目的:建立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干扰实验。结果: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原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于法莫替丁氯化钠注射液热源物质检查可靠适用。

  • 标签: 法莫替丁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干扰实验
  • 简介:目的: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矮小患儿身高的影响。方法:24例特发性矮小患儿接受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平均年龄(9.47±2.03)岁,剂量0.15~0.17U/(kg.d),睡前皮下注射,疗程3~14个月。结果: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使特发性矮小患儿身高、身高的标准差积分、生长速率明显提高。结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矮小患儿身高增长有明显疗效。

  • 标签: 特发性矮小 重组人生长激素 身高
  • 简介:2004~2009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黄体破裂11例中,术前B超误诊为异位妊娠破裂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年龄25~37岁,其中31~37岁5例,25岁、26岁各1例。已婚6例,未婚1例。已婚妇女中孕6~10次3例,孕3~4次2例,未孕1例。有1例已做输卵管结扎手术,2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发病于月经周期第16~26天者4例,有2例月经周期不规律,分别于42天、32天发病,

  • 标签: 卵巢黄体破裂 术前B超 误诊 输卵管结扎手术 放置宫内节育器 异位妊娠破裂
  • 简介:目的:对1例无脑合并脊柱裂胎儿的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B超检查结果和此类疾病的相关信息进行探究。结果:超声诊断:宫内单胎,胎儿头颅畸形,脊柱骶部不连续(考虑无脑儿合并脊柱裂)。经妇产科查体:宫体腹围较妊娠月份大,触不清胎头,胎位不清,胎心音遥远。收入院引产后诊断为:无脑畸胎合并脊柱骶尾段裂。结论:早期B超检查能够有效地做出观察和诊断,是筛查此类疾病的可靠方案,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情况作出观察和判断,一旦胎儿头部冠状切面、横切面均未见钙化额顶骨则需要考虑无脑儿的可能。

  • 标签: 无脑儿 脊柱裂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怀疑为乳腺占位疾病的患者分别采用B超和钼靶X线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使用B超对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囊肿诊断的准确率高于钼靶x线(均P〈0.05);乳腺增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诊断乳腺疾病准确率高,且对人体无放射伤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超 乳腺疾病 钼钯X线
  • 简介:胸壁放射治疗是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尽管随着放射治疗技术进步,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已显著降低、生存期已显著延长,但治疗中患者仍经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放射性皮肤损害是胸壁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红斑、干性或湿性脱皮、溃疡等皮肤损害。

  • 标签: 比亚芬乳膏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炎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SC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SCH患者519例为研究组,同期540例非SCH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询问和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本次怀孕前及孕期情况、既往妊娠史等,分析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产史、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自然流产史、剖宫产、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初产者、孕前BMI〈18.5kg/m~2为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SCH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产史、孕前BMI相关。

  • 标签: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危险因素 孕妇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索(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1w起口服维生素E、元素铁、叶酸片,第4w肌注维生素B12,共4w。治疗组出生第7d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隔日1次,3次/w,皮下注射,共4w。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且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 简介:1病例简介患者,57岁,因"乏力食欲减退半年,腹胀进行性加重半月"入院。患者为绝经期妇女,半年来食欲减退,厌油腻,伴有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大便异常。10余天前开始自觉腹围渐增大、腹胀,呈进行性加重,1周前开始出现足部、踝部水肿,以及憋气、气短,伴发热、腹痛、盗汗。查体示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扪及实性包块15cm大小,上界达剑突下,质硬,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殖器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孕前和孕期妇女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简称B19)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013~2015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产医院就诊的18~45岁孕前及孕期妇女血清中细小病毒B19的特异性抗体IgM进行检测,并按照不同条件进行分析。结果B19IgM抗体阳性率2013年11.34%,2014年4.93%,2015年8.75%;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第四季度感染率高于其它季度,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地区育龄妇女B19感染率较高,应广泛检测,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 标签: 细小病毒B19 育龄妇女 抗体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带菌情况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妇产科住院的2800例妊娠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其中泌尿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检测为阳性的160例孕妇为观察组,选取160例阴性结果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预后状况。结果160例阳性患者均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118例治愈,治愈率达73.75%。治疗后发病57例,发病率为35.63%。观察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宫内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及泌尿系统携带有B族溶血性链球菌,可增加宫内感染、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率,并可增加剖宫产率。

  • 标签: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母婴预后
  • 作者: 陈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妇幼保健院,江苏连云港222100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版B-Lynch缝合法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过程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参与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分组,30例产妇为一组。对照组:常规止血手术;观察组:改良版B-Lynch缝合法,对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时间更短;在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后24h出血量方面均为观察组指标更为理想,少于对照组,两组剖宫产产妇出血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B-Lynch缝合方法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十分显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产妇术后尽快康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改良版B-Lynch缝合法;剖宫产;产后出血;作用效果
  • 简介:据止血手术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Bakir组(n=56)行Bakir球囊填塞,B—Lynch组(n=56)行B—Lynch缝合。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产后相关指标、止血成功率。结果Bakir组手术时间(46.73±8.21)min短于B—Lynch组(5824±9A8)min(脚.868,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h及24h出血量、均少于B—Lynch组(t=-9.055,9.961,12.167,P〈O.05)。Bakir组患者的输血量(1.86±051)u少于B—Lynch组(2.89±0.76)u(t=8421,P〈0.05)。两组住院时间、产后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kir球囊填塞、B-Lynch缝合止血成功率及安全性相当,但目的探究Bakir球囊填塞、B.Lynch缝合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12例为研究对象。根Bakir球囊填塞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少,止血快,对产后出血的应急控制效果要优于B—Lynch缝合。

  • 标签: Bakir球囊填塞 B-LYNCH缝合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肝、胆、脾、肾等脏器的影像学状况以及与普通人群检查结果的比较,了解精神病人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及规律。方法:对我院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病患者600例及某监狱在职和退休男狱警420例进行腹部B超检查,并进行相关项目的比较。结果:普通人群±B超检查异常率为20.23%,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异常率为40.3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人更容易出现腹部脏器的病变,B超检查能及时发现各实质脏器的异常变化,为早期发现疾病提供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精神病人 B超 疾病
  • 作者: 张琼月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 毕节 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阴道填纱法在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入选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阴道填纱法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d内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了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d内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于仅采用阴道填纱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了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仅采用阴道填纱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仅接受阴道填纱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了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法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风险,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缓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产后出血;改良B-lynch缝合术;阴道填纱法
  • 简介:目的纯化卵巢癌单克隆抗体183B2相应抗原,并鉴定该抗原的理化特性.方法将STREAMLINErProteinA纯化的单抗183B2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相偶联,制备亲和层析柱,再将用饱和硫酸铵粗提的病人腹水上柱纯化得到183B2相应抗原.提纯抗原经高碘酸钠、胰蛋白酶、链酶蛋白酶、神经氨酸酶、去糖脂混合液及加热处理后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经亲和层析纯化得到活性好的183B2相应抗原.经高碘酸钠、神经氨酸酶、去糖脂混合液处理后抗原活性不变,而胰蛋白酶、链酶蛋白酶、及加热处理后抗原活性消失.结论单抗183B2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位于肽链上,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卵巢癌肿瘤相关抗原.

  • 标签: 卵巢癌 单克隆抗体 抗原 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