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上海市备孕人群膳食叶酸摄入量、膳食叶酸来源和血液叶酸水平,并评估上海市备孕人群的叶酸营养状况。方法采取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接受孕前检查的备孕夫妇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表法对研究人群的膳食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孕前膳食营养素补充剂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近3个月的叶酸等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采集空腹静脉EDTA抗凝全血和非抗凝血各5mL,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叶酸浓度及红细胞叶酸浓度。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35例,女性276例(51.6%)、男性259例,平均年龄(29.4±4.1)岁。研究人群平均膳食叶酸摄入量为296.3μg·d^-1,503例(94.0%)低于推荐摄入量,女性和男性的平均膳食叶酸摄入量分别为267.2和327.3μg·d^-1。血清叶酸水平中位数为5.8ng·mL^-1,血清叶酸缺乏率16.3%;红细胞叶酸水平中位数为214.6ng·mL^-1,红细胞叶酸缺乏率为87.3%。女性血清叶酸浓度(7.0ng·mL^-1vs4.8ng·mL^-1)及红细胞叶酸浓度(231.2ng·mL^-1vs193.7ng·mL^-1)显著高于男性(P<0.001)。结论上海地区备孕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群处于红细胞叶酸缺乏的状况,膳食叶酸摄入量低于推荐值。

  • 标签: 备孕人群 膳食叶酸 叶酸 叶酸缺乏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肥胖学生健康评估体检,了解不同肥胖程度儿童青少年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风险现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县17所中小学2012至2013年度参加学校常规年度体检并以BMI为评价指标筛查为肥胖的学生,进行以健康风险评估为目的的临床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量(身高、体重及体质成分),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定肥胖状态;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评定儿童高血压;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的中国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判断血脂异常;以空腹血糖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美国糖尿病联盟推荐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1809/3227名(56.1%)肥胖学龄儿童青少年完成了现况调查且具有完整体检数据,平均年龄12.2岁.肥胖学生心血管代谢异常指标检出率分别为:高血压30.8%,血脂异常43.3%,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66.6%,肝功能异常11.6%,脂肪肝16.0%,黑棘皮症21.9%.肥胖男生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肥胖女生.重度肥胖占总肥胖人数的29.9%,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后,重度肥胖学生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黑棘皮症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轻中度肥胖学生.结论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心血管代谢异常随肥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相关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需要得到更广泛关注.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肥胖 心血管代谢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汗病各证候的影响因素,更好地规范小儿汗病证候诊断。方法以上海市5家医院的中医儿科符合汗病诊断的2~1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行5种证候(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迫蒸证和气阳不足证)诊断。问卷调查汗病患儿的个人史、主要临床表现和饮食情况。分为2~5岁、~9岁和~13岁组。以Logisitic回归分析各证候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共收集313例汗病患儿,男171例(54.6%)。2~5岁组100例,~9岁组160例,~13岁组53例。肺卫不固证104例(32.2%),营卫失调证38例(12.1%),气阴两虚证65例(20.8%),湿热迫蒸证44例(14.1%),气阳不足证62例(19.8%)。12~5岁组气阳不足证占32.0%(32/100);~9岁组肺卫不固证占37.5%(60/160),~13岁组湿热迫蒸证占35.8%(19/53)。2小儿汗病5种证候与个人史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是影响肺卫不固证、气阳不足证小儿汗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92(95%CI:1.074~4.073)和1.636(95%CI:1.086~2.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卫不固证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3.212(1.067~9.665)和4.182(1.280~8.405),以整昼日和颈部汗出为主;营卫失调证汗出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10,95%CI:1.296~14.331),以前胸和手足心汗出为主;气阴两虚证在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7.799(1.050~57.921)和4.978(1.086~7.414),以手足心汗出和上下半夜出汗为主;湿热迫蒸证在汗出部位、饮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9.925(1.106~14.366)和2.590(1.029~6.522),以肘部和腹股沟处汗出为主,喜食海鲜和油炸食品为主;气阳不足证在汗出季节、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冬季、白天出汗和项背部出汗为主。结论早产是影响小儿汗病肺卫不固证、�

  • 标签: 小儿汗病 影响因素 个人史 横断面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3~12月龄婴儿的基础味觉状况,为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或缩宫素诱导阴道分娩的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分为3、6、9和12月龄组。配制25%蔗糖(甜)、5%氯化钠(咸)、1.43%柠檬酸(酸)和0.025%盐酸小檗碱(苦)4种味觉溶液。在婴儿空腹安静清醒状态下进行4种味觉测试,3和6月龄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4种味觉溶液的测试顺序,9和12月龄组采用甜、咸、酸和苦的测试顺序。依据婴儿面部运动单位编码系统(BabyFACS)量化婴儿的面部表情强度(分为10级);1~3级为可接受表情,4~8级为不愉快表情,9~10级为拒绝表情。结果480名婴儿进行味觉测试,其中3月龄组122名(男70名,女52名);6月龄组122名(男57名,女65名);9月龄组119名(男56名,女63名);12月龄组117名(男60名,女57名)。①9月龄组对甜味的面部表情1~3级出现的百分率(100%)高于6月龄组(89.4%),面部表情9~10级出现的百分率(0)显著低于6月龄组(1.6%);6月龄组对酸味的面部表情1~3级出现的百分率(45.1%)显著高于9月龄组(33.6%),面部表情9~10级出现的百分率(10.6%)显著低于9月龄组(17.7%);6月龄组对苦味的面部表情1~3级出现的百分率(41.0%)显著高于9月龄组(30.2%),面部表情9~10级出现的百分率(15.2%)显著低于9月龄组(48.8%)。②6月龄组对咸味的面部表情1级出现的百分率女婴(29.2%)显著低于男婴(40.3%);对酸味的面部表情10级出现的百分率女婴(3.1%)显著高于男婴(0)。9月龄组对甜味的面部表情1级出现的百分率男婴(77.8%)显著低于女婴(95.2%);对酸味的面部表情10级出现的百分率(7.9%)女婴显著高于男婴(3.6%)。12月龄组对咸味的面部表情1级出现的百分率女婴(37.5%)显著低于男婴(83.3%);对酸味的面部

  • 标签: 婴儿 味觉 发育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社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现状,探讨儿童气质及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对广州市黄埔区7所幼儿园1237名(应答率74.9%)3~6岁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家长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17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1.4%(134/1170),未发现性别差异;同伴关系困难检出率最高(23.2%),其次是多动注意缺陷(16.6%)、品行问题(11.8%)、情绪症状(8.4%)和亲社会行为(8.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解释SDQ困难总分约50%的变异,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有父亲大专/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家庭亲密度和文化性;危险因素有:联合家庭、儿童疾病史(严重先天性疾病或头部严重外伤)、儿童气质的坚持性低、适应性弱、情绪消极、节律性低、反应强烈、活动水平高。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学龄前 行为问题 气质 危险因素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概念自1967年建立以来,几经演变,逐渐规范化和实用化,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1]。2012年柏林会议建立了成人ARDS诊断标准(简称柏林标准)[2],2015年建立了儿童ARDS标准(PALICC标准)[3],这两个标准为降低成人和儿童ARDS的病死率和改善生存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尽管他们不排斥新生儿ARDS的存在,但是却没有明确给出符合新生儿特点的具体临床操作规范。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标准诊断 新生儿 横断面调查 多中心 ARDS